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 2018-04-01 20:39:45 产业经济研究室
沐甜昆明3月27日讯 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活动述评 文/夏明 权文格 邓 军 2018年3月14日,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云南德宏成功举行。这是云南省首次就甘蔗生产机械化主题举办如此大规模、高规格推进活动,被称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活动包括现场作业演示及研讨两部分内容。总结各位专家发表的观点,可以得出两个初步结论: 一是我国三大主产区的甘蔗机械化均已启动,有望迎来全面加速时代; 二是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重点应转向更多关注和扶持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实践,关注经济效益。 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活动简要回顾 早在2013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就曾经组织力量就甘蔗生产机械化问题进行调研,发现当时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进展比较慢,原因之一是缺少适用的机具,在推广模式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7年6月,中国农机化协会会长刘宪、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天辰、办公室副主任孙冬赶赴云南,再次对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情况进行调研考察,并建议参考“湛江模式”,引进洛阳辰汉的收割机进行试验。 2017年12月20日,洛阳辰汉的云南收割试验正式开始,中国农机化协会马世青副会长、孙冬副主任前往调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普遍反映效果良好。 2018年1月,中国农机化协会与云南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德宏州政府达成共识,联合有关方面,围绕甘蔗机械化主题,举办一场大型的推进活动。于是,就有了3月14日,云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推进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研讨会在云南德宏的成功举行。 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主办,云南省糖业协会、云南省德宏州农业局、云南省陇川县人民政府、云南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马世青副会长、王天辰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海燕副秘书长,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仪坤秀总工、朱良研究员、国彩同研究员,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研究员,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内蒙古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晨研究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研究员,广西农机局副局长江垣德,广西农机化协会会长李一洪,南宁市农委副主任黄平珠,华南农大教授区颖刚,广东湛江农业局副局长陈小河,云南省农机推广站尹忠民站长,云南省农机所吴学云书记,云南省糖业协会杨运生秘书长,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张跃彬所长、郭家文书记,云南省德宏州委常委、副州长刘江月,云南省德宏州农业局副局长闫和平,云南省陇川县副县长赖正张、政协副主席杨庭荣,云南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润章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南京、云南、广西、广东等相关省(市、区)农机协会、农机主管部门、农机鉴定和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及农业大学,以及主产区的制糖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蔗农和甘蔗机械经销公司的专业人员600余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以一线用户和意向用户为主。 3月14日上午,在德宏州陇川县糖料甘蔗双高基地举行的甘蔗机械化作业演示会上,洛阳辰汉、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云南新天力、中联重机、极飞、陇川丰沃等30余家知名农机企业的近百台机具参加了现场演示。现场演示尤其是“高大上”的机械化收获作业让代表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3月14日下午举行的甘蔗机械化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与制糖企业分享了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领域最新技术及其产业模式,共享应用心得和成功经验,为推进云南省和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技术创新和甘蔗机械的推广应用献计献策。 综观各位专家演讲的观点,可以得出两个初步结论: 一是我国三大甘蔗主产区的生产机械化均已启动,正在梯队推进,出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良好迹象,有望迎来全面加速时代; 二是推广甘蔗机械化在做好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有必要加强对产业化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和扶持经营模式的探索实践,关注机械化服务从业者的经济效益。这是推进技术进步的深层动力。 本文尝试对各位专家的观点进行梳理,结合一些背景,将研讨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共性问题和突出亮点,传达给各界人士。笔者才疏学浅,不够精到,失误在所难免,请方家指正。 广西:喜讯连连,机收环节有望迎来急速增长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20多万亩,产糖600多万吨,占全国60%以上。据广西农机局副局长江垣德介绍,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区双高基地建设已完成326万亩。这个榨季,广西糖料蔗生产机械化最薄弱的机收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甘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大幅增长。