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场与信息 > |
2025-02-18 19:33:15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省内动态信息 (一)截至1月底云南省累计产糖83.71万吨 同比增长35% 云南省2024/2025榨季截至1月31日,全省开榨糖厂46家(有6家糖厂尚未开榨),累计入榨甘蔗678.24万吨(上榨季同期入榨510.32万吨),已产糖83.71万吨(上榨季同期产糖61.99万吨),同比增长35.04%;产糖率12.34%(上榨季同期产糖率12.15%)。截至1月31日,云南省已售新糖45.22万吨,产销率54.03%,同比降2.25个百分点,工业库存38.48万吨。其中1月份单月产糖51.02万吨,同比增加6.92万吨,单月销糖18.51万吨,同比减少4.67万吨。(云南糖网,2025年2月8日) (二)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临沧耿马县甘蔗全产业链打造见实效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聚焦甘蔗产业优势,确立“重科技、建集群、延链条、促双赢”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蔗糖产业“绿色”度、聚集度。目前,围绕甘蔗的“糖、酒、纸、饲、肥、畜、新材料”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突破100亿元。 耿马是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是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0万亩,覆盖2.3万农户12万人。全县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达7700元,甘蔗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不论甘蔗种植面积、工业入榨量、产糖量还是酒精产量,耿马均稳居全省第一,甘蔗综合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耿马依托蔗糖原料丰富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产业园区。园区吸引了51家企业入驻,开发出30多个蔗糖全产业链下游产品,甘蔗综合利用达到全国第一。 绿赛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利用蔗渣制成可降解的餐饮具,主要销往欧美市场及国内一线城市。公司负责人熊小琴介绍:目前销售的整体趋势非常喜人,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要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来加大加快蔗渣使用量,能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要求的代塑产品。 据了解,耿马县委、县政府规划8000亩工业用地一半面积作为蔗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用地,先后引进发展纸浆、生活用纸、蔗渣餐饮具、饲料加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酒精、生物质燃料等生产企业51户,生产出白糖、酒精、浆板、有机肥、纸制品等系列产品,延长了蔗糖产业链,提高了蔗糖产业附加值,2023年实现工业产值32.7亿元。 耿马产业园区负责人李秀成介绍,围绕“一县一业,一园一特”的宗旨,2023年,耿马甘蔗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园区在强链、补链、延链方面下功夫,目前园区蔗渣可降解餐饮具、黄腐酸钾肥等一批涉糖企业已顺利投产运营。 多年来,耿马的甘蔗种植面积维持在40万亩左右,总体产量稳中有增,但是甘蔗产业的综合产值却大幅增加。在科技支撑方面,依托耿马县甘蔗糖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借助云南省杨本鹏专家工作站和云南省邓军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科技团队力量,加强与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国家甘蔗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自主研发了多项甘蔗种植新技术,其中全膜覆盖技术每亩可增产1.2吨-1.5吨,亩产值可增加500-600元,已被推广到全国大多数甘蔗产区。 “耿马围绕‘一县一业’甘蔗特色县建设,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积极打造蔗糖产业‘第一车间’,做实全县40万亩的甘蔗基地绿色认证,把良种掌握在自己手上,积极推广云蔗系列甘蔗良种。”耿马自治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宝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推广云蔗系列甘蔗良种25万亩,占全县蔗园面积60%以上。 