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导师简介 > |
2016-03-21 21:04:15 管理员 访问量:5509
吴红芝,教授,博士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园林系 招生学科(方向):观赏园艺学(学硕)、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科研兴趣: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与创新,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 教育背景:199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 – 2001年,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花卉病害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4–2008年,于云南农业大学攻读花卉植物育种与病害控制交叉学科的博士研究生,获植物病理专业博士学位。2009.8 – 2010.8于瓦赫宁根大学观赏植物育种组作博士后。 科研经历: l 研究工作简介: 自1994年分配到云南农业大学工作至今,98年以前主要从事观赏植物资源收集、栽培、离体快繁相关的科研工作,担任花卉研究所组织培养室技术指导工作。1998-2001完成硕士学习及论文“菊花病毒类病害的系统鉴定与分子检测研究工作。2004-2008完成博士学习及论文‘东方百合2n配子育种及其后代对镰刀菌鳞茎腐烂病的抗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于SCI期刊“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发表。2009.8 – 2010.8于瓦赫宁根大学观赏植物育种组作博士后,进行百合、非洲菊、彩色马蹄莲、水仙等花卉植物育种研究,研究结果于SCI期刊“Euphytica”等发表。总之,自1994年分配到云南农业大学工作至今,一直进行园艺植物栽培、病害、遗传育种相关的学习、及科研、教学工作,撰写专著《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百合切花实用栽培技术》(云南科技出版社),参编《花坛花卉优质穴盘苗生产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设施农业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园艺植物病害、繁育、采后处理等方面的科研论文48篇。入选云南农业大学首批”百名“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入选“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l 课题 主持科研项目: ① 国家自然基金1项:核质不相容-PGI障碍所致的马蹄莲种间杂种白化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31260490),2013-2016,项目经费50万元; ② 国家自然基金1项:2n配子对马蹄莲种质创新和PGI障碍克服的研究(项目编号:30960238),2010-2012,项目经费23万元; ③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设施专用百合、彩色马蹄莲高效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选育(项目编号:2009BADB8B04-2),2009-2011,项目经费20万元; ④ 云南省建立农科教相结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云南主要特色花卉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4NG002 - 08),2014-2017,项目经费70万元; ⑤ 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百合新品种繁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苏人才办〔2013〕41号),2013-2016,项目经费50万元; ⑥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n配子在百合远缘杂交渐渗育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教外司留〔2013〕1792),2014-2016,项目经费3万元; ⑦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大专项:彩色马蹄莲多倍体良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D2014008),2015-2017,项目经费10万元; ⑧ 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月季切花远途运输失水胁迫耐性提高的分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Z2005-2-65006), 项目经费6万元; ⑨ 国家自然基金协作课题:GISH分析百合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组成,(项目编号:31160176),项目经费4.5万元; ⑩ 云南省教育厅基金1项:芹菜上一新型病毒分离物的研究,2002-2004, 项目经费0.7万元; ⑾“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抗性基因型鉴定与筛选”校青年基金, 2006-2008,项目经费0.4万元 ⑿ 保山泰龙集团项目:“山葵组培快繁体系及脱毒技术研究”, 2012-2013,项目经费10万元。 ⒀ 云南省外专局引进人才项目“百合”,2012.1-2012.12,项目经费4万元。 参加主要科研项目: ① “主要花卉节本增效精准化生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十二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G17),2011-2015. ① “球根类花卉种质资源发掘和新品种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编号:2007BAD45D01)。2007-2010; ② “种球繁育体系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编号:2007BAD45D02),2007-2010; 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东方百合新品种栽培示范” 国家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5DKA21006),2005-2008 ④“云南野生兰花遗传资源研究及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5。 ⑤“东方百合多倍体技术新品种培育”玉溪市科技局项目,2004-2006。 ⑥“设施条件下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云南省科委“十五”攻关项目,2001-2004。 ⑦ “云南省主要园艺植物病毒类病害的系统鉴定与分子检测”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999-2002(项目编号:98Y9009)。 教学经历 1994 – 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 本科生教学:先后承担了《园林植物育种学》、《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花卉学》、《园艺栽培学》(英文授课)、《园林植物组织培养》、《园林树木学》、《园艺产品采后处理 》 《花卉采后保鲜》和《插花艺术》等课程的主讲和实验指导;指导园林、园艺专业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撰写。 研究生教学:承担“高级观赏植物育种”、“高级观赏植物采后生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seminar”、《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营销》 课程讲授,指导园林专业研究生21人,其中2012级李奎同学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 教研成果: l 科技奖励 获2011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百合远缘杂交、2n配子育种技术研究及特色品种的培育”,排名第三 获200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园艺植物主要病毒类病害系统鉴定与分子检测”,排名第五 获2015年株洲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东方百合抗茎腐病新品种培育及种球繁育技术研究”,排名第五 l 品种与专利 百合新品种‘贵阳红’通过国际登录(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第二育种人),编号:2010607。 