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07:57:46 陈立佼
茶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科学、茶学和食品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在农业、茶产业和食品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1、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茶学、食品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茶树栽培、育种、茶叶加工、审评和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2、专业要求
①具备数学、生物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②掌握生物科学、茶学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
③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
④掌握经济贸易与营销方面的基本知识;
⑤具备茶叶加工、检验、茶叶审评方面的方法和技能;
⑥掌握国家对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茶学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3、专业拓展要求
①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家对农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②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③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
茶学、食品科学
四、主干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土壤学、遗传学、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树育种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综合利用。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生产实习、课程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体育达标、军事训练、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共计40学分。其中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军事训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毕业论文,共计11学分;9周为短学期,平均分散到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各3周,共计11学分;各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实验课在课程开设学期进行,共计13.5学分;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实践)按课程进展分别安排到第7学期、第8学期、第10学期进行,共计4.5学分。毕业论文20周,从第10学期就把学生分配给每位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实习任务下达和开题研究,第11学期不安排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投入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上,同时也考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到工作单位实习、锻炼。
六、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七、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满180学分/28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总学时不低于2368学时(14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2学分。课外修读学分不低于12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教学进程安排:(附表2)
十、.必要说明:
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所需,为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茶学人才的目标而制订。整个教学进程安排主要体现了茶学专业从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到专业课程逐步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科培养目标,把课程相对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学期。第11学期不安排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投入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上,同时也考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到工作单位实习、锻炼。
附表1 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构模式一览
平台类别 |
课程别 |
课程模块 |
学分 |
课程(设置)模块 |
通识教育 |
公共课 |
必修课模块 |
35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军事理论、大学英语Ⅰ-Ⅳ、公共体育基础课。 |
公共选修课模块 |
15 |
选修课模块: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类、VB。 |
小 计 |
50 |
|
专业教育平台 |
学科共同课 |
学科共同课
模块 |
22 |
学科共同课模块: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定量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农业应用物理学及实验等课程。 |
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
模块 |
22 |
专业基础课模块:植物学、植物学实验、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基础生物化学及实验、农业生态学。 |
