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省内动态
2018-11-08 19:41:59  产业经济研究室

凤庆糖业集团发言——推行甘蔗全膜覆盖,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沐甜6日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老大哥同行、各位代表,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现我代表凤糖集团在提高甘蔗单产增加蔗农种蔗效益方面作一个交流发言,不对之处,请给予批评帮助。

凤糖集团下属有八个子公司,蔗区覆盖临沧市凤庆县、云县、永德县、临翔区、普洱市景东县、镇沅县、墨江县、玉溪市新平县及楚雄市的双柏县。涉蔗410县区39个乡镇、304个村。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靠蔗农发展,助蔗农致富”的理念,采取“惠农”措施,打造“和谐共赢”的企业集团。

但近年来,凤糖集团涉及蔗区因坚果、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的竞争性经济作物的不断引进发展,可用来种蔗的土地资源不断萎缩,集团甘蔗收获面积连续下滑,从2014/15榨季的48万亩下滑到2017/18年度的31.68万亩,减少16.32万亩,下降了34%

究其原因,一是因近几年甘蔗单产低,3.7吨的单产亩产值仅为1600元左右,与其他经济作物上万元的产值比明显偏低,导致蔗农退蔗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二是劳动力工价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植成本和砍收成本增加,对比经济效益下降;三是蔗区自然条件差,丘陵坡地面积占90%,山高坡陡,机械化耕作程度很低,越来越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劳动力资源老龄化、妇女化,劳动力缺乏;四是蔗款支付相对滞后,影响农民种蔗积极性;五是政府规划缺失或无法落实等,导致甘蔗种植越来越边远化,甘蔗价外成本逐年上升。

在土地资源减少、坝区优势种蔗土地逐步退出的情况下,提升甘蔗单产、增加种蔗收入成为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凤糖集团在学习借鉴临沧同行做法和在有关科研单位、农资企业帮助的基础上,通过对蔗农进行有偿和无偿扶持,引导蔗农大力推广新植和宿根全膜覆盖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18榨季,凤糖集团甘蔗单产达到4.72/亩,单产虽然与同行有差距,但与自己比,较上榨季提高1/亩,与前四年平均单产比提高1.05/亩。在收获面积下滑的情况下,由于甘蔗单产提升,产量持续多年下滑趋势得到扭转。凤糖集团今年在收获面积比上年减少0.6万亩的情况下,甘蔗产量比上年增加30.86万吨,增加收入1.3亿元,考虑蔗农投入的成本并扣除企业及政府补助后效益可观,重树了蔗农种蔗信心。

一、具体做法及注意事项

(一)甘蔗新植及宿根管理时,一次性施足甘蔗生长周期所需的高效复混肥(或加有机肥)、长效低毒农药,然后全膜覆盖。我们将规范的操作流程制作成光碟,拿到各公司种蔗村组培训,同时,通过现场会的形式,组织种蔗大村、大组和大户到做得好的公司参观、交流、学习全膜覆盖技术。

(二)全膜覆盖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温度,提升肥、药利用率,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甘蔗分蘖,抑制杂草生长。通过对比,全膜覆盖出苗率提高35%以上,避免新植蔗绝收;用种量减少15%以上,宿根分蘖率提高30%左右,宿根年限延长1年以上。

(三)在种植节令上,力推秋冬植蔗种植;进行宿根盖膜的,3月底以前实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

(四)因免除了中耕施肥、培土、揭膜、多次除草等环节,节省了劳动力,一些蔗农种好甘蔗后外出打工半年再回来砍蔗,甘蔗效益增加同时,又增加了外出务工收入。

(五)由于挥发少、药效延长,病虫害相对少,甘蔗虫眼对比明显减少,相当于增加了甘蔗糖分,有利于提升产糖率。

(六)今年集团新植全膜盖膜率临沧片区达95%以上,新平县50%左右,完成宿根全膜盖膜近6万亩,占全部宿根面积的25%

(七)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要一次性施足肥料。要把过去传统种植的两次施肥(底肥和追肥),改为一次性施足肥料;二是严把盖膜质量关。无论是新植还是宿根,盖膜时一定要将搭接处的膜用泥土压实不透气;三是要特别要注意45月份进行宿根盖膜的地块,如果较长时间高温干旱无雨,要及时破膜挑苗,否则会烧死幼苗。当然,云南地理气候独特,存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情况,各集团自然气候差异较大,我说的仅作参考。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一)通过土地流转向甘蔗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提升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来提升甘蔗单产是今后蔗糖产业发展方向。但是,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土地自己不种又不愿意租或者随意提高租价,而且要求一次性付清五年十年地租情况下,如何把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租赁后返租,盘活土地资源,是目前存在一大难题,建议政企合力,科学规划基地,保护规划区蔗园种植面积,优化产业布局,希望政府能在其中起到引导作用。

(二)推广甘蔗药膜肥一体化种管模式是目前提高甘蔗单产增加种蔗效益最直接、最快速和最有效的路径,而宿根盖膜必须在榨季期同步进行,蔗农虽然知道宿根盖膜的好处,但在榨季生产期间劳动力紧张,榨季中后期甘蔗砍工价每吨上升3040元,宿根盖膜工价随之上涨,所以推广宿根盖膜的难度在加大,如果今后企业没有能力补助或者补助减少了,推广的难度将更大。所以,在土地相对平缓的蔗区积极研制和推广小型机械作业势在必行,如果种植规范且行距统一,就能进行机械化宿根盖膜,效率将会大幅提升,成本随之下降。目前,在甘蔗覆盖率高的地方,虽然还可以组建部分专业队伍来盖膜,但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仍是不可逆转,所以长期看这样的模式还是不可持续。

(三)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的云南蔗糖产业,作为边疆地区的传统支柱产业,这些年来,在边疆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在原料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但我们相信,有省政府的领导,有省工信委和省糖协的支持,有科研单位、农资服务上游企业和机械制造单位的帮助,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逐步解决!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