通过做强“一产”、做优“二产”,有效激发了“三产”活力,目前,耿马甘蔗工业入榨量、产糖量居全国第八、云南省第一,甘蔗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云南糖网,2025年1月20日) (三)云南省陇川糖厂2024/25榨季顺利开榨 预计产糖3.9万吨 2025年1月18日上午9时,伴随着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云南省德宏州陇川糖厂2024/2025榨季顺利开榨。 德宏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旭红、德宏州农垦局副局长管能帆,陇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沙振东,德宏州制糖工业研究所所长李启明,以及多年来支持陇川糖厂糖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开榨仪式。仪式由陇川农场社区管委主任赵昌源主持。 云南农垦陇川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安茂在致辞中指出,蔗糖产业是我们陇川农场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承载着几代农垦人的希望与梦想。近年来,陇川农场把蔗糖产业作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实行土地集约化、境外替代种植、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着力做强做大“甜蜜产业”,大力推动陇川县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强调,下一步要持续优化发展模式,按照姜山书记的讲话精神,一是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提升改造蔗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二是提升蔗叶、蔗梢、蔗渣、糖蜜和滤泥的综合利用,切实加强糖关联产品的开发;三是在蔗糖精深加工延链工程,打造百亿级蔗糖产业,努力贡献农场力量。 在陇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沙振东宣布开榨声中,陇川糖厂2024/2025榨季正式开启。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响起,甘蔗源源不断地落入输蔗槽,整个生产线迅速运转起来,到场领导、嘉宾、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待。大家深入生产一线,密切关注各环节运行情况,他们对厂区内先进的生产设备、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谨的质量控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各岗位职工坚守职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熟练作业,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据悉,2024/2025榨季预估甘蔗收获面积4.899万亩,甘蔗工业入榨总量30万吨,力争完成产糖率13%以上,产糖3.9万吨,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7亿元。 陇川糖厂的顺利开榨,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陇川农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展望未来,陇川糖厂将以开榨为新起点,砥砺前行,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糖业生产基地,做强做大“甜蜜产业”,为社会奉献更多甜蜜。(云南糖网,2025年1月22日) (四)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稳步推进蔗糖产业恢复发展 近年来,临沧市永德县紧紧抓住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及临沧市打造“全省最大糖料蔗生产基地”机遇,多措并举破解蔗糖产业发展困局,全力推进蔗糖产业恢复发展,停产多年的康甸糖厂、麦坝糖厂、大雪山糖厂相继实现复榨生产。2024/2025榨季,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6.68万亩,预计实现甘蔗农业产量100万吨、工业入榨量85万吨,增加蔗农收入4.8亿元。 依法破产寻新路。2015/2016榨季,永糖集团因经营管理不善停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达223%,3000余名员工下岗,欠2.6万户蔗农蔗款2亿余元,甘蔗种植面积从35万亩急剧萎缩至不足2万亩。为保住蔗糖这一支撑群众收入的富民产业,鉴于永糖集团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报经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由永德县人民法院于2021年11月强制裁定永糖集团及其62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计划,为永德县制糖企业重整、蔗糖产业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精准招商引龙头。