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研究报告
2010-08-22 10:28:26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云南省甘蔗旱灾受灾损失与影响评估报告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09/10榨季云南省甘蔗生产基本情况

云南蔗糖产业通过“十五”期间的调整、巩固和提高,甘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仅次于广西省稳居全国第二。甘蔗是云南滇西南、滇南地区重要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德宏、临沧、保山、普洱、红河、西双版纳、玉溪等州市,常年甘蔗面积450万亩,蔗糖产量200万吨以上。全省有英茂糖业、南华糖业、力量糖业等11个糖业集团,共47个法人单位,拥有产业工人3.3万人,共有87条生产线。甘蔗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09/10榨季全省甘蔗种植面积为456万亩,由于该榨季云南大部分蔗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出现去年秋季以来与今年春夏连旱的极端干旱事件,全省共入榨甘蔗1363万吨,产糖177.15万吨,但出糖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2.98%

 

二、云南甘蔗旱情旱灾评估

(一)云南旱情分析

1.干旱程度及特点

20099月以来,云南省平均降水量为183.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9.2%,降水量均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少值,其中云南中西部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少5-8成。与此同时,云南平均气温达15.3℃,为195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这次气象干旱有“三大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20099月中旬,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持续近7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达到历史同期最多。

  二是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

三是灾害影响重。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2.造成干旱气象原因

云南干旱灾害是发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这次持续干旱的主要原因。西南地区处于西南季风区,其降水主要依赖于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但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强大的气压场向南、向东扩展,使得形成西南地区降水的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暖湿水汽无法向到这一地区输送。同时,影响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不仅如此,造成旱情的直接原因还有雨季期间的水分亏缺,因为云南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很难再补上水。云南是多种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环流影响的过渡交叉地带,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干季引起干旱灾害有其必然性,不稳定的季风活动又造成了云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因为青藏高原冷高气压盘踞,都会导致降水减少,这几个月被称作云南的干季。湿季是每年的5月到10月,这期间的雨水很多,但2009年秋季云南最后一场降雨(918日)结束得太早了,比常年的1020日提前了一个多月,这就意味着河塘水库没有蓄上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种也没有水源,连人的饮水也成了问题,这对农业的影响特别大,甚至连保墒耕种都难以实现。

  (二)甘蔗旱灾等级评估

2010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450.6万亩,其中新植甘蔗达116.5万亩,宿根甘蔗面积334.1万亩。依据国家水利部、农业部下发的干旱评估标准,20104月,云南省甘蔗研究所全省甘蔗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有378.45万亩甘蔗受灾,其中处于特旱的蔗地面积为63.04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4.0%),处于严重干旱的蔗地面积90.94万亩(约占20.2%),处于中度干旱的蔗地105.31万亩(约占23.4%),处于轻度干旱蔗地119.16万亩(约占26.4%),全省84%的种植面积受旱灾影响。各甘蔗产区旱灾等级评估情况具体如下:

 

2010年云南省甘蔗产区蔗地旱灾等级评估表

产区

受旱面积(万亩)

 其中:不同旱灾等级面积(万亩)

轻度干旱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特大干旱

临沧市

126.37

51.18

19.9

43.03

12.26

德宏州

61.26

18.9

25.82

11.32

5.22

保山市

50.91

6.55

10.02

11.55

22.79

普洱市

39.04

22.55

8.82

4.38

3.29

红河州

33.14

4.56

12.78

6.15

9.65

玉溪市

27.98

9.23

7.55

6.63

4.57

西双版纳州

9.01

0.32

8.69

­—— 

 ——

文山州

25.84

3.08

10.29

7.52

4.95

大理州

1.6

1.3

0.3

 ——

—— 

巧家县

1.2

0.12

0.5

0.3

0.28

永胜县

2.1

1.37

0.64

0.06

0.03

合计

378.45

119.16

105.31

90.94

63.04

 

三、旱灾对云南蔗糖产业的影响

(一)旱灾对蔗农造成的直接损失及影响

1.甘蔗受灾面积

由于罕见的持续干旱,全省84%的甘蔗受灾,甘蔗干旱成灾面积超过300万亩,其中,绝收面积达60余万亩。各甘蔗主产州(市)旱灾的具体情况如下:

2010年云南甘蔗主产州(市)干旱受灾面积统计表

产区

甘蔗总面积(万亩)

受旱面积

(万亩)

