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体系建设 > 综合试验站 > |
2020-05-10 13:40:48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市政府关于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农业生产。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甘蔗种管收节令高度重叠的严峻形势,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确保统筹抓好甘蔗春耕生产和收获等各项工作,保山试验站在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工作两不误,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 完成云南省甘蔗体系各个试验的糖分检测 在疫情防控期间按时完成省体系甘蔗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第十五轮甘蔗品种区试、第十六轮甘蔗品种区试2月份的糖分检测。 二、 完成云南省甘蔗体系各个试验的收砍及扩繁 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组织对省体系甘蔗新品种生产(试验)示范、第十五轮甘蔗品种区试、第十六轮甘蔗品种区试、第十生态育种进行收砍,对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扩繁种植。 三、 及时组织甘蔗春耕备耕按时完成2020年体系各项工作 及时落实绿色轻简高产示范样板500亩的备耕,及时兑付肥料、地膜物化补助、指导种植。按时准备体系个实验。 四、 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蔗糖产业突出问题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是云南蔗糖产业开发较早的州市,也是云南优质糖料基地发展的重点区域。蔗糖产业是保山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按全市2018/2019榨季,按产糖率13。07%、甘蔗收购价420元/吨、糖价5200元/吨测算,产糖22万吨,可实现农业产值6.8亿元、工业产值11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目前暂无完全替代甘蔗的产业,甘蔗仍然是全市不能丢、丢不起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全市甘蔗产业涉及建档立卡户2540户,8128人,从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市蔗糖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蔗糖产业面积、产量持续下滑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甘蔗生产一直名列全省第一,进入九十年代退居第二,进入新世纪退居第三,尤其是最近几年下滑更快,2018/2019年度已退到第五。全市甘蔗产量最高位是2007/2008年榨季,入榨甘蔗产量255.4万吨,农业产量270万吨,到2018/2019榨季全市行政区域甘蔗收榨面积28.25万亩,入榨甘蔗116万吨。 (2)蔗糖产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竞争优势、效益越来越低 肥料、薄膜、农药等物资价格逐年上涨,人工工资均上涨较快,从2015年60元/天涨到2019年100元/天,涨66.7%;种植一亩甘蔗的工价从2015年180元/亩上涨到2019年750元/亩,涨316.7%;人工收砍一吨甘蔗从2015年90元/吨上涨到2019年190元/吨,涨111.1%。 我市热区种植的香料烟、冬早蔬菜、热果等农产品价格五年来大幅度上升,甘蔗收购价格近五年稳定在420元/吨,但劳动力成本增加明显,植蔗亩产值增加,但亩利润逐年减少,2014/2015榨季全市甘蔗平均单产3.24吨/亩到2018/2019榨季全市甘蔗平均单产4.11吨/亩,据对全市各蔗区调查,每亩田蔗的收益为1616元,每亩地蔗的收益为635元,一季水稻加香料烟为1600元左右,玉米为430元左右,一季冬早蔬菜为5500元左右,热果为5100元左右收益也大大好于甘蔗。甘蔗比较效益的下降,决定了甘蔗竞争优势逐渐下降,农民翻蔗改种其他作物的现象普遍存在,故地蔗糖产业面积、产量持续下滑。 (3)甘蔗种植条件差、机械利用率低、抗自然风险能力差 甘蔗竞争优势越的减弱,导致甘蔗从好田水浇地、交通便利的区域向陡坡旱地、高海拔、远离加工企业、交通条件差的地方转移, 甘蔗种植的海拔越来越高,造成甘蔗生育期缩短、生长量严重不足、糖分下降。蔗区离制糖企业越来越远,零星种植分散,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2013/2014榨季水田蔗7.87万亩、水浇地4.58万亩到2018/2019榨季水田蔗3.35万亩、水浇地3.47万亩。 旱坡地生产条件差,仅有少量地块在种植时能使用机械,目前没有适于的田间管理、砍收机械。旱坡地基础设施较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造成了甘蔗有收无收、多收少收完全取决于年度间气候的好坏,一遇旱情,产量就大幅下降。 (4)原料严重不足、糖价低迷、制糖企业萎缩、蔗款对付滞后 2013/2014榨季,全市甘蔗入榨面积47.55万 亩,入榨甘蔗167.53万吨,全市12条生产线,到2018/2019榨季全市行政区域甘蔗收榨面积28.25万亩,入榨甘蔗116万吨,6条生产线。甘蔗款对付经常出现跨年对付。 (二)保山试验站重点工作 (1)品种的更新促进制糖企业节本增效 2013/2014榨季,全市新台糖22号占总面积65,3%,粤糖79-177占总面积12.7%,甘蔗含糖分14.03%,甘蔗产糖率12.23%,甘蔗单产3.37吨/亩。按省农业厅对甘蔗新品种的统计,我市良种覆盖率达88.24%,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为:粤糖86-368(11.69万亩)、新台糖22号(4.68万亩)、新台糖25号(3.86万亩)、福农91-21(即云引3号,1.96万亩)、云蔗05-51(1.04万亩)、柳城05-136(1.03万亩)、云蔗08-169(0.96万亩),甘蔗含糖分15.23%,甘蔗产糖率13.07%,甘蔗单产4.11吨/亩。五年平均甘蔗含糖分增加1.2%,甘蔗产糖率0.84%,甘蔗单产0.74吨/亩,按2019年全市入榨116万吨、甘蔗收购价420元/吨、食糖5300元/吨、甘蔗运费45元/吨计算,糖分提高企业增糖3186.43吨,增收1688.79万元;企业节约原料成本(按7.5吨甘蔗生产1吨食糖计算)1099.32万元;企业节约工业加工成本(按生产1吨食糖1500元计算)477.97万元,企业三项合计节本增效3266.08万元。 (2)甘蔗绿色轻简栽培技术助推蔗农降本增收 保山甘蔗综合试验站通过2013年在五县、区试、验示范,到2019年全市共推广绿色轻简栽培20.107万亩。通过项该技术提高甘蔗单产,减少甘蔗生产管理环节、用工,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增加甘蔗亩效益,对稳定甘蔗面积、提高产业竞争力作用非常突出。具体为在甘蔗新植、宿根收砍铲蔸后,一次性施入甘蔗生长周期所需肥料(控施、缓释肥);一次性施入甘蔗生长周期防虫药(长效、高效药剂);盖土、盖全面(除草地面);甘蔗生长周期内不需管理收获期收砍。经过不同地点、不同土壤类型的实验,新植水田、水浇地绿色轻简栽培比非实施区产量每亩增加700-1100kg,旱地产量每亩增加800-1300kg,每亩收入增加,水田、水浇地315-495元。旱地360-585元(甘蔗收购价按450元/亩计算)。宿根水田、水浇地产量每亩增加700-1000kg,旱地产量每亩增加800-1100kg,每亩收入增加,水田、水浇地315-450元。旱地360-495元(甘蔗收购价按450元/亩计算)。节省生产用工成本138-318元/亩。两项合计每亩甘蔗增加效益460-650元/亩。 五、 下一步具体措施 (1) 以实施核心样板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产业节本增效。 (2) 以高原丘陵地块小型甘蔗机械的筛选、应用、推广为突破口提高甘蔗机械利用率,提高产业竞争力。 (3) 大力推广应用脱毒健康种苗、生物防控、飞防技术实现产业优质、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