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市场与信息 > |
| 2025-10-22 23:38:40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一、省内动态信息 (一)截至9月底云南食糖产销率91.54% 同比上年同期小幅下降 2025年5月22日,云南省2024/25榨季生产结束,本榨季生产历时206天,同比去年提前5天结束生产。全省累计入榨甘蔗1806.30万吨,累计产糖241.88万吨,产糖率13.39%,同比提高0.24%,上榨季产糖率为13.15%。 截至2025年8月底,云南省累计销糖208.23万吨,销糖率86.09%,同比上年同期提高0.83%;工业库存33.64万吨;其中8月单月销售食糖13.09万吨,上年同期销售食糖14.10万吨。 截至2025年9月30日,云南省累计销糖221.40万吨(去年同期销糖192.02万吨),销糖率91.54%,同比小幅下降(去年同期销糖率94.50%),工业库存20.47万吨(去年同期工业库存11.18万吨)。 其中,9月份单月销糖13.17万吨,同比小幅下降(去年同期销糖15.39万吨)。(云南糖网,2025年10月10日) (二)云南省临沧市:四端发力“贷”动蔗糖产业全链振兴 临沧市蔗糖产量连续19年全省第一,份额占全省三分之一,蔗糖产业已成为辖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企业提质增效的“强引擎”,有力支撑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指导临沧市分行立足支柱产业,聚焦产业链“四端”精准施策,推动蔗糖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临沧普惠金融新篇章。 1、金融协同机制端,构建产业服务矩阵 指导临沧市分行构建“政府引导+金融支持+企业带动”政策扶持体系,以《临沧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巩固提升蔗糖产业的意见》《临沧市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政策为指引,细化蔗糖产业链发展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推行“金融+蔗糖产业”双链长制,依托临沧市金融顾问团、临沧市融资供需对接协调机制等平台,全面开展调研走访、融资座谈、政策宣讲,深入摸排蔗糖全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近三年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向蔗糖链上主体投放贷款82.98亿元,截至6月末,链上主体贷款余额25.91亿元,同比增长15.36%。 2、金融赋能种植端,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创新信贷产品供给。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研发“蔗农贷”“种植贷”“乡村振兴-种蔗贷”等专项产品,探索差异化定价支持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前期甘蔗种植成本高、投入大等难题,截至6月末,专项产品为蔗农提供贷款支持6.64亿元。二是构建风险共担机制。通过精准锁定客户白名单,实行资金借贷闭环运作,推行“糖企贴息担保+政策保险”,形成多方共赢局面,截至6月末,累计为640户蔗农和甘蔗收购大户提供担保,担保金额达7.09亿元。三是探索供应链融资模式。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核心企业+平台+农户”融资路径,以68户甘蔗种植大户对临沧某糖业公司应收账款为质押,累计发放贷款8180.5万元,极大提高了融资效率。 3、金融助力制糖端,扶持做强龙头企业 一是创新“链式”金融服务。基于糖企与蔗农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与核心糖企签订合作协议,构建“银行+龙头企业+农户+保险”的联动机制,保障食糖安全。二是强化龙头企业融资保障。督导辖内金融机构切实满足榨季期间龙头企业流动资金、兑付蔗农甘蔗款等流动资金需求,近三年来,辖内金融机构累计为龙头糖企发放贷款28.72亿元,有效稳定糖企资金链。三是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运用“供应链融资”“保内保贷融资”“国际商业转贷”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累计为龙头糖企融资4.97亿元。同时,指导金融机构为龙头糖企量身打造“银行+期权”金融支持,为企业有效规避损失逾百万元。 4、金融聚力延链端,推动下游绿色转型 指导临沧市分行做好“金融链长”和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围绕耿马县“一根甘蔗吃干用尽”发展理念,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糖、酒、纸、饲、肥、新材料全产业链条。