您的位置: 首页体系建设功能研究室
2010-06-27 16:58:14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与病害调研报告

按照省农业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求,为了全面了解甘蔗产业的科技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掌握体系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20101月以来,在首席科学家范源洪研究员的率领下,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分批、分组到德宏、保山、临沧、版纳等蔗区开展产业调研,39日按计划完成普洱蔗区调研,为此,云南甘蔗产业调研按计划完成,同时,每个岗位专家也根据要求完成调研报告。其中,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植物保护与病害调研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1. 甘蔗品种单一化严重,存在病害生理小种爆发的生产安全隐患
“ROC”
系列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造成甘蔗品种单一化严重(新台糖型品种占近50%的面积)。生产中“ROC”系列品种在不同区域、不同程度表现出感甘蔗花叶病、黑穗病、锈病,而甘蔗花叶病、黑穗病、锈病不但病毒病原复杂,且病毒病原致病性分化现象以及株系(生理小种)与寄主间协同进化现又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甘蔗生产过分依赖某一遗传种质,必然存在病害生理小种长期大量积累潜在生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蔗糖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 病虫危害严重,制约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甘蔗是采用蔗茎进行无性繁殖的多年生作物,我省甘蔗产区多年来,轮作区域少,长期连作种植,导致了甘蔗病虫害日趋积累而加重;加之我省蔗区春、夏、秋、冬四季均有种植,给很多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省的甘蔗病害生理小种复杂,虫害世代重迭,为害十分严重。据调查,我省主产蔗区黑穗病和锈病发病率20%以上,甘蔗螟虫为害节率高达30%以上。地下害虫为害使大片蔗田无法宿根。病虫为害,每年造成减产20%以上,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品质和宿根年限,种植成本,已成为制约我省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蔗糖优势产业发挥的重大问题。
  3. 危险性病虫害随种苗传播蔓延,给甘蔗安全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甘蔗害虫上百种,不同国家、不同蔗区甘蔗病虫害种类不同,病菌生理小种、病毒株系也不相同。而许多重要的甘蔗病虫害都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如真菌病害中的黑穗病、霜霉病等,细菌病害中的宿根矮化病、白条病等,以及几乎所有病毒病(如花叶病等),还有甘蔗粉蚧壳虫、多种蔗螟等都是通过种苗传播的。尤其近几年,频繁大量从境外引种、蔗区间相互调种,这对加快我省甘蔗品种改良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引种、调种、繁种工作中,由于对甘蔗病虫害未引起足够重视,种苗带病虫问题十分突出,使得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如蔗螟Sugarcane borer、花叶病Masic、黑穗病Smut等)随种苗在蔗区间相互传播蔓延,发生更普遍,危害更严重,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品质和宿根年限,给我省的甘蔗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隐患。
  调查表明,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品质和宿根年限的甘蔗宿根矮化病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 )和花叶病(Masic)在云南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通过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对云南红河、开远、新平、弥勒、耿马等蔗区田间调查及样品检测表明,宿根矮化病(RSD)发病率高达70%,干旱缺水时可达100%,一般减产10~30%,干旱缺水时可达60%以上;甘蔗花叶病发生率达30%以上。
  4. 化学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多年来,云南蔗区防治甘蔗害虫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特丁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等高(剧)毒广谱性农药,大量地杀伤了自然界中害虫的天敌,导致了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害虫产生抗药性、天敌种群不断减少,减轻了克制害虫的自然因素的作用,使害虫防治工作更加被动。而且化学农药的滥用,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
  甘蔗先进生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法国、古巴的甘蔗植保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省与这些国家的主要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这些国家在引种、调种环节执行严格的病虫害检疫制度,研究建立了规范化的甘蔗主要病害检测技术和方法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的甘蔗进出口检疫和疫情检测程序。在病虫害控制方面,制定了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建立了预警监测及快速诊断检测技术体系,对个别危害严重、控制困难的病害,甚至采取24小时的报告制度。