永德县在制糖企业重整过程中,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引进云南农垦集团,由云南农垦集团持股51%,永德县政府平台公司持股49%,共同注资1.5亿元成立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坚持“先托管、后重整”,约定将原有资产、设备等交由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先行托管两年半,工业入榨量达到40万吨时确保康甸糖厂恢复生产经营,工业入榨量达到60万吨时启动永糖集团涉糖资产破产重整,最大限度维护了蔗农和职工利益,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科技赋能增效益。坚持良种良法良技并举,认真落实国家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近三年累计兑付甘蔗新植良种良法补贴资金6453.43万元。大力推广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优良品种,甘蔗亩产达每亩6.07吨,增产率提高51%,亩均农业产值达2732元,创永德县历史最高纪录。依托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甘蔗种植地块“坡改梯”,实行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作业,做到“坡改梯实施完成一亩、甘蔗就跟进种成一亩”,基地机械化种植率达99%以上,推动产业降本增效。 联农带农促增收。探索实施蔗糖产业“3321”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集体经济增长多方共赢。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把制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蔗农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企业给予村合作社新植甘蔗每亩12元、入榨甘蔗每吨3元补助实现“三方利益联结”。蔗农在发展蔗糖产业过程中创造流转土地赚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参与分红赚股金“三笔收入”,2024年,甘蔗产业带动蔗农人均增收926元。将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制定甘蔗收购价格联动政策,确定甘蔗保底收购价为每吨450元,当蔗糖价格每吨超过5800元时,制糖企业按上浮价格5%的联动系数对甘蔗收购价进行二次结算,让蔗农与蔗企共享市场红利。实行“随到随结、一车一付”支付方式,在甘蔗入厂过秤后,24小时内完成结算到账,并明确了违约责任,解决了蔗农“拿不到钱”的后顾之忧。(广西糖网,2025年2月5日) (五)云南红河县:机械化种植为“甜蜜产业”添动力 近日,在红河县迤萨镇、乐育乡、洛恩乡等甘蔗种植基地,一台台甘蔗种植机正在田间忙碌作业。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甘蔗种植效率,还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迤萨镇阿底坡甘蔗种植基地,机械化的种植场景令人耳目一新。甘蔗种植机精准地开沟、施肥、播种、覆膜,将原本繁琐的人工种植过程变得高效快捷。 红河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务科副科长杨明良说:“甘蔗产业作为红河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公司高度重视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农户紧密合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和收购保障,确保甘蔗品质和产量双提升,实现互利共赢。" 截至目前,红河县已完成机械化种植甘蔗面积1000亩,这一成果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也体现了红河县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决心和行动。红河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红河县的主要甘蔗收购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甘蔗种植的机械化进程,引进先进的种植机械,并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掌握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率。 红河县作为云南省的主要甘蔗种植区,近年来,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2.6万余亩,覆盖迤萨、乐育、洛恩等11个乡(镇),惠及种植户2152户,总产量10万吨,总产值6598万元。甘蔗产业已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科技的助力下,“甜蜜产业”逐步走向更加香甜的未来。(广西糖网,2025年2月12日) (六)普洱市景谷县:甘蔗丰产日子甜 深冬时节,踏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云盘村,20多亩错落分布的糖料蔗便映入眼帘,蔗农石兆萍领着两名工人在山坡顶的甘蔗地进行田间管理。“最近温差较大,正是甘蔗糖分积累的关键期。