截至6月末,累计投放11亿元支持耿马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创新构建金融支持产业链“链群联合体”模式,对各环节联合体投放贷款7.59亿元。同时,针对下游使用蔗梢饲养肉牛的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面临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指导金融机构引入融资担保机制,创新推出“乡村振兴肉牛贷”产品,直接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有效延伸产业链价值。 在金融活水精准赋能与产业链金融服务有力支撑下,全市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全市蔗农6.19万户、26.76万人,每户种蔗收入3.88万元,人均收入8956元。(云南糖网,2025年9月24日) (三)2025/26年度云南甘蔗扶持政策与上年度政策对比 与2024/25年度相比,糖厂2025/26年度的政策在保持2024/25年度政策框架和核心内容(如收购价格、主要补贴金额)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微调和优化,使其指向性更明确、操作性更强,并更加侧重于引导和推广特定的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 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推品种的更新:2025/26年度的主推一类品种从5个增加到6个,新增了“柳城15/41”,这反映了企业根据品种试种表现和市场反馈,对推荐目录进行了动态优化,旨在推广更具优势的新品种。 病虫害防治策略的转变: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2024/25年度的政策是直接补助特定农药(新植)或提供固定金额的统防统治补贴(中耕)。而2025/26年度取消了针对新植的“农药补助”,转而将“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合作模式从“定额补助,差额自负”调整为“企业与蔗农各承担50%”。这一改变意义重大,它从单纯的“给钱给药”转变为“风险共担”,更能激发蔗农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参与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性。 扶持政策的精细化与差异化: 地膜补助:新增了“陇片区实行单膜覆盖的,由企业全额补助”的条款,体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重点推广。 良种调运补助:政策描述更为清晰和优厚。从2024/25年度的按“1元/吨.公里”补助,转变为2025/26年度的直接由企业承担“种苗差价和运费”,这对新区开发和品种更新的蔗农来说,激励作用更直接、力度更大。 有偿扶持方式的表述优化:将“担保贷款”的说法调整为“甘蔗预付款”,并明确“资金占用费由农户承担”,使资金支持的性质和权责更加清晰明了。 2025/26年度的政策调整体现了糖厂在甘蔗生产管理上的持续改进和精细化管理思路。政策的连续性保证了蔗农预期的稳定,而精准的优化调整则更好地服务于提升甘蔗品质、推广先进技术和巩固与蔗农合作关系的核心目标。(云南糖网,2025年9月22日) (四)盘面跌至5400元一线 10月14日云南现货市场糖价小幅下调 产销率超9成 10月14日早盘国内白糖期货平低开低走,跌至5400元一线,上午主力2601合约收盘价5401元/吨,下跌73元,跌幅1.33%,最高5432元,最低5382元,上午现货市场报价如下: 10月14日上午昆明市场制糖企业报价下调至5700元/吨,较10月13日报价下调20元;另有商家在昆明市场报价下调至5670元/吨一线;祥云、广通、大理仓库报价下调至5600元/吨一线,具体成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云南省2024/25榨季累计产糖241.88万吨,截至9月30日,云南省累计销糖221.40万吨(去年同期销糖192.02万吨),销糖率91.54%,同比小幅下降(去年同期销糖率94.50%),工业库存20.47万吨(去年同期工业库存11.18万吨)。 其中,9月份单月销糖13.17万吨,同比小幅下降(去年同期销糖15.39万吨)。(云南糖网,2025年10月14日) (五)云南保山东安村甘蔗“甜”透致富路 近年来,施甸县万兴乡东安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盘活撂荒地、延伸产业链、完善保障网,推动甘蔗产业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发展”转型,让昔日闲置土地成为村民“增收宝地”。目前,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995.4亩,交售产量突破3600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东安村地处怒江东岸,拥有优质地热资源与连片村集体土地。