专业课模块 |
24 |
专业课模块: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综合利用、茶叶生物化学、茶树育种学。 |
专业选修课模块 |
30
(49) |
专业外语、农业气象学、茶叶田间试验与统计、土壤肥料学通论、茶叶生产机械化、茶叶经营管理、茶叶贸易学、茶叶包装设计与储运、植物保护通论、食品微生物学、茶文化学、茶用香花栽培学。 |
小 计 |
98 |
|
实践教学平台 |
含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不含实验) |
入学教育(专业教育) |
1 |
|
军事训练 |
1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
2 |
|
毕业论文(设计) |
7 |
|
专业实践 |
29 |
|
小 计 |
40 |
|
课外实践学分 |
10 |
不计入总学分,但学生毕业之前必须修足。 |
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
2 |
|
总学分 |
200 |
|
|
|
|
|
|
|
项目
周
数
学期 |
理论教学及实验 |
专业实践 |
毕
业
论
文 |
生
产
实
习 |
毕
业
实
习 |
公益劳动专业劳动 |
新生军
训 |
小
学
期
实践 |
考
试 |
入
学
教
育 |
毕
业
教
育 |
机动
含运动会 |
假
期
含
国庆 |
小
计 |
第一学期 |
16 |
|
|
|
|
|
|
|
1 |
1 |
|
1.5 |
5.5 |
25 |
第二学期 |
16 |
|
|
|
|
|
|
|
1 |
|
|
1 |
0 |
18 |
第三学期 |
|
|
|
|
|
|
2 |
1 |
|
|
|
|
6.5 |
9.5 |
第四学期 |
16 |
1 |
|
|
|
0.5 |
|
|
1 |
|
|
1.5 |
5.5 |
25.5 |
第五学期 |
16 |
|
|
|
|
|
|
|
1 |
|
|
1 |
0 |
18 |
第六学期 |
|
|
|
|
|
|
|
3 |
|
|
|
|
6.5 |
9.5 |
第七学期 |
15 |
2 |
|
1 |
|
|
|
|
1 |
|
|
1.5 |
5.5 |
26 |
第八学期 |
16 |
1 |
|
|
|
1 |
|
|
1 |
|
|
1 |
0 |
20 |
第九学期 |
|
|
|
|
|
|
|
3 |
|
|
|
|
6.5 |
9.5 |
第十学期 |
16 |
1 |
|
|
|
|
|
|
1 |
|
|
1.5 |
5.5 |
25 |
第十一学期 |
0 |
|
7 |
|
7 |
|
|
|
1 |
|
1 |
1 |
0 |
17 |
合 计 |
111 |
5 |
7 |
1 |
|
1.5 |
2 |
7 |
8 |
1 |
1 |
10 |
41.5 |
202 |
附表3 茶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平
台
类
别 |
课
程
模
块 |
课
程
代
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课堂教学 |
课程实践 |
理论 |
实验 |
课程实习 |
素 质 教 育 平 台 |
公 共 必 修 课
模 块 |
1121009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3 |
3 |
96 |
48 |
|
48 |
1-9 |
|
11210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2 |
1 |
48 |
32 |
|
16 |
1-9 |
|
1121010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1 |
48 |
32 |
|
16 |
1-9 |
|
11210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 |
0.5 |
32 |
24 |
|
8 |
1-9 |
|
1121007 |
形势与政策(不占课内学时) |
|
2 |
32 |
32 |
|
|
1-9 |
|
6121001 |
大学语文 |
2 |
1 |
48 |
32 |
16 |
|
1-9 |
|
1111001 |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Ⅱ |
3.5 |
|
56 |
28 |
28 |
|
1 |
|
1141005 |
军事理论 |
1 |
|
32 |
16 |
|
16 |
1 |
|
1131001 |
大学英语1-6 |
16 |
|
256 |
192 |
|
64 |
1-6 |
|
1141001 |
公共体育基础课 |
4 |
|
64 |
8 |
56 |
|
1-2 |
|
|
|
三生教育(不占课内学时) |
|
2 |
32 |
16 |
|
16 |
1 |
|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不占课内学时) |
|
2 |
38 |
32 |
|
6 |
2 |
|
|
就业指导(不占课内学时) |
|
2 |
38 |
32 |
|
6 |
7 |
|
小 计 |
35 |
820 |
524 |
100 |
196 |
|
|
公共选修课
模块 |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
12 |
|
自然科学类课程 |
VB程序设计 |
3 |
小 计 |
15 |
合 计 |
50 |
专 业 教 育
平台 |
学科共同 课
模块 |
2111001 |
高等数学 |
5 |
80 |
80 |
|
|
2 |
|
2111004 |
普通化学 |
3 |
48 |
48 |
|
|
1 |
|
2111019 |
普通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1 |
|
2111005 |
定量分析化学 |
3 |
48 |
48 |
|
|
2 |
|
2111020 |
定量分析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2 |
|
2111006 |
有机化学 |
3 |
48 |
48 |
|
|
2 |
|
2111021 |
有机化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2 |
|
2111009 |
农业应用物理学 |
2 |
32 |
32 |
|
|
4 |
|
2111018 |
农业应用物理学实验 |
1.5 |
24 |
|
24 |
|
4 |
|
小 计 |
22 |
352 |
256 |
96 |
|
|
|
专业基础 课
模块 |
3011001 |
植物学 |
3.5 |
56 |
56 |
|
|
1 |
|
3011009 |
植物学实验 |
2 |
32 |
|
32 |
|
|
|
3011006 |
遗传学 |
3.5 |
56 |
40 |
16 |
|
4 |
|
3011004 |
植物生理学 |
3.5 |
56 |
56 |
|
|
5 |
|
3011011 |
植物生理学实验 |
2 |
32 |
|
32 |
|
5 |
|
3011010 |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
2 |
32 |
|
32 |
|
4 |
|
3011003 |