这一片是新植甘蔗,更需要加强管护。”石兆萍说。 石兆萍种植甘蔗快10年,当前共种植120多亩,是云盘村的种蔗大户。 "坡顶的这块地共3.6亩,原已变成杂木林,2023年通过耕地流出整改恢复为耕地。因为与石兆萍原先的甘蔗地相连,所以我们就动员她承包过来成片经营。经过对地块“坡改梯’后,目前种植效果很不错。”云盘村党总支部负责人介绍。 糖料蔗作为国家战略物资食糖的主要原料,是景谷冬农开发重点推广种植的农作物。景谷2024/2025榨季共完成甘蔗种植16.84万亩,较上个榨季增加3.45万亩,其中新种植面积6.86万亩。 永平镇费竜村芒冒井村民小组的罗宗新已经迎来甘蔗丰收。“我们都是寨子里种植糖料蔗的,在村委会的提议下成立了互助小组,共同种植、管理、砍收甘蔗。大家互帮互助,不仅相互学到了好的生产经验,更节省了请工等开支。”罗宗新说,“我承包的这块地共500亩,全部种了云蔗08-1609,预计能收获甘蔗3000吨以上,带来140万元收入。 自2024年12月2日正式开榨以来,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钟山分公司每天都拉满产能生产,每日甘蔗入榨量都在1900吨左右。为保证甘蔗品质,地里砍下的甘蔗会在24小时内运回糖厂压榨。在厂区,几辆满载甘蔗的大货车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排队等候过磅、卸蔗,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是景谷当前唯一的制糖业规上工业企业,有钟山、永平两个分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当前所制白糖优一级品率已达100%。旗下的“威江牌”白砂糖和“永恬牌”白砂糖均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畅销省内外。 为提升甘蔗产业的科技水平,景谷持续深化与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牵线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成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的科技合作企业。“县委、县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和服务,坚定了公司做大做强、造福地方的信心。”景谷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说。 政、院、企、农的同向发力获得了积极回报,如今景谷县糖料蔗产量亩均4.9吨,甘蔗出糖率13.4%。据测算,2024/2025榨季景谷县甘蔗收获量将达82.61万吨,预计实现农业产值3.88亿元,较上个榨季增长1.14亿元,全县蔗农户均收入有望达到4.5万元,人均收入有望突破1.2万元。(广西糖网,2025年2月5日) 二、国内动态信息 (一)截至1月底全国共产糖749万吨 同比增加162万吨 增幅27.7% 据中糖协消息,截至2025年1月底,2024/25年制糖期(以下简称“本制糖期”)已有15家糖厂停机(甜菜糖厂12家,广西甘蔗糖厂3家),云南省有6家糖厂尚未开榨。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749.28万吨,同比增加162.52万吨,增幅27.7%;全国累计销售食糖373.5万吨,同比增加61.79万吨,增幅19.82%;累计销糖率49.85%,同比放缓3.28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1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6031元/吨,同比下降614元/吨。2025年1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6003元/吨,同比下降558元/吨。(云南糖网,2025年2月8日) (二)农业农村部:2025年2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食糖) 本月对中国食糖供需形势预测数据不作调整。甜菜糖厂陆续收榨,甘蔗糖厂处于压榨高峰。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累计产糖749万吨,同比增163万吨;累计销糖374万吨,同比增62万吨;销售进度较上年度同期有所放缓。新糖集中上市,工业库存季节性增加,食糖现货供应相对充裕,国内糖价维持弱势震荡。后期需关注天气对压榨进度、甘蔗种植及出苗的影响。(云南糖网,2025年2月11日) (三)截至1月底广西累计产糖481万吨 同比增107.9万吨 2024/25榨季截至1月31日,广西全区累计入榨甘蔗3652.77万吨,同比增加546.63万吨;已产混合糖481.70万吨,同比增加107.91万吨;混合产糖率13.19%,同比提高1.15个百分点;累计销糖238.09万吨,同比增加37.36万吨;产销率49.43%,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其中,1月单月产糖206.56万吨,同比增加18.41万吨;销糖74.87万吨,同比减少11.32万吨,工业库存243.61万吨,同比增加70.55万吨。(云南糖网,2025年2月8日) (四)截至1月15日海南省已产糖1.85万吨 混合产糖率10.95% 截至1月15日止,海南省累计榨蔗量16.89万吨,比上榨季同期的24.85万吨减少7.96万吨;尚存蔗量32.71万吨,比上榨季同期的43.45万吨减少10.74万吨;已产糖1.85万吨,比上榨季同期的2.63万吨减少0.78万吨(不含在制品),混合产糖率10.95%,比上榨季同期的10.58%提高0.37%;已销糖0吨;比上榨季同期的0.045万吨减少0.045万吨,产销率为0%,上榨季同期为1.71%;库存食糖1.85万吨,比上榨季同期的2.59万吨减少0.74万吨;甘蔗款支付进度,高的达95%,低的68%。