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由党员、种植大户带头流转闲置撂荒地,并协调施甸康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支持等优惠政策,激发农户种植热情。其中,浪坝寨二组党员杨浩流带头流转130亩土地种植甘蔗,本榨季交售540吨,毛收入达25.92万元。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东安村探索出“甘蔗+饲草”循环模式:甘蔗叶作为优质饲料供应本村及周边养殖户,既降低肉牛养殖成本,又避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香港小母牛云南施甸项目还为21户农户提供每户1.5万元、为期18个月的养殖扶持,带动全村养殖肉牛70头。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甘蔗种植、管护、砍收等环节累计吸纳周边村民60人次务工,总工时超2000个,务工总收入达24万元,让村民实现“家门口挣钱”。 为保障产业持续发展,当地政府投资600余万元建设了中山河至大山头8公里输水管道,有效改善基础设施,为甘蔗种植提供稳定用水保障。如今,东安村通过“蔗茎制糖、蔗叶养牛、务工增收”的“一块地三份收益”模式,以组织化提升效益、科技化降低成本、系统化延伸链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振兴样板。(广西糖网,2025年10月11日) (六)云南双江:机械化驱动“甜蜜事业”甜度升级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紧紧围绕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强化党建引领,系统谋划产业布局,科学划定“蔗区图”,全面推进种苗良种化与生产过程机械化,有效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让这一传统的“甜蜜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邦丙乡南协村甘蔗地 田国华摄 走进邦丙乡南协村,昔日陡峭的山坡已蝶变为层层叠叠的梯田,连片甘蔗郁郁葱葱,清风拂过,蔗叶沙沙作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清香。植保无人机在蔗地上空穿梭,精准高效地完成农药喷洒作业。 无人机飞防作业已成为蔗田管理的新常态。南协村蔗农田国华告诉笔者:“以前打药是最头疼的事,请人难、费用高还不均匀。现在用无人机,200亩地半天就喷完了,用药量比起以前也节省很多,真是省时省力又省钱。“与此同时,在南直村和邦丙村的连片蔗田里,挖掘机正轰鸣作业,依山势而造的梯田渐次成形。在党建引领和项目推动下,邦丙乡“坡改梯”工程成效显著,大量荒山荒坡转变为宜机化、集约化的高产蔗田。 据统计,2022年至2025年间,全乡累计完成“坡改梯”面积10260亩,投入资金687万元,惠及9个村561户蔗农。邦丙乡南协村甘蔗地无人机飞防作业 田国华摄 随着“坡改样”项目的深入推进,机械化生产模式得以广泛推广。以往崎岖不平、机械难行的坡地,经整治后已成为大中型农机驰骋的“主场”。农机手刘治成欣喜地告诉笔者:“以前这种地连小机械都上不来,全靠人力,一天下来浑身酸疼。现在盖膜机、拖拉机、种植机都能进地作业,效率提高了好几倍!“更令人振奋的是,邦丙乡建成全县首家集甘蔗定点剥叶、青储饲料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加工厂,实现了“蔗干入厂剥叶、蔗梢蔗叶粉碎青储”的高值利用模式。通过“砍、运、加工”一体化托管服务,蔗农只需将甘蔗运至剥叶站,后续流程全部由机械完成,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极大提升了甘蔗附加值。 这一系列举措显著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全乡甘蔗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2.1万亩增至2025年的2.7万亩,产量由5.3万吨跃升至9.8万吨,产值实现翻番,从2385万元增长至4591万元,“甜蜜事业”真正甜到了农户心里。秋风渐起,蔗浪翻滚,邦丙乡的“甜蜜产业”等待着丰收季。随着机械化链条不断延伸和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这片热土上的甘蔗产业,正酿出愈加醇厚的发展甜意。(广西糖网,2025年9月23日) 二、国内动态信息 (一)8月份我国成品糖产量为45.4万吨 同比增49%1-8月达1028万吨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8月份我国成品糖产量为 45.4 万吨,同比增长 49.3%;1-8月份累计成品糖产量为 1028.4 万吨,同比上年同期增长 8.1%。 此前,2024年全年我国成品糖产量达到1498.6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7.0%。