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简介(2016版)
所属学院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专业负责人 |
和劲松 |
批准日期 |
2002年 |
招生日期 |
2003年9月 |
学校可支撑的相关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 |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首批招收学生于2007年7月毕业,就业形势良好。在专业开设的9年时间里,招收本科生1500余人。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按“厚基础、重技能、宽视野、能发展”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按“立足专业,课程交叉;能力复合,多证多岗”的思路设置课程。目前设有“食品质量与安全”院一级实验室1个,下设6个实验室和系办公室。2011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4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云南省高校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专业设置以来,一直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一定的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一是积极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中试生产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二是通过优秀教师开办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多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开阔视野。三是在实践教学环节,将科研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研课题经费的资助使本科生更好的完成了课程实验、毕业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本专业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贮藏原理学、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分析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技术和方法,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较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教学条件
1. 师资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其中,云南省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现代农业岗位科学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
师资队伍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毕业学校 |
担任本科生课程 |
黄艾祥 |
男 |
1963-08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西南农业大学 |
《食品储藏原理学》、《乳品工艺学》 |
胡永金 |
男 |
1972-01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江南大学 |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量控制原理与应用》 |
董文明 |
男 |
1973-04 |
硕士研究生 |
教授 |
云南农业大学 |
《软饮料工艺学》、《食品添加剂》 |
吴荣书 |
女 |
1960-09 |
本科 |
教授 |
云南农业大学 |
《绿色食品概论》、《食品感官评定原理与技术》 |
肖 蓉 |
女 |
1965-02 |
本科 |
教授 |
扬州大学 |
《食品分析》、《肉品工艺学》、《食品卫生检验》 |
和劲松 |
男 |
1970-02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日本东京农工大学 |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 |
李凌飞 |
女 |
1979-10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云南大学 |
《食品微生物学》、《水产品安全性》 |
高 斌 |
男 |
1972-05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 |
王桂瑛 |
女 |
1979-04 |
硕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营养学》、《食品原料学》 |
杨振生 |
男 |
1965-06 |
本科 |
高级
实验师 |
云南师范大学 |
《食品添加剂实验课》、《食品工艺学实验课》 |
梁文娟 |
女 |
1985-04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中国科学院 |
《食品化学》、《食品质量原理与应用》 |
付晓萍 |
男 |
1979-06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化学》 |
史崇颖 |
女 |
1982-06 |
硕士研究生 |
讲师 |
云南农业大学 |
《食品安全与评价》、《农药兽药残留检测》 |
黄业伟 |
男 |
1985-11 |
博士研究生 |
— |
吉林大学 |
《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分子生物学基础》 |
2. 实验条件(实验室情况)
本专业目前设有“食品质量与安全”院一级实验室1个,是2004年在原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总面积为2500m2,目前实验室分设:食品分析实验室、食品加工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精密仪器实验室、食品加工准备室、食品分析准备室。实验室现有大小实验设备150余套,总价值1700万元。90%以上的设备正常投入使用,设备运行良好。此外,在教学用房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系办公室资源。
3. 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校外)
校外实习基地4个——昆明高上高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天天向上营养快餐食品有限公司、昆明泊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参观和生产实习,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HACCP等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了解从养殖到加工的安全全程控制过程,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了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内实习基地——七彩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供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实验等。这对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将科研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研课题经费的资助使本科生更好的完成了课程实验、毕业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
四、本专业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本专业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开发以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颇具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本专业共有《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学》4门校级一类课程,获各级教学、科研奖励13项,发表专著4部。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1. 课程建设成果
课程名称 |
负责人 |
建设类别和级别 |
食品分析 |
肖蓉 |
校级一类课程 |
食品微生物学 |
胡永金 |
校级一类课程 |
食品营养学 |
高斌 |
校级一类课程 |
2. 教材建设成果
名 称 |
出版单位、时间 |
编者 |
主编、副主编或参编 |