百合新品种‘云岭公主’,获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授权,编号:云林园植新登第20140030。 百合新品种‘祥云’,获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授权,编号:云林园植新登第20140025。 发明专利:“NBS Profiling鉴定植物杂交后代杂种性、物种起源的方法”,专利号为:ZL 201110118999.6,排名第一(已授权)。 发明专利:“一种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的方法”,专利号为:ZL 201110122554.5,排名第一(已授权)。 发明专利:“一种简易的百合种球催芽生根的方法”,专利号为:ZL 201410442266.1,排名第一。(已授权) 发明专利:“百合切花冬季设施生产中预防灰霉病的方法及加热吹风设备”,申请号为:201510115956.0,排名第一。 l 专著 (1)主编《鲜切花综合保鲜技术与疑难解答》,18万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4。 (2)编著《百合切花实用栽培技术》,16万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5。 (3)副主编《园林花卉学》教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3。 (4)参编《花坛花卉优质穴盘苗生产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8。 (5)参编《设施农业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代表性文章 l 近年来SCI、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Hongzhi Wu, Munikote S. Ramanna, Paul Arens, Jaap M. van Tuyl. Genome constitution of Narcissus variety, ‘Tête-à-Tête’, analysed through GISH and NBS profiling, Euphytica, 2011, 181(2): 285-292. 2.Hongzhi Wu, Sixiang Zheng, Yueqiu He, Guijun Yan, Yufen Bi, Youyong Zhu. Diploid female gametes induced by colchicine in Oriental lilies.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7, 114(1): 550-553. 3.Hongzhi Wu, Sixiang Zheng, Yufen Bi, Youyong Zhu. Saponins: a possible relation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ilii resistance in lilies (Lilium L.). Acta Hort,2010, 855: 295-298. 4. Wu-Lin Liu, Li-Fang Wu, Hong-Zhi Wu, Si-Xiang Zheng, Ji-Hua Wang,, Fei-Hu Liu. Correlation of saponin content and Fusarium resistance in hybrids from different ploidy levels of Lilium Oriental.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1, 129: 849–853 5. Shimin Wang, Xiaolu Li, Lili Yang, Hongzhi Wu, Sixiang Zheng, Xiyan Zhang, Lemin Zhang. Microspore culture of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The role of monosaccharides in sporophytic development.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10(50): 10287-10292. 6.商雨, 吴景芝, 贺水莲, 吴红芝*. 马蹄莲软腐病自然抗性机制研究,南方农业学报,2015,46(12):2129-2134. 7. 许春梅, 贺水莲, 杨扬, 邵青, 吴红芝(通讯作者).深红龙胆的潜在分布区预测及适生性分级. 西部林业科学,2015,44(4):63-68. 8.许春梅,贺水莲,杨杨,邵青,吴红芝(通讯作者). 野生花卉深红龙胆的潜在分布区预测及适生性分析,2015,44(4):63-68. 9. 商雨, 许春梅, 周涤, 吴红芝(通讯作者).马蹄莲远缘杂交及其白化后代的胚拯救,热带作物学报,2014,35(9):1671-1676. 10. 苗振,缑辉,钱振权,吴红芝(通讯作者). 温度对百合种球催芽生根的影响,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 34(3): 76-81. 11. 杨辉,缑辉,周涤,都婷,吴红芝(通讯作者). 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探,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29(2),36-41. 11. 都婷,商雨,杨辉,吴红芝(通讯作者). 云南含笑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及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8 (4),530-535. 12. 陈溪,杨辉,周涤,吴红芝(通讯作者). 彩色马蹄莲胚拯救技术研究,热带作物学报,2012,33(2):286-289. 13. 吴红芝,石景峰,郑思乡,张敬丽,周涤.彩色马蹄莲2n 花粉诱导及其三倍体植株的获得,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27(8):108~113. 14. 吴红芝,梅 琳,郑思乡,杨生超,李晓波. 灯盏花三倍体培育及生物性状的观察研究. 中草药, 2011,42(5),991-995. 15. 赵志红,吴红芝(通讯作者). 月季切花水分胁迫耐性差异及其与脯氨酸的关联性. 林业科学,2010, 46(2):74-79. 16. 吴红芝,和凤美,张敬丽,吴景芝. 非洲菊灰霉病抗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26(3),334-339. 17. 曹彬, 吴红芝(通讯作者). 5种堇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26),14213-14214. 18.李洁筠,吴红芝(通讯作者),陈溪. “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技术初探”,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108~113. 19.石景峰,吴红芝(通讯作者). 彩色马蹄莲2n配子育种理论基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40-2942. 20. 张锡庆, 吴红芝(通讯作者), 周涤, 郑思乡. 新型除草剂Oryzalin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诱导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3(6): 806-810. 21.吴红芝, 张锡庆, 郑思乡, 石景峰, 毕玉芬. 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诱导. 园艺学报, 2008, 35(3): 443-446. 22. 吴红芝,李成云,朱有勇,毕玉芬.秀丽小杆线虫分泌组学的计算机分析. 遗传,2006, 28(4):470-478. (审核:园林园艺学院办公室) |
Copyright © 2009 - 2016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