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
2017-04-16 20:17:16  李永前

春“动”贵州:家庭农场——现代农民职业化

 

春“动”贵州:家庭农场——现代农民职业化

王珩 刘燕 李想

     近年来,围绕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水果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一批新型农民正在借助家庭农场“破茧成蝶”,成为真正的现代农民、职业农民,让“家庭农场”这个舶来品在贵州闯出了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初春时节,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爬上海拔900米的沿河县晓景乡的一座山头,漫山遍野的李子花竞相绽放,将整片山装点成银白色的世界,而这里就是村民田世润占地60多亩的家庭农场所在地。

  说起自己开办的家庭农场,田世润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那年外出打工的田世润回家探亲,看着村子里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而遍地荒废的土地,田世润心里很不是滋味,祖祖辈辈在地里挣粮吃的经历让他对土地有着深沉的感情,“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家乡这么穷?我们能不能够回去自己创业?”

   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随后,铜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扶持培育家庭农场的意见》,并下发了相关配套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就是在这一年,已经年逾六十的田世润承包了60多亩地,将自己的所有身家都投入到空心李子树的种植,并把自己定位为“农场主”,开始发展家庭农场,“因为生在我们这种地方,就是靠山吃山、靠地吃地,我就转来承包这些土地,又来搞种植。这个是投入这么多进去,以后败下去怎么办?但后来我这个人就有个犟劲,既然做了,我就必须要把它做好。”

   李子树3年挂果、5年以上才能丰产,这让和他一起经营农场的妻子侯荣秀有些坐不住了,“就是没有收入呀,这么多年都没有点收入,所以我就反对他。我是就是说今年他再还做不成功,我就不给他做了。”

   今年,是田世润开办家庭农场的第五年,也是空心李进入丰产的第一年。田世润算了一笔账,按照保守估算,进入丰产期后,农场里的每亩地可产空心李1000斤,市场价在8到10元,那他的家庭农场收益就能达到60万元以上,“这个工呢看起来很辛苦,但是事实上,像我们现在去年纪了,做起来就还觉得有点快活。”

  像田世润一样大力承包撂荒土地,以自家劳动力为主,经营家庭农场的人在铜仁市不在少数,很多经营者不仅自己走上了家庭农场经营之路,还带动起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松桃县的太平营乡白果村,提起杨华,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叫她 “如阿雅”,汉语译为“好大姐”,而这个苗语正是杨华所创办的贵州省松桃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名字的由来,“我之前是教数学的,开始没想过这个东西。当时嘛,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政策优惠嘛,就想出来干一干……”

  2013年,听闻当地对家庭农场实施财政、工商税收、金融保险、项目、用地用电等方面进行补贴和减免扶持政策后,一直在教育界工作的杨华脚一迈,跨界到了自己从未涉足过的农业界,“那些年轻一点的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年老的在家里面带点孩子,都是那种多余的劳动力嘛,然后这里地就是荒着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杨华辞了职,大手笔的流转了50亩地种植葡萄,开始发展家庭农场。然而,当年没有技术的她失败了,亏损上百万,“人家当果农都发财了,为什么我就失败了?我还是没技术。然后我就去考察品种,全国去走。”

   经过多番对比,杨华追加投入,开始种植葡萄和柚子,并且聘请相关农技人员做技术指导。一年后,杨华的50亩葡萄地丰收了,这一年,她收入50万元。2015年,杨华在白果村流转土地种植的280亩柚子也丰收了,漫山遍野的蜜柚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口感很好,深受市场青睐,加上葡萄,杨华收入近千万。也就是在这一年,在杨华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下,周边村寨的300多户农户开始种植柚子。去年11月,杨华还注册了“如阿雅蜜柚”品牌,通过松桃电子商务平台,不到一个月时间,近400亩的柚子就被销得一干二净,成为当地农产品走俏全国的成功典范。

    如今,杨华在自己的家庭农场里大力发展苗圃基地,还准备建设亲子乐园,让松桃县城周边的市民有得吃、有得玩,还能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杨华说,对于自己当初发展家庭农场的决定,不后悔,“我感觉家庭农场是最符合的,其实就是带动一方,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嘛,他们好了也是我的财富呀。”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铜仁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茶叶、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规模经营的种养殖大户,并初具家庭农场规模。截止目前,铜仁市已认定了四批市级家庭农场总数共640家。“十三五”时期,铜仁市计划培育家庭农场1800家,其中省级以上星级家庭农场达到100个以上。铜仁市农委总经济师肖红权:“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开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保供能力。”

 “因为我60多岁了,我现在能够把这一片管理的出来,能够走上正轨……”抬头望着自己的一片山林,映入眼帘的一片片雪白李子树就是村民田世润的希望。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参与其中,田世润满怀欣慰的笑了。他说,他的家庭农场就是他留给孩子们最大的财富,“我是起初创业的时候比较困难,5年以后就扳本。扳回来就远远不止赚你那点钱,自家就轻轻松松的了。所以我想把这里培养全部成林以后,才交给仔仔些咯嘛,叫他们来做。”

文章来源:央广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 © 2010 - 2018 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家庭农场研究中心&&新型职业农民一点通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0871-522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