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2019-11-02 19:57:09 产业经济研究室
背景:截至2018/2019年榨季,云南甘蔗平均出糖率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蔗糖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在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的严峻考验下,云南蔗糖产业何以还能这么“甜”? 观点 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云南瞄准产业关键技术加强科技支撑,通过高产高糖新品种和轻简高效新技术应用,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确保全省蔗糖产量基本稳定在高位,为保障全国“糖罐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平均出糖率连续10年全国最“甜” 从2008/2009年榨季至2018/2019年榨季,云南省甘蔗平均出糖率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蔗糖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 “云南是全国第二大糖料蔗核心基地和生产保护区。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云南蔗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跃彬介绍,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2%,食糖产量占全国的23%,产业覆盖全省8个州(市)50余个县(市、区),事关600多万蔗农的脱贫增收大计。 众所周知,云南的甘蔗“甜”,那究竟“甜”在哪里呢?或许从数据和事实中可以找到答案。 数据显示,2015/2016年榨季以来,尽管受到国际低价糖大量涌入、自然灾害频发、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云南立足优势和特点,加大国家糖料核心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双高”基地县建设,打造能与国际抗衡的高标准糖料基地,将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430万亩左右,基本实现甘蔗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同时,瞄准产业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了全省甘蔗的单产和糖分,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确保了全省蔗糖产量基本稳定在高位,保障了全国食糖供给。 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分,增加农民和制糖企业及整个产业的重要手段,一批高产高糖品种的诞生也成就了云南甘蔗“甜”的美名。例如,“云蔗08-1609”2月最高蔗糖分19.2%,是目前全国蔗糖分最高的品种;“云蔗05-346”单产达到15.5吨,蔗糖分达18%以上,已达到“双吨糖田”的标准;“云蔗05-51”成熟期蔗糖分达18%以上,旱地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2吨,打破了我国无灌溉蔗区甘蔗单产最高纪录。 2018/2019年榨季,云南蔗糖产业再传佳音:在全省55家糖厂中,出糖率超过14%的2家,出糖率在13%~14%的16家,全省糖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高产高糖品种促云蔗“甜”起来 云南甘蔗平均出糖率为什么能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一?专家分析,除了云南低纬高原的特殊气候地理条件有利于甘蔗糖分的累积这个原因,甘蔗品种的改良也是重要的支撑。 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是我省甘蔗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在“十一五”全国地市级以上1058所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位列第96名,是全国甘蔗界唯一进入100强的甘蔗专业研究所。其甘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居国内领先水平,育成了一批以高糖特性为基础的抗旱、抗病、强宿根甘蔗新品种推广种植。 省农科院甘蔗所副所长吴才文研究员介绍,甘蔗所依托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和内陆甘蔗杂交基地的优势,加大含优良血缘种质的引进,开展甘蔗优良种质、亲本的创制和杂交利用。通过对一批细茎野生种、大茎野生种、栽培原种或地方优良品种进行光周期开花诱导、杂交,选配新亲本、新组合。“十二五”以来,甘蔗所提供全国甘蔗研究所的选配组合达5000多个,成为我国培育突破性甘蔗品种的主要来源。 同时,以甘蔗所为首的云南甘蔗科研单位依托国家甘蔗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农业部内陆型甘蔗杂交育种基地、甘蔗良原种繁育基地,调整育种思路,创新育种方法,率先在国际上研究形成了《甘蔗杂交育种家系评价及选择技术规程》并在我国甘蔗育种机构全面应用,实现了杂交亲本和家系评价的全覆盖。发明了集宿根性和抗病性为一体的甘蔗早期高效选择技术,使我国甘蔗育种周期从10~12年缩短至7~8年,成为世界上育种周期最短、育种效率最高的国家。成功培育出一批在种性上具有重大突破的甘蔗新品种,显著提高了蔗糖产业的竞争力。 新品种的育成及大规模应用,推动了我国新一代甘蔗品种更替,促使云南甘蔗平均出糖率从2007/2008年榨季的12.14%逐步提高到目前的12.8%,最高达12.98%,吨糖耗蔗从8.2吨下降到7.8吨,降低吨糖原料成本达200元。 绿色轻简技术让云蔗更“甜蜜” 多年发展实践表明,云南甘蔗滋味“甜”,除了品种改良,还得益于新技术的持续创新应用。 据了解,我国甘蔗原料平均价格450元/吨以上,吨糖原料成本超过3500元,吨糖原料成本较巴西、澳大利亚等世界甘蔗生产发达国家约高2000元。云南同全国情况类似,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等难题,同样是蔗糖产业发展中的痛点。 破解产业发展短板,甘蔗所深入贯彻创新、绿色发展理念,针对甘蔗迫切需要轻简化的科技需求,通过将专用缓释肥和除草地膜全覆盖相结合,形成了不需要中期管理的一次性种植技术,增产21%以上,减少用工20%以上,成为我国甘蔗上增产幅度最大的绿色轻简技术。该技术在云南蔗区示范推广速度不断加快,2018年为110万亩,2019年达到135万亩。该技术还在澳大利亚获得授权,成为我国首个通过国际PCT途径获得授权的国际甘蔗农业专利。 针对品种长期连作和无性繁殖,甘蔗病虫害普遍发生的问题,甘蔗所研发形成“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与设备”核心发明专利,被列为全国主推技术在全行业推广应用;针对80%的蔗区分布在旱坡地,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因地制宜总结探索出不同模式的山地甘蔗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根据蔗糖产业高附加值发展的科技需要,研发药食同源功能性糖品和保健型糖品,开发富含氨基酸、维生素、二十八烷醇等多营养元素的甘蔗细胞水,延伸蔗糖产业链;加大推广利用废糖蜜等制糖副产物开发酵母,酒精废液生产液态肥等的力度,实现制糖副产物高值化、资源化利用…… 科技浇灌下,蔗糖产业这一“甜蜜的事业”惠民利农,在云南更加“甜蜜”。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发《云南省关于推进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力争建设“双高”糖料蔗核心基地350万亩,带动全省500万亩蔗区,平均单产达5吨以上,蔗糖分达16%以上。瞄准目标,云南蔗糖业再启新征程,根根甜、节节高的美好愿景必将早日成为现实。(记者 陈云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