2023年我国累计成品糖产量为1270.6万吨,同比上年同期减少13.2%。 自2012年以来,我国每年成品糖产量均在1300万吨以上,高峰时期超过1600万吨,2023年减少为1270万吨,随后再度攀升。(云南糖网,2025年9月19日) (二)截至9月底广西销糖602万吨 产销率93.16% 同比降低2.45个百分点 广西2024/25榨季生产于4月2日顺利结束,较上榨季提前26天结束榨季生产。 2024/25榨季制糖期广西累计入榨甘蔗4859.54万吨,同比减少258.47万吨;产混合糖646.50万吨(上榨季产糖618.14万吨),同比增加28.36万吨,同比增幅4.59%;产糖率13.30%,同比提高1.22个百分点。 截至9月底,广西累计销糖602.29万吨,同比增加11.29万吨;产销率93.16%,同比降低2.45个百分点。结转工业库存44.21万吨,同比增加17.07万吨。 其中9月份单月销糖26.66万吨,同比减少18.68万吨。(中国糖业协会产销简报,2025年10月10日) (三)今年新疆七十六团甜菜预计亩产可达5吨,10月中下旬可完成全部收获工作 金秋时节,七十六团种植的3万亩甜菜进入成熟期,各连队种植户抢抓当前晴好天气收获甜菜,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10月1日,在七十六团四连种植户侯玉明的600亩甜菜地,机车轰鸣,5台全新的自走式甜菜收获机正在来回穿梭,打叶、削顶、挖掘一气呵成。一颗颗甜菜被快速而准确地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传送到运输车上,将运往加工厂进行加工。 近年来,七十六团把种植甜菜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注重提高种植科技含量,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从播种到采收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按照“企业+订单+职工”种植模式,由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 据了解,今年七十六团甜菜预计亩产可达5吨,10月中下旬可完成全部甜菜收获工作。(广西糖网,2025年10月15日) (四)黑龙江依安东方瑞雪糖业开秤收菜 收购价稳定在每吨550元 金秋送爽甜菜香,10月9日,依安东方瑞雪糖业在一阵隆隆的鞭炮声中正式开秤收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随着一辆辆运输车驶进厂区,过磅、卸载,标志着2025年甜菜采收季全面启动。今年,依安县甜菜种植面积突破14万亩,预计产量达40万吨以上,订单农业模式为农户吃下“定心丸”。 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甜菜收购价稳定在每吨550元,东方瑞雪糖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及运输服务,实现甜菜高产、高糖,确保甜菜品质。 据依安县先锋乡瑞志合作社监事长赵忠国介绍,今年瑞志合作社种植1100亩甜菜,企业派专人驻点指导,按照企业技术指导意见,实现了甜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今年合作社还将绳播滴管种植技术引入到甜菜种植上,亩播种株数9800株,比大垄双行增加播种株数2450株,甜菜单产有望实现8吨。 依安县通过《甜菜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在轮作试点、高产种植模式、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推动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和纸筒育苗高产种植面积占全部种植面积的72.8%,打造全国甜菜高产示范基地依安样板。 依安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启源表示,今年瑞雪糖业计划加工甜菜40万吨,日均产能3500吨以上,全力冲刺“全国甜菜糖生产第一县”发展目标。 甜菜产业带动全县330户农户和7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增收,并提供季节性就业岗位150个。今年,企业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农户保驾护航。从田间到工厂,企业派驻专人指导、对接甜菜采收、运输,确保甜菜新鲜入厂;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公司厂内站实行24小时收购,缩短农户等待时间。此外,企业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价格稳定透明、结算及时,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从机械化种植到订单化收购,从技术帮扶到产业链延伸,以“糖”为媒,正将“小甜菜”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未来,依安县还将深化农企合作,推动甜菜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广西糖网,2025年10月9日) (五)10月7日新疆绿原糖业25/26榨季生产正式拉开序幕 10月7日上午10时07分,新疆绿原糖业有限公司甜菜窖区鞭炮齐鸣,生产车间内机器运转声隆隆作响,标志着公司2025/2026榨季生产工作正式启动。 