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国内动态
2017-12-24 15:00:45  产业经济研究室

广西农垦“金光模式”助推“双高”基地机械化进程纪实

沐甜昆明1219日讯

近年来,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双高”(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金光农场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创建了农场与糖厂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金光模式”,“双高”基地建设与甘蔗生产机械化相得益彰,成效显著。

发展“双高”,农机同行

金光农场自2014年开始承接“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任务,总面积4.5万亩,其中2014年建设3.5万亩,2015年建设1万亩。金光农场“双高”基地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目标要求开展土地整治规模化、水利现代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等“四化”建设。其中生产机械化是引领“双高”基地建设的牛鼻子,也是农场作为农业国家队一员的靓丽名片。该场发挥农机优势,助推“双高”基地建设。2017年,农场新植甘蔗面积22093亩,其中机械一体化种植7510亩,机械开行+人工摆种14583亩,机械化种植覆盖率100%2016/17榨季,甘蔗机械收割4070亩,收获21650吨,约占总产量的8.5%。主要做法:

一是扩充装备,场厂结合,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该场双头并举,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和购置先进农机装备。2014年以来,金光农场新购置了包括180匹大马力东方红拖拉机、桂花牌甘蔗种植机、甘蔗碎叶机、破垄施肥培土盖膜一体机、凯斯4000和凯斯8000甘蔗联合收割机等在内的大批先进农机装备。同时,该场成立农机服务队,配置农机技术人员35名,专门负责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工作。目前,该场配备大中型拖拉机28台、甘蔗联合收割机15台以及碎叶机、三铧犁、单铧犁、旋耕耙、喷虫机等多种新型农机具。拖拉机总马力共计4200多匹,固定资产合计2000多万元。另外,该场聘请社会上的小型后推车配合甘蔗联合收割机作业,交由金光糖厂统一调配管理。金光糖厂则专门配备全自动自卸平台、蔗槽等前处理工艺设备与甘蔗机械收获对接,提高了甘蔗机械化收割作业能力。

二是创新机制,完善管理。金光农机服务队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在服务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同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经济效益与社会示范效果显著。

三是发展创新,保持行业领先。金光农场不断加强与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农机研究院等机构和院所的合作,紧跟技术发展前沿。2016年,农场承接《广西“双高”基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农机具的库棚、零配件仓库和农机具的补充、人员培训等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建设。目前,该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即将进行项目验收。

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作业标准

金光农场创新思路,在机耕、机种、施肥、盖膜、培土、喷药、机收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自身且相对统一的甘蔗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

土地整理:一是清园碎叶,将已砍收完毕的蔗地上的甘蔗叶摊平,用120匹马力牵引碎叶机进行碎叶处理。二是深耕深翻,全部推行180匹大马力拖拉机带350三铧犁或者185单铧犁进行深耕深翻,翻土深度45厘米以上,把碎好的甘蔗叶深埋地下。三是耙碎,使用120匹马力拖拉机带重耙或者旋耕耙对将深翻的甘蔗地耙2次以上。碎土要求土壤颗粒小于5厘米。四是开行,采用中型拖拉机带双沟开行,行距为1.2米。

甘蔗种植:使用65匹马力以上拖拉机开行,结合人工摆种完成种植,或者同时使用种植一体机完成。上榨季该场种植一体机种植甘蔗面积超过7000亩,占全场新植面积的33%左右,在友谊、昌平等部分分场已经实现全面推广。

植保管理:破垄、施肥、培土使用65匹马力以上拖拉机完成。防虫、除草用20匹以上拖拉机完成。另外,部分分场在甘蔗中后期植保喷药时使用了无人机和大型降尘雾化机,深受种植大户的欢迎。

甘蔗收获:采用的主要机型为凯斯8000和凯斯4000甘蔗联合收割机。

人工砍收的部分,全部使用专用装蔗机装车。该场甘蔗已经不再使用人工装车。

创新示范,加速机械化推广

金光农场注重宣传,强化推广,不断加快甘蔗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该场因地制宜成立以拖拉机及农机具为主导的金光农机服务队,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实行甘蔗生产一条龙服务,以“双高”基地为示范向全蔗区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即:引进、研发、完善机械化作业技术→形成农场的作业标准→在友谊分场示范推行→完成对全场及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吸收符合要求的社会力量加入→农场统一管理,控制作业质量→快速推广普及→完成农机全覆盖。目前,该场除甘蔗机收尚未全面普及外,其它生产管理环节基本都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