受灾面积比重%

临沧市

146.3

126.37

86.4

德宏州

79.3

60.45

76.2

保山市

51

50.91

99.8

普洱市

46.6

39.04

83.8

红河州

33.6

33.14

98.6

玉溪市

29.1

27.98

96.2

西双版纳州

28.5

9.01

31.6

文山州

32.2

25.84

80.2

 

2.蔗农因灾损失情况

09/10榨季全省甘蔗种植面积为456万亩,与08/09榨季的457万亩基本持平。本次特大干旱是自2009年入秋开始,影响了甘蔗的伸长期,而甘蔗伸长是整个生育期中生长最活跃、最旺盛的时期,是形成甘蔗产量的关键时期,由于降雨大幅度减少,土壤水分下降,严重抑制了甘蔗生长,同时甘蔗生理耗水抽干植株,导致甘蔗生长矮小,产量受到巨大影响。本榨季全省共入榨甘蔗1363万吨,较上一榨季减少379万吨,按平均每吨甘蔗价格280元计算,蔗农因灾减少收入达10.6亿元。

旱灾还造成蔗农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主要表现在干旱导致大面积新植、宿根需要翻种等都增加了劳动力和种子成本,同时抗灾中打井、抽水也大幅增加了蔗农生产成本。收入的锐减和成本的大幅上升,严重地影响了蔗农的生产和生活。

(二)旱灾对制糖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及影响

1.制糖企业销售收入的影响

由于甘蔗入榨量大幅下降, 09/10榨季,产糖全省仅为177.15万吨,较上一榨季减少45.85万吨,减幅达20.5%按平均每吨糖价格5000元计算,制糖企业销售收入减少22.9亿元;生产酒精11.43万吨,较上榨季14.35万吨减产2.92万吨,减幅20.35%,按平均每吨酒精价格6100元计算,制糖企业销售收入减少1.78亿元。

2.制糖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糖厂设备利用率下降影响生产成本。因甘蔗产量的减少,本榨季全省有荷花、怒江、普文三间糖厂因甘蔗原料大幅减产而停产。全省制糖企业生产成本中固定成本的分摊每吨将增加21.8%(甘蔗减产数/上一年甘蔗产量,即379/1742吨)。

原料质量下降的影响。一方面因原料品质改变,往年生产工艺配方不适用,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糖厂白糖优、一级品率明显低于上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干旱缺水,提前砍收等因素导致甘蔗成熟度不够,非含糖段加大、糖份少、纯度低,为保证出糖率,生产中得加大辅料用量;且使用的渗透水比例提高,使制糖液体浓度降低,得耗费更多燃料和工时来加热,增加产品生产成本。

电力供应不稳,断电事故影响生产。旱灾使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各地对工业用电采取限、停措施。虽然政策规定要保证涉农产业的电力供应,制糖企业基本用电量也得到保证,但时有发生的超负荷断电事故影响了产品质量,增加生产成本。例如建水东糖糖业公司本榨季断电两次,全厂瘫痪,为保生产中的这批半成品,只得用人力来转动设备,并及时组织自发电,且每重开一次生产设备要多花费6万元左右。

     抗灾救灾支出加大。面对严峻的旱情,各制糖企业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村社干部发动群众抗旱救灾,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抗旱抽水机械、抗旱车辆、抗旱用油、抗旱地膜、抢运受灾甘蔗车辆、调运良种、修沟渠等尽力使蔗区受灾损失降到最低。例如临沧市各地糖业企业在干旱期间就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抗旱救灾资金,全力减少蔗农损失。

(三)旱灾对10/11榨季的甘蔗供应造成的影响

一是干旱导致蔗农种植积极性下降,部分蔗农出现翻种、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影响下一生产周期甘蔗种植面积;二是受持续干旱的影响,今年冬春甘蔗无法下种,上年秋季种植的甘蔗成活率偏低以及宿根蔗发芽的可能性也减少,这将严重影响下一年榨季的甘蔗原料供应;三是即使加大今年秋植力度,确保全年甘蔗种植面积,但也不能增加10/11榨季甘蔗的原料供应。