  二是这些国家针对蔗区主要病虫害研究建立了标准化的、先进的抗病虫鉴定评价方法和指标、技术体系,并对本国所用的种质资源的抗病虫性以及产业存在的重要病虫害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对各种病害分别进行抗病性测定,品种释放前,必须明确其对该国各种主要和次要病害的抗性水平并进行合理布局。
  三是这些国家都把建立甘蔗专用种苗圃,种植脱毒健康种苗,作为提高甘蔗产量和糖份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十分重视脱毒健康种苗的研究、生产和推广,每个糖厂均建有自己的健康种苗生产基地,80%以上的蔗区使用健康种苗,通过长期不懈地使用脱毒健康种苗,摆脱了宿根矮化病和白条病对甘蔗产量和糖份造成严重损失的困扰。
  四是这些国家在害虫防治方面,广泛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结合抗虫育种和耕作、栽培措施。多年来长期坚持利用赤眼蜂、古巴蝇防治甘蔗螟虫和白僵菌防治蔗龟等地下害虫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和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三、产业技术需求
根据国内外经验,解决我省甘蔗病虫害防治问题,要以抗病育种为基础,积极应用甘蔗健康种苗技术,解决甘蔗病害问题;同时加强植保预警预报工作,重点采取生物防治和高效中低毒农药相结合的技术,解决甘蔗虫害问题,实现甘蔗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四、工作思路
  在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中,植物保护与病害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将在首席科学家指导和统一布局下,全省一盘棋,针对甘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病虫害突出问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联合攻关,以严重危害我省甘蔗生产的宿根矮化病RSD、黑穗病、花叶病、蔗螟、蔗龟等为主要对象,兼顾局部发生危害的蔗头象虫、蛀茎象虫、蓟马、锈病等病虫害,协同开展成灾规律、监测预警和控害减灾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重点研究解决甘蔗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以及可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之间的兼容性、增效性和持效性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发、完善和提出符合生态安全、食糖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调控技术、生物防治新技术以及化学农药减量和精准使用新技术,并进行组装配套,建立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的甘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扩展蔓延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现代甘蔗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对策及建议
当前,针对我省甘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病虫害问题以及与世界先进国家间的主要差距,并借鉴其先进成功经验,建议重点就以下方面加强建设和研发示范:
  1. 加强植保研发平台和团队建设
构建高原生态蔗区甘蔗病虫害防控研发平台和预警监测技术体系;建立一支人才稳定、结构合理、精于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队伍,为我省甘蔗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 收集并建立基础数据库
甘蔗主要病虫害在各主产蔗区发生种类、危害情况及发生规律、预警预报现状和主要技术、生物防治、主要防治技术和推广应用技术数据库;国内外甘蔗主要病害鉴定技术和方法、优良抗源数据库;甘蔗主要病虫草的防治药剂品种及相关生产企业信息数据库;甘蔗螟虫预警监测网点。
  3. 甘蔗主要病虫害检测和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掌握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筛选甘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建立甘蔗主要病害检测或鉴定技术体系,筛选优良抗源,为抗病育种提供支持;甘蔗主要病虫害高效、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
  4. 甘蔗脱毒种苗及配套种植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
将脱毒种苗纳入双高甘蔗优势区域规划,作为现代甘蔗糖料生产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建立甘蔗脱毒种苗生产、繁殖和示范推广体系,并在优势产区,全面推广应用脱毒健康种苗技术;同时,建立良种提纯复壮和推广应用脱毒种苗制度,并通过采取项目扶持、政策扶持、脱毒种苗补贴等措施使之制度化。
  5. 甘蔗主要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示范
针对云南蔗区重要害虫蔗螟和地下害虫,开发利用优势天敌赤眼蜂,探索并建立赤眼蜂防控蔗螟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和推广高效生物制剂(白僵菌、绿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等先进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确立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甘蔗重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开辟综合防治甘蔗害虫新途径。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