(云南糖网,2025年1月16日) (五)新疆甜菜糖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解读产业发展背后的驱动力因素 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2024/25榨季制糖期累计生产食糖749.28万吨,同比增加162.52万吨,增幅达到27.7%。在本榨季全国食糖生产增长的可喜局面下,新疆表现尤为亮眼,其甜菜糖产量截至1月底已突破75万吨,创下自建国以来的历史新高,并且最终产量预计将达到79-80万吨,几乎是低谷时期的两倍,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性增长,不仅扭转了此前的低迷态势,更为新疆甜菜糖产业发展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新局面。 近年来,新疆一直大力发展甜菜种植,通过良种选育和推广现代化农机农艺,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在主要甜菜产区,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经营模式,在生产技术方面升级改造,提升智能水平以及效能品质,在政策扶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的政策,新疆凭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挥了区域优势。(广西糖网,2025年2月11日) (六)一根甘蔗甜两国!广西糖业集团越南蔗区首批糖料蔗运抵入榨 1月18日,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有限公司首批越南蔗区糖料蔗从水口口岸通关入境,并运抵入榨。此举标志着大新制糖公司在布局糖料蔗生产基地、打造百万吨级甘蔗制糖企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近年来,大新制糖公司积极探索境外糖料蔗种植及进出口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构建跨境糖料蔗种植合作发展新格局。2024年3月,大新制糖公司委托第三方公司与越南NT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甘蔗种植和收购框架协议书,由越南NT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土地及人力资源,大新制糖公司提供优良甘蔗品种、化肥、技术等资源,根据需要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到越南境内指导甘蔗种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回收糖料蔗。 据悉,广西糖业集团大新制糖公司2024年在越南高平省下琅县发展甘蔗种植6000余亩,测产2.5万吨以上,首批运抵入榨糖料蔗200余吨。 “我们将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和区位资源禀赋,继续深化跨境糖料蔗种植和收购合作,推动企业增效、越南蔗农增收,让一根甘蔗‘甜’两国。”大新制糖公司负责人秦兑明表示。(云南糖网,2025年1月23日) 三、国际动态信息 (一)巴西已产糖3978万吨 双周数据产量锐减!巴西、印度“双降”能否改变颓势? 巴西作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其生产动态直接影响国际糖市。1月16日巴西蔗糖产业联盟(UNICA)发布了2024/25榨季中南部主产区的最新生产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日糖产量同比继续下滑,而乙醇生产保持增长,以下是具体数据和分析: 一、截至2025年1月1日的累计生产数据 ?甘蔗压榨量:2024/25榨季截至1月1日,巴西主产区(中南部)甘蔗入榨总量为6.136亿吨,同比下降4.75%。其中圣保罗州入榨3.538亿吨,同比下降7.46%,其他地区下降幅度较小,为0.79%。 ?糖产量:截至1月1日,巴西主产区产糖3978万吨,同比下降5.42%。其中圣保罗州产糖2583万吨,同比下降8.76%,占总量的65%。 ?乙醇总产量:32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07%。含水乙醇:206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9.80%。无水乙醇:1178万立方米,同比下降6.93%。 ?总糖分回收率(TRS):每吨甘蔗可产糖141.28公斤,同比上升1.21%。 ?甘蔗生产分配:截至1月1日用于生产糖的比例从上年同期的49.09%下降至48.16%,用于乙醇生产的比例提升至51.84%。 二、2024年12月下半月的双周生产数据 ?甘蔗压榨量:12月下半月巴西主产区入榨甘蔗173万吨,同比下降64.86%。其中圣保罗州入榨49.6万吨,同比下降84.65%。 ?糖产量:12月下半月巴西主产区产糖6.4万吨,同比下降73.12%。其中圣保罗州产糖2.0万吨,同比下降88.26%。 ?乙醇产量:12月下半月产乙醇48.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8.10%。