(四)旱灾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1.对产销量的影响

2009/20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较上一制糖期减少169.06万吨,减幅为15.75%。其中,生产甘蔗糖1013.83万吨,较上一制糖期减少138.93万吨,减幅为13.70%。全国最大产糖区广西今年共产糖710.2万吨,较上榨季的763万吨减产6.9%;第二大产糖区云南省产糖177.15万吨,较上榨季的223.5万吨减产20.7%;广东省产糖85.77 万吨,较上榨季的105.87万吨减产19%。截止20106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83.75万吨,较同期减少1281.98万吨,累计销糖率72.99%。其中,销售甘蔗糖738.21万吨,较同期减少110.63万吨,销糖率72.81%。截至630日,云南省累计销糖107.48万吨,同比减少29.15万吨;销糖率60.67%,同比低0.46个百分点,食糖工业库存量69.67万吨,同比减少17.22万吨。

2.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009年受反常天气影响,巴西和印度食糖减产预期逐渐加强,全球食糖供给偏紧预期促使国际糖价大幅上涨。国内糖价也由于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南方省区糖料大幅减产,从20092月以来糖价逐步回升,自20098月以来糖价都是在4000/吨以上震荡高走,在糖价连创新高的同时,国家从20091210开始投放国家储备,截止201076日,国家已投放六批国家储备进行调控。2010630日国内食糖价格指数为5247/吨,比2009年同期的3913/吨增加了34.1%2010630日昆明食糖价格指数为4990/吨,比2009年同期的3690/吨增加了35.2%

 

四、促进云南甘蔗产业恢复发展的对策建议

1. 认真做好甘蔗恢复性发展的准备工作

2010年全省宿根甘蔗受旱严重,冬春新植甘蔗难于下种,将造成我省甘蔗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要积极动员蔗农做好恢复性发展的准备工作,如今旱情已基本缓解,一是可采用取茎方法和水田蔗分蔸的方法大力发展夏植甘蔗,二是在9-10月,大力发展秋植甘蔗,争取在短时期恢复全省甘蔗生产。

2. 加大对种蔗的扶持力度

持续干旱不仅使2009/10榨季云南食糖产量减少,还导致大部分蔗区甘蔗无法翻种,宿根甘蔗长势普遍较差,存活率低。为尽快恢复生产,促进蔗糖产业的稳步发展,云南省计划2010年新种植甘蔗200万亩,其中,新种春植甘蔗140万亩,秋植甘蔗60万亩。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大对种蔗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除了2010428日云南省已决定2010年蔗农每新栽种一亩甘蔗,省级财政给予补贴资金15元,还必须引导制糖企业加大对种蔗的扶持力度,加快全面推行糖蔗价格、进行二次利益分配的步伐,提高甘蔗收购价格的保底价,大力推广规范化的间套作技术,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提高甘蔗生产的比较利益。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云南省蔗区多为山坡地,基础设施薄弱,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引导制糖企业增加道路、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新机制、新途径。应调动和整合各种渠道资金投入甘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扶贫资金、水利投入、发改基本建设资金等。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糖料基地建设和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等支持,为改善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提高甘蔗生产的抗灾和减灾能力,为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 加大抗旱新品种应用力度,改革耕作栽培措施

 近年来,由于云南蔗区新兴产业不断增多,水田甘蔗、水浇地甘蔗比例不断下降,旱坡地甘蔗每年以5%的比例在增加。现在使用的甘蔗品种大部分是大水大肥大热型品种,适宜在旱地种植的抗旱抗逆新品种数量少,早、中、晚熟旱地型品种不搭配,选择余地少,必须加大如:粤糖86-368、云蔗03-194、福农91-21、德蔗03-83桂糖21号、柳城03-182等抗旱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同时围绕旱地节水抗旱,坚决实行“三改”:一是改甘蔗种前土地翻犁为夏季秋翻犁;二是改传统的浅耕浅种为深沟板土深种;三是改传统的开沟、种植、覆膜三脱节为开沟、种植、覆膜一气呵成,千方百计利用和保持水分,实现旱作甘蔗丰产高效。

5.风险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全省旱坡地蔗区面积大,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面积占70%以上,蔗区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落后,加之雨量分布不均,春旱、秋旱现象普遍,干旱、霜冻、火灾等灾害成为云南甘蔗种植的最大威胁,常常使种植甘蔗的农户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应加快发展甘蔗种植保险和建立甘蔗巨灾风险准备金,通过全面推行蔗糖价格联动、甘蔗最低保护价、提高甘蔗保险的优惠和扶持力度、加大甘蔗保险的宣传动员工作等措施,调动保险公司、制糖企业、蔗农的参保积极性,力争2010年实现全省甘蔗种植保险全覆盖,提高甘蔗产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促进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