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国际动态
2018-11-16 09:19:51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主产国生产和进出口情况看后期原糖压力

18/19榨季巴西中南部减产预期逐步兑现,欧盟和印度的糖产量预估下调,国际市场在18/19榨季伊始即掀起一波上涨热潮。随着南半球的巴西中南部和澳大利亚陆续收榨,北半球的印度、泰国和欧盟等主产国开榨,让我们从目前各主产国的生产和出口形势对后期原糖的影响做个预判。

印度

印度18/19榨季预计甘蔗种植面积约为520万公顷,同比增加5%,预计甘蔗单产将从上榨季的83.43/公顷下滑至81.35/公顷,目前市场对于糖产量的主流预估在3100-3300万吨,与17/18榨季的3225万吨的记录高位相差不远,但也不乏悲观预估低至2890万吨。

印度18/19榨季的官方开榨时间为1020日,较上榨季提前12天。截至本周北方邦四分之一的糖厂及马邦45%的糖厂已经开榨,据ISMA预测,10月份糖厂能够产糖80万吨。

目前来看,对印度本榨季产量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主要有:上榨季蔗款兑付情况、本榨季甘蔗收购价、降水及虫害等天灾、乙醇产能。

据悉,大多数糖厂能够银行软贷款及政府补贴的帮助下结清蔗款,前期因工人罢工而耽误开榨的糖厂也已基本恢复,预计开榨进度较预期稍有延迟对整个榨季的压榨量影响不大;本榨季的甘蔗价(FRP)为2750卢比/吨,高于上榨季的2550卢比,比生产成本高出77.42%;本榨季受降水不足影响较大的产区主要是马邦,水资源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开榨延迟,另外北方邦部分蔗地积水影响甘蔗质量,加上前期马邦和卡邦蔗区出现的虫害导致约30%的甘蔗无法用于榨糖,以上三个邦的糖产量占全国产量的约80%。最近第一产糖邦北方邦的糖产量预估从1300-1350万吨下调至1210万吨,第二产区马邦糖产量预估从前期的1100-1150万吨下调至950万吨,卡邦产量从448万吨下调至420万吨。

另外,乙醇产能是本榨季印度的一大新的关注点,虽然印度长期以来致力于提高乙醇产能及汽油中的乙醇掺混比、减少乙醇进口需求,但均没有太大成效,但本榨季的情况稍有不同的是,印度批准了直接用甘蔗汁生产乙醇,以来削减了制糖的甘蔗量,二来促进乙醇产量,同时出台了提高乙醇收购价的政策配合,这对糖业来说是一大利好,但最终还是需要工厂有足够的乙醇产能,如果真如业界预测的那样,本榨季靠乙醇转化的糖产量仅约为50万吨,那么印度本榨季产量的最大变数就是前期被降水和虫害影响的甘蔗量,需要关注开榨后的甘蔗单产情况,毕竟上个榨季产量远远高于预期,主要原因也是甘蔗单产被大大低估。

印度政府规定的18/19榨季强制性出口配额为500万吨,政府同将用于出口的糖补贴从上榨季的55卢比/吨上调至138卢比/吨,本榨季的前一个半月已经签订80万吨的出口合约,其中60万吨原糖,20万吨白糖,主要出口至孟加拉国、阿联酋及东亚国家。

目前印度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定在印尼、中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印方已开始派遣代表团到上述几国游说谈判,初步的谈判成果是孟加拉国可能将进口印度糖的关税从40%下调为0,但目前仍未落实,该国的原糖年需求量约为250-300万吨。

从本地价格和卢比汇率估计印度在原糖价格11-13美分/磅的时候具备出口利润, 10-明年1月期间也是印度出口的最好时机,因泰国糖和巴西糖供应较少。虽然前一个半月印度出口十分强劲,但这样的节奏能否持续也是取决于卢比汇率、原糖价格和市场需求。

泰国

预计开榨时间提前15天至1115日,糖厂数量增加3家至57家:业界预估甘蔗产量在1.2-1.3亿吨,低于上榨季的1.35亿吨,但仍然为历史第二高水平,竞争作物水稻的收益低于糖,使得农民仍然保持一定的种植积极性。低蔗价导致本榨季的翻新率降低,宿根蔗比例增加,预计糖产量在1260万吨左右,低于上榨季的1470万吨,但仍为历史第二高水平。

18/19榨季影响泰国糖产量的因素主要是甘蔗补贴、甘蔗价格及政府打造东南亚化工中心的计划。政府18/19榨季将对蔗农实施156亿泰铢补贴(按照1.3亿甘蔗产量来计算,补贴大约在50泰铢/吨,最高补贴甘蔗量为5000吨),补贴后的甘蔗价格提高至800泰铢/吨,高于17/18榨季的680泰铢/吨,但仍然低于900的种植成本。

上榨季泰国糖出口量同比增加40%,达到创纪录的940万吨,本榨季的糖产量若继续维持高位,出口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泰国政府正计划打造东南亚的化工中心,有意用甘蔗汁生产化工产品,削减部分糖产量,直接导致出口量减少相应的量,对于缓解贸易流压力十分有利。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