基础生物化学 |
3.5 |
56 |
56 |
|
|
4 |
|
5011005 |
农业生态学 |
2 |
32 |
32 |
|
|
5 |
|
小 计 |
22 |
352 |
240 |
112 |
|
|
|
专业课
模块 |
4151001 |
茶树栽培学 |
4.5 |
72 |
56 |
16 |
|
7 |
|
4151003 |
茶叶加工学 |
4.5 |
72 |
56 |
16 |
|
7 |
|
4151002 |
茶叶审评与检验 |
3.5 |
56 |
36 |
20 |
|
10 |
|
4151004 |
茶叶综合利用 |
4.5 |
72 |
56 |
16 |
|
10 |
|
5151002 |
茶叶生物化学 |
4.5 |
72 |
56 |
16 |
|
7 |
|
5151001 |
茶树育种学 |
2.5 |
40 |
32 |
8 |
|
7 |
|
小 计 |
24 |
384 |
296 |
88 |
|
|
|
专业选修课
模块 |
5151011 |
专业英语 |
2.5 |
40 |
40 |
|
|
10 |
学生至少选修30学分。 |
|
日语 |
2.5 |
40 |
40 |
|
|
10 |
2101005 |
农业概论 |
2 |
32 |
32 |
|
|
5 |
5151005 |
茶学专题讲座 |
2.5 |
40 |
40 |
|
|
10 |
5091067 |
测量学 |
2.5 |
40 |
24 |
16 |
|
5 |
5121001 |
旅游文化学 |
2 |
32 |
32 |
|
|
4 |
3011055 |
农业气象学 |
2.5 |
40 |
32 |
8 |
|
5 |
5041023 |
土壤肥料学通论 |
3.5 |
56 |
56 |
|
|
5 |
5031055 |
茶叶田间试验与统计 |
3.5 |
56 |
48 |
8 |
|
8 |
5151004 |
茶叶贸易学 |
2.5 |
40 |
32 |
8 |
|
8 |
5151006 |
茶叶包装设计与储运 |
2.5 |
40 |
32 |
8 |
|
10 |
5151009 |
茶叶生产机械化 |
3 |
48 |
40 |
8 |
|
8 |
5151020 |
茶标准与食品安全 |
3.5 |
56 |
48 |
8 |
|
7 |
5151003 |
茶叶经营管理 |
2.5 |
40 |
40 |
|
|
8 |
5021027 |
植物保护通论 |
3.5 |
56 |
40 |
16 |
|
5 |
5041001 |
食品微生物学 |
3 |
48 |
32 |
16 |
|
4 |
4151006 |
茶文化学 |
2.5 |
40 |
32 |
8 |
|
8 |
5151025 |
茶用香花栽培学 |
2.5 |
40 |
16 |
24 |
|
8 |
小 计 |
49(30) |
784 |
648 |
136 |
|
|
|
合 计 |
117(98) |
1712 |
1380 |
332 |
|
|
|
实 践 教 学 平台 |
|
入学教育/专业教育 |
1 |
0.5周 |
|
|
|
1 |
|
军事训练 |
1 |
1周 |
|
|
|
1 |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
2 |
2周 |
|
|
|
6 |
|
毕业论文(设计) |
7 |
20周 |
|
|
|
|
|
专业实践 |
29 |
|
|
|
|
|
|
合 计 |
40 |
|
|
|
|
|
|
毕业学分要求 |
公共必修课学分 |
35 |
公共必修课学分 |
12+3(第二层次计算机选修课) |
专业教育学分 |
98 |
实践教学学分 |
32 |
课外修读学分 |
12(不包含在总学分中) |
总学分/学时 |
180/2880 |
|
|
|
|
|
|
|
|
|
|
|
|
|
|
学年 |
序号 |
教学活动安排 |
时间 |
学分 |
备注 |
第一学年
(第三学期) |
1 |
新生军训 |
2周 |
1 |
|
2 |
植物学校外实习及实验 |
1周 |
2 |
|
|
|
|
|
|
|
|
|
|
|
第二学年
(第六学期) |
1 |
茶叶认知实验 |
2.5周 |
3 |
|
2 |
土壤肥料学通论实验 |
0.5周 |
1 |
|
|
|
|
|
|
|
|
|
|
|
第三学年
(第九学期) |
1 |
教学生产实验 |
3周 |
4 |
安排在7月 |
2 |
|
|
|
安排在7月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9周 |
11 |
|
平
台
类
别 |
实
践
模
块 |
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
实验
学分 |
实验
学时 |
实验个数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公
共
实
践
平
台 |
公
共
实
践
模
块 |
入学教育/专业教育
军事训练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毕业论文(设计) |
1 |
1周 |
|
1 |
|
1 |
2周 |
|
3 |
|
2 |
1周 |
|
4-9 |
|
7 |
20周 |
|
10-11 |
|
|
|
|
|
|
|
|
|
|
|
|
|
|
小计 |
11 |
|
|
|
|
|
合计 |
11 |
|
|
|
|
专
业
实
验
教
学
平
台
|
实
验
课
名
称
|
茶树栽培学实验 |
1 |
16 |
8 |
7 |
|
茶叶加工学实验 |
1 |
16 |
8 |
7 |
|
茶叶审评与检验学实验 |
1 |
16 |
8 |
10 |
|
茶叶综合利用实验 |
1 |
16 |
8 |
10 |
|
茶树育种学实验 |
0.5 |
8 |
4 |
7 |
|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 |
1 |
16 |
8 |
7 |
|
茶叶贸易学实验 |
0.5 |
8 |
4 |
8 |
|
茶叶包装设计与储运实验 |
0.5 |
8 |
4 |
10 |
|
茶叶生产机械化实验 |
0.5 |
8 |
4 |
8 |
|
植物保护通论实验 |
1 |
16 |
8 |
5 |
|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
1 |
16 |
8 |
4 |
|
茶用香花植物栽培学实验 |
1.5 |
24 |
12 |
8 |
|
农业气象学实验 |
0.5 |
8 |
4 |
5 |
|
茶叶田间试验与统计学实验 |
0.5 |
8 |
4 |
8 |
|
茶文化学实验 |
0.5 |
8 |
4 |
10 |
|
茶标准与食品安全实验 |
0.5 |
8 |
4 |
7 |
|
测量学实验 |
1 |
16 |
8 |
5 |
|
综合
性实
验课 |
|
|
|
|
|
|
|
|
|
|
|
|
|
|
小计 |
13.5 |
216 |
108 |
|
|
|
|
合计 |
13.5 |
|
|
|
|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
实
习
实
践 |
茶叶市场调查与营销实践 |
2 |
1周 |
|
8 |
|
风味茶制作 |
1.5 |
1周 |
|
10 |
|
校外教学生产实习实验 |
1 |
1周 |
|
7 |
|
小计 |
4.5 |
3周 |
|
|
|
|
合计 |
4.5 |
3周 |
|
|
|
|
总计 |
29学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