2017/2018榨季甘蔗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到319台,投入机收作业的突破300台,增加157台,同比增长96.9%。 二是作业服务组织日均收获效率明显提高。2017/2018榨季开榨以来,贵港宇佳合作社的凯斯A8000单机日均收获量突破150吨,实现榨季日均100吨的突破很有把握。 三是单机收获量实现重大突破。经测试,广西自主品牌柳工GQ-350实现15小时单机收获450吨的历史性突破。 四是运输无缝对接模式初步形成。贵港宇佳合作社和来宾造福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自建机收蔗运输队,采取运输拖车和自卸车高效运蔗,实现了收获机、转运车和运输车的无缝对接。 五是机收总量实现翻倍增长。从初步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广西全区机收原料蔗总量已经突破35万吨,与2016/2017榨季相比,实现了翻倍增长。 据广西农机局甘蔗机械化办公室黄晓斌主任介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广西的甘蔗生产机械化进展显著,特别是2017/2018榨季,投入机收的机具数量、机具的作业效率、糖企的配合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广西的甘蔗机收应该已经进入一条快速发展的通道。 云南:科企政协同发力 甘蔗生产机械化快速起步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糖料基地,2017/2018榨季云南全省甘蔗种植面积491万亩,预计蔗糖产量近200万吨,占全国食糖产量的20%。蔗糖产业已发展成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大关键产业。 据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研究员介绍,为解决日益升高的原料成本问题,不断提高糖业国际竞争能力,云南省重点推进甘蔗生产轻简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着力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为推动甘蔗机械化发展,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自有1000亩科研基地为基础,建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配置了整地、种植、中耕管理、收获等机械,建立了农机展厅,实现了甘蔗机械化试验示范、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良好示范,为全省甘蔗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支持作用。2016/2017榨季,全省实现机耕面积110.27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3.57万亩、机械化中耕管理面积33.78万亩、机械化收获面积0.48万亩。 近年来,德宏州政府、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也提高了对甘蔗机械化技术推广运用工作的重视程度,鼓励蔗农应用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对购置甘蔗生产机械的主体给予一定补贴,取得显著成效。 据德宏州委常委、刘江月副州长介绍,2016/2017榨季全州甘蔗种植面积86.10万亩,机械化程度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2017/2018榨季预计可实现机收5万吨。 据云南省农科院副院长戴陆园研究员介绍,云南省甘蔗主要分布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文山、红河、玉溪等八个州市,常年种植甘蔗面积约500万亩,80%的蔗区分布在旱坡地,发展甘蔗机械化比较困难。 近年来,云南省加大了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力度,甘蔗机械化水平逐渐提升,制糖企业和蔗农对甘蔗机械化接受度逐步提高。2017年全省实现机耕面积110.27万亩、机械化中耕管理面积33.78万亩、机收面积0.48万亩,分别较2016年增加4.72万亩、21.33万亩、0.31万亩。 在云南甘蔗机械化发展过程中,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制糖企业之一——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据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料部总经理尹茂庄介绍,为推动机械化收割,英茂集团引进各种机具,对购机户给予了重点补贴扶持,降低了机收蔗扣杂标准,改造了入榨口。自2012年引进澳大利亚凯斯A8000以来,英茂集团逐步引入的收割机主要有凯斯A8000型、A4000型,约翰迪尔330型、530型,科利亚GZ-91型,洛阳辰汉,日本松元等收割机到蔗区进行试验示范。从目前的情况看,凯斯A4000型、约翰迪尔330型、洛阳辰汉4GQ-130型作业效果非常不错,还要继续引进。 2017/2018榨季,英茂集团公司蔗区共有25台甘蔗收割机在作业(西双版纳17台、德宏8台)。截至 3月10日,机收产量为5.95万吨(西双版纳2.6万吨、德宏3.35万吨);其中一台迪尔330收割机已经单机收获超10000吨;预计全榨季机收产量可达10万吨(版纳5.0万吨、德宏5.0万吨),比上个榨季增加6万余吨。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郭家文书记介绍, 几年间,云南已经引进了系列机械,带动甘蔗生产开始进入全程机械化起步阶段。云南将大力加强国产收割机(如洛阳辰汉中小型山地甘蔗收割机)的应用范围,提升机械化收割水平。 广东:“湛江模式”带来倍增 机械化扭转产业下滑势头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三大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22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英德、翁源等地。其中,茂名甘蔗种植面积9万亩左右,在广东范围内最早全部实现了无人机植保;英德甘蔗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在国家及省里的扶持下,已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湛江素有“广东糖都”之称,2017年甘蔗种植面积180万亩。伴随着近年来生产成本的逐步增高,湛江甘蔗生产的比较效益逐渐降低,产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甘蔗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湛江市农业局陈小河副局长突破创新、扎实工作,在推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和农艺特点的机械化路线,甘蔗生产机械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