其中圣保罗州产2.3万立方米,同比下降84.90%。 ?糖分回收率(TRS):每吨甘蔗可产糖121.58公斤,同比下降10.90%。 ?甘蔗生产分配:12月下半月用于生产糖的比例下降至31.70%,用于乙醇的比例上升至68.30%。其中圣保罗州用于生产糖的比例下降至33.95%,用于乙醇的比例上升至66.05%。 三、对全球糖市的影响分析 进入1月后,传统意义上巴西主产区榨季生产逐步接近尾声,1月16日UNICA发布的这组最新数据进一步印证了2024/25榨季“甘蔗减产、产糖量下滑、乙醇增长”的主基调。其中,圣保罗州由于干旱、火灾等因素影响而减产幅度更为明显,12月下半月产糖量减幅超过同期的70%,大幅下降牵动着巴西整体生产情况;而乙醇相对更稳健的表现,表明内需与燃料政策对乙醇产业的强力支撑。 作为全球第一大产糖国,2024/25榨季主产区食糖减产已成定局,至少与榨季初期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预估的4300万吨产糖量相差甚远,巴西糖产量的下滑幅度将会给国际糖价起到一定的提振,若全球其他产区(如印度、泰国)也面临相似的减产,国际糖价可能会在后期震荡上行。 此外,巴西蔗糖产业采用双轨制运行,甘蔗可同时用于糖或乙醇生产,乙醇价格与国际油价、巴西国内燃料政策密切相关。若后续能源价格(尤其原油)高企,巴西厂商倾向生产更多乙醇以获取更好利润,进一步削弱食糖供给。 总之,巴西本榨季供应端已经逐步触及“收尾阶段”,12月下半月(双周)数据降幅巨大,巴西减产已成定局。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产糖大国–印度近日官方数据显示同比减产14%,榨季总产糖量预估下修至2700万吨(甚至有部分业内预期更低),排行全球第一、第二的产糖大国“双降”,直接减少国际市场可流通糖源,接下来,若再无其他利空消息,国际糖价仍可能获得较强支撑,拭目以待。(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月16日) (二)迪拜糖会–印度糖业新动向:减产至2640万吨、库存骤降与乙醇转产激增 首先,该分析师的报告显示:印度食糖总产量和净糖产量持续下降,乙醇转产后净产糖量仅为2640万吨,低于印度国内年度食糖消费量。印度乙醇参合汽油的“E20”计划需保证足够的乙醇产量(在汽油中掺混20%的乙醇),2024/25年度食糖用于转产乙醇的数量提升至400万吨,远高于上年度的215万吨。 其次,2023年开始印度限制食糖出口,截至2025年初,只开放了100万吨的食糖出口配额,食糖出口量几乎降至冰点,即便如此,印度食糖期末库存和库存使用比的大幅下降,尤其是在2024/25年度的预测值,敲响了警钟。这意味着印度糖的市场供应将趋于紧张,库存缓冲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如果实际产量进一步低于预测,或者消费量超出预期,可能会导致其糖价上涨,甚至引发供应短缺的风险。 最后,该报告提醒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趋势,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确保印度国内糖的稳定供应,尤其是需要关注乙醇政策对糖业的长期影响,平衡食糖需求和乙醇需求。(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4年2月14日) (三)新西兰糖业公司因销售铅污染糖制品被罚 据《新西兰先驱报》7日报道,一项最新公布的裁决显示,新西兰糖业公司(New Zealand Sugar Company)因制造并销售受铅污染的糖制品被处罚款近15万新西兰元。 此判决针对的是2021年新西兰糖业公司产品含铅事件。由于在进口运输过程中选择使用曾用于运输金属硫化物的货船,并且处置不当,该公司一批原材料受到铅污染。 新西兰糖业公司在2021年9月15日至9月24日期间对这批糖进行了采样检测,但仍然进行相关生产,最终导致971吨受污染糖制品流入新西兰市场。该公司在当年11月初才进行消费者层面的产品召回。 2024年9月,新西兰奥克兰地方法院判处新西兰糖业公司14.9万新西兰元罚款。 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官员表示,这种规模的违法行为并不常见。法院的判决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这种规模的违法行为不能容忍。(广西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4年2月10日) (四)截至1月底印度产糖量大幅下滑 供需失衡风险提前暴露 1.主要数据回顾 生产预估与同比差异 根据印度全国合作制糖工厂联合会(NFCSF)的最新数据,截至1月31日印度产糖1653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875万吨减少222万吨。马哈拉施特拉邦已有7家糖厂收榨,卡纳塔克邦有13家糖厂收榨。 NFCSF预估:本榨季印度食糖净产量预估为2700万吨,比上一榨季实际产量3190万吨少约490万吨,降幅约15.4%。这种大幅下调预估显示出本季整体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糖厂运行情况与原料处理 截至1月31日,全印度共有494家糖厂开榨运营,而去年同期为517家,表明生产启动进度明显滞后。与此同时,全国累计压榨甘蔗量为1.855亿吨,低于上一榨季同期的1.931亿吨。 糖分回收率下降 本榨季糖厂的平均产糖率为8.91%,较上一榨季同期的9.70%出现明显下降,反映出甘蔗质量或加工条件存在一定问题。 