为保障本榨季生产任务圆满完成,绿原糖业提前部署、周密安排,从前期准备到生产落地全面发力:一是组织开展员工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全员熟练学握操作规程与岗位要求;二是严格落实季节工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三是积极采购与储备榨季所需原辅材料及备品备件,为生产运行提供坚实物资保障;四是认真开展设备检修质量“回头看”,通过联动试机、串水串汽等方式反复调试,确保设备以最优状态投入生产;五是持续强化甜菜收购服务,保障原料供应稳定,确保制糖生产连续、有序推进。 目前,公司各项生产工作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下一步,绿原糖业将继续凝心聚力,全力以赴优化工艺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产品品质,以扎实行动推动“强生产、优工艺、提质量”目标落实落地,确保榨季生产安全、高效、平稳运行。(广西糖网,2025年10月9日) (六)内蒙古荷丰农业正式开榨,预计加工甜菜68万吨 9月24日,空气中还带着初秋的微凉,科右前旗龙头企业内蒙古荷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已响起机器轰鸣-- 随着第一车新鲜甜菜送入生产线,科右前旗2025年甜菜加工榨季正式拉开帷幕。今年荷丰农业预计加工甜菜68万吨,冲刺5.3亿产值,与益海里金龙鱼集团合作的元宝品牌白糖全新亮相,以产业链升级奏响“甜蜜”振兴曲。 沿着通往荷丰农业的公路前行,远远就能看到厂区外蜿蜒的车流,挂着各地牌照的货车满裁着刚从田间采收的甜菜,车斗里裹着泥土的甜菜颗颗饱满,排队等候卸车的队伍足足延伸了数百米,司机们摇下车窗交流着今年的收成,脸上满是笑意。 “今年通过‘订单农业’,种植基地主要集中在兴安盟、呼伦贝尔、吉林、黑龙江等地区,总面积达22万亩,运送甜菜高峰期的时候,每天约1000余辆车送甜菜来!”内蒙古荷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发展部经理王晓峰指着车队介绍,稳定的原料供应为榨季生产筑牢了根基。 走进智能化生产车间,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传送带上一颗颗甜菜经过洗涤、过滤、吸汁、蒸发、结晶等生产工序,最后从生产线末端落下的,已是一袋袋雪白莲松的白糖,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能监控每道工序的参数。 “今年新增的元宝品牌白糖生产线刚调试完毕,你看这包装多精致!”工作人员拿起一袋白糖展示,“有了金龙鱼的品牌加持,我们的产品能更快走进全国超市,市场竞争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年甜菜收购量有望超去年的68万吨,现在日加工量达5000吨以上!“荷丰农业人事行政部经理刘玉秋的话语里满是干劲,“我们现在有300名正式员工,还招了300多名劳务工,都是周边村民。今年生产周期能突破四个半月,工期长了,大家能多挣不少,家门口就能上班。” 据统计,科右前旗今年甜菜种植面积达1.93万亩,预计产量6.8万吨,这条从田间到车间的产业链,不仅让当地种植结构从“单一种植”转向“多元增收”,更带动10户种植户实现亩均增收,真正让“甜菜甜”变成了“日子甜”。(广西糖网,2025年9月24日) 三、国际动态信息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4.1% 至2021年3月以来最低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10月3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9月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小幅下跌,食糖及乳制品价格指数跌幅最大。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是衡量一揽子食品类商品国际价格月度变化的尺度。2025年9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8.8点,较8月修订后的水平(129.7点)小幅下滑,但仍比一年前同期水平高出3.4%。 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4.1%,至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9月糖价下行主要系巴西食糖产量高于预期,同时印度和泰国在充沛的季风降雨后收成前景良好,加上种植面积扩大,对价格构成了额外的下行压力。