实用性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8 |
肖蓉 |
主编 |
食品工艺学 |
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轻工出版社,2006.5 |
林奇 |
副主编 |
园艺产品加工学 |
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3.1 |
林奇 |
副主编 |
3. 教学奖励项目统计表
名 称 |
奖励级别 |
获奖者 |
排序 |
农科院校食品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 |
云南农业大学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
董文明、肖蓉、黄艾祥等 |
第一 |
软饮料工艺学 |
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 |
董文明 |
第一 |
食品微生物学 |
云南农业大学第五批一类课程建设优秀奖 |
胡永金 |
第一 |
4. 科研奖励
名 称 |
奖励级别 |
获奖者 |
排序 |
云南牛干巴产业化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
云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
肖蓉 |
第一 |
乳饼标准化生产关键工艺及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
云南省技术发明
三等奖 |
黄艾祥 |
第一 |
乳饼标准化生产关键工艺及设备的研发与推广 |
云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
黄艾祥 |
第一 |
高原特色大河乌猪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
云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
黄艾祥 |
第一 |
鲜花含片关键技术研究与系列产品开发 |
云南省技术发明
三等奖 |
吴荣书、袁唯、董文明等 |
第一 |
玫瑰花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云南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
吴荣书 |
第一 |
5. 发表专著
名 称 |
出版单位、时间 |
编 者 |
主编、副主编或参编 |
食品干燥加工技术 |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
黄艾祥 |
主编 |
实用性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8 |
肖蓉 |
主编 |
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 |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6 |
肖蓉 |
副主编 |
普洱茶成分及功效探究 |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7 |
肖蓉 |
副主编 |
食品工艺学 |
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轻工出版社,2006.5 |
林奇 |
副主编 |
园艺产品加工学 |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1 |
林奇 |
副主编 |
6. 科研项目统计表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其止年限 |
主持、参加 |
云南美丽芍药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作用于褪黑素受体活性成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2020 |
主持 |
辣木蛋白酶及其凝乳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2019 |
主持 |
三川火腿中生物胺累积分子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5-2018 |
主持 |
高压诱导乳清蛋白凝胶化中相分离的动力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2017 |
主持 |
寄生"螃蟹脚"的抗菌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3-2016 |
主持 |
贯筋藤凝乳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2-2015 |
主持 |
云南大围山原始森林湿地N、C功能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2012 |
主持 |
丛生菌根真菌控制三七根腐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2012 |
主持 |
云南优质益生菌菌种选育及高原特色乳制品产业 |
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
2015-2017 |
主持 |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
云南省岗位专家项目 |
2009-2013 |
主持 |
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品质特性形成机理与安全品质研究 |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2015-2019 |
参与 |
食品非热加工装备开发与新技术研究 |
国家“863”计划项目 |
2010-2015 |
参与 |
高活性肉品发酵剂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子课题“优良肉品发酵军中选育” |
国家“863”计划项目 |
2009-2012 |
参与 |
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加工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协同阻断研究 |
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 |
2016-2019 |
主持 |
氮源对高山被孢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调控机理研究 |
云南省基金面上项目 |
2016-2019 |
主持 |
I-MCP对丽江雪桃采后生理及品质影响机制研究 |
云南省基金面上项目 |
2011-2014 |
主持 |
高压诱导乳清蛋白质凝胶化中相分离的动力学研究 |
浙江省基金面上项目 |
2012-2013 |
主持 |
基于核酸扩增技术检测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子基础研究 |
云南省基金面上项目 |
2009-2012 |
主持 |
基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辣木叶抗痛风药效物质研究 |
云南省基金青年项目 |
2016-2018 |
主持 |
普洱茶中氧化型茶多酚与其它成分的相互作用 |
云南省基金青年项目 |
2016-2018 |
主持 |
大型团餐质量安全控制与信息化管理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
云南省科技厅创新引领与科技型企业培养计划 |
2016-2017 |
参与 |
宣威火腿安全性指标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
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建设 |
云南省质量工程项目 |
2011-2013 |
主持 |
饲用着色剂对家禽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
云南省政府性活动与专项 |
2011-2013 |
主持 |
云南省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危害来源 |
云南省教育厅食品安全监督项目 |
2013-2015 |
主持 |
微酸性电解水对鲜切水果杀菌过程的场动力学研究 |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不同贮藏条件对高原特色水果-丽江雪桃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2013-2015 |
主持 |
大肠杆菌SYBRG GREEN I real-time 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2012-2014 |
主持 |
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长规律及发酵剂的研制 |
云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 |
2012-2014 |
主持 |
高压诱导乳清蛋白质凝胶化中微构造形成机制的解析 |
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
2010-2012 |
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