各产区产量预测 NFCSF对主要产区的食糖产量预估如下(括号内为上榨季产量): 北方邦:930万吨(980万吨) 马哈拉施特拉邦:860万吨(87?0万吨) 卡纳塔克邦:410万吨(450万吨) 其他地区:500万吨(500万吨) 与其他权威预估一致 各主要产区的数据虽各有侧重,但整体上均呈现产量下降趋势。这与其他权威数据基本一致,例如印度制糖与生物能源生产商协会ISMA最新的预估:本榨季印度净产糖量为2727万吨,同比上榨季减少14.7%。 2.下滑原因解析 开榨延迟影响明显 受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部分邻近地区)因选举等因素影响,本季开榨进度推迟,导致糖厂运行数量和累计压榨甘蔗量均低于去年同期。 气候异常及病害问题 气候波动(如过量降雨和晚来季风)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甘蔗提前抽薹现象,严重影响了甘蔗的糖分积累;同时,部分地区可能还受到病害侵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蔗的品质和产糖率。 部分产品转向非食糖用途 随着政府推动乙醇混合政策及部分糖出口安排,部分糖产品正在被转用于乙醇生产或出口,这使得用于统计的“净产糖量”进一步下降。(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2月2日) (五)尼加拉瓜已产糖30万吨 成重要经济支柱 每年享5万吨低关税出口至中国 据尼加拉瓜农牧和林业部(MAG)最新的生产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1月7日,尼加拉瓜本榨季的食糖产量已突破30万吨。蔗糖生产已经成为尼加拉瓜经济的重要支柱。 拉丁美洲通讯社报道,尼加拉瓜农牧和林业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本榨季的蔗糖生产工作于2024年11月12日开始,主要在位于奇南德加(Chinandega)、里瓦斯(Rivas)和马那瓜(Managua)三个省份的四家加工甘蔗的糖厂中进行。在本榨季产出的30万吨食糖中,有57%为原糖,32%为亚硫酸盐糖,11%为精制糖。此外,糖蜜的产量为55294吨,用作牲畜饲料的原料。 在尼加拉瓜,蔗糖生产在出口产品中排名第三,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官方数据显示,尼加拉瓜的蔗糖产业由800多家私营甘蔗生产商组成,创造了超过3.6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以及超过13.6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注:据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海关总署制定了2024年尼加拉瓜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配额总量为5万吨,配额内税率15%。详见商务部海关总署:2025年尼加拉瓜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 去年9月份,一批800余吨来自尼加拉瓜的甘蔗原糖在广西防城港完成通关,成为广西首份使用中国–尼加拉瓜原产地证书享惠进口的货物。这批甘蔗原糖是广西制糖企业从尼加拉瓜采购的加工制作白糖的原材料。根据协定,该制糖企业进口的这批货物享受进口国关税由协定前的50%降为15%,极大降低了进口成本。(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2月1日) (六)看欧盟糖业委员会揭示《印度糖业的真相与数据》 欧洲是全球主要的甜菜糖产区,欧盟国家每年度食糖产量达1600万吨以上,是世界食糖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巴西和印度。CEFS是欧盟食糖生产商委员会的简称,全称为(Comité Européen des Fabricants de Sucre),它是代表欧盟食糖生产商利益的行业组织。 1月22日,CEFS发布了关于“印度糖业真相与数据”报告,该报告认为,虽然印度糖业在全球糖市中逐步扮演关键的角色,但其快速扩张也引发了对贸易合规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质疑。 从信息图及背景来看,CEFS认为印度糖业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取得了显著发展,不仅巩固了其在国际糖市的地位,还在出口方面形成对全球市场的冲击。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以下值得关注的议题: ?贸易与法律风险?:WTO的裁决表明,过度干预与补贴可能违反国际贸易准则,未来印度在出口配额与补贴方面或将面临更多限制与协调压力。 ?市场扭曲与可持续发展?:长期的高保障价格和补贴推动了甘蔗生产过度扩张,给全球糖价带来波动,且对印度自身的环境(尤其是水资源、土地健康和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压力。 ?国内外平衡?:政府需要在保护农民利益与合规贸易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也需加强对可持续农业的监管和补贴导向,以避免单纯追求产量造成不可逆的环境损害。 总的来说,CEFS认为印度糖业的崛起是强政府干预和国内产业政策驱动的结果,但也留下了贸易与生态的隐患。随着国际规则的趋严和可持续议题的重要性提升,如何在发展经济、满足农民利益和遵守环境与贸易规范之间达成更好的平衡,将成为印度糖业下一步必须直面的挑战。(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