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0.6%。国际小麦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下跌,主要原因是国际需求疲软及主产国丰收得到确认。玉米价格本月亦下行,原因是供应前景充裕,同时阿根廷暂停征收谷物出口税。粮农组织大米价格指数9月下跌0.5%,菲律宾和非洲买家减少采购订单对市场价格造成了压力。 粮农组织植物油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0.7%,主要反映出棕榈油和大豆油报价走低,其影响超过了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价格的上涨。其中国际棕榈油价格的跌幅主要源于马来西亚的充裕库存,而全球大豆油价格下跌则是因为阿根廷可出口供应量增加。 粮农组织肉类价格指数9月较8月修订后的水平上涨0.7%,比上年同期高出6.6%,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全球牛肉和羊肉价格本月上涨,而猪肉和禽肉报价则基本保持稳定。牛肉价格攀升至历史最高点,主要受美国强劲需求支撑,该国国内供应有限,有利的价差持续鼓励进口。 粮农组织乳制品价格指数9月环比下降2.6%。黄油报价下跌7.0%,部分反映出北半球冰淇淋需求减弱及大洋洲产量预期提升的叠加影响。奶粉报价亦走低,原因是主要进口国需求减弱以及出口竞争加剧。相比之下,奶酪价格仅微幅下跌。(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8日) (二)欧盟产糖1660万吨 英国110万吨 市场承压 产量回升难抵价格下行压力 欧盟与英国糖业市场在2025年继续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虽产量回升,但价格和需求持续低迷,未来走势备受关注。 据欧洲糖业报告和欧盟委员会10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欧盟(27国)甜菜糖产量在2024/25年度达到1660万吨,同比增长6.4%,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同比扩大6.8%,达到150万公顷。 英国方面,2024/25榨季产糖量110万吨,这得益于有利天气条件和高甜菜价格刺激农民扩大种植。 此外,法国、德国、波兰等产糖国产量显著提升。 市场供给充裕推动仓库存货增加,而需求却呈现疲软态势。 据糖业报告分析,欧盟本地糖价持续下滑,2025年1月平均仅为每吨557欧元,同比跌幅达34.8%。出口大幅提升成市场亮点,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期间,欧盟食糖出口量为66.1万吨,较去年同期激增46%;同期进口则跌至17.2万吨,下降80%。 2024/25年度欧盟食糖进口格局出现新变化,乌克兰成为最大单一来源国,占比21%,英国排名第二。 地缘政治和邻近贸易关系愈发影响市场结构。 为保护本地制糖产业,欧盟自2024年7月施行“紧急刹车”机制,对乌克兰糖恢复关税和配额管控,2025年前6个月进口配额余额已快速消耗,仅剩1.5万吨。 欧盟糖业市场仍面临诸多压力:全球糖价低迷、巴西等主产国2025/26甘蔗收成、进口增加预期以及与南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即将达成的贸易协定,均让行业前景变得复杂。 取消生产配额制度后,欧盟糖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市场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市场份额增大。未来,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可持续政策影响将逐步显现,欧盟糖业生产模式和市场格局料将继续深度调整,企业面临新的结构性挑战和机遇。(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13日) (三)泰国:2025/26榨季甘蔗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创新高 产糖量有望达1050万吨 泰国糖业公司(Thai Sugar Miller Corp.)最新评估,泰国2025/26榨季糖产量预计将增长5%,达到1050万吨,这一数字较美农业部4月份发布的预测高出约20万吨,该增长主要得益于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及充足的降雨,有望延续上一榨季产量大幅回升的良好势头。 泰国是全球第二大糖出口国,仅次于巴西。过去一个榨季(2024/25)泰国糖产量已达1003万吨,同比增长17.6%,主要受制糖用甘蔗价格走高和雨量充沛推动。今年甘蔗种植面积由上年的970万莱(约合155万公顷)扩大到1050万莱(168万公顷),增加逾8%,为食糖产量增长打下基础。 泰国糖业公司预计的5%增幅高于美方的2%增长预测。根据USDA 发布的“泰国糖业年度报告”,2025/26年度泰国糖产量预计将同比增加2%,达到约1030万吨,主要归因于甘蔗产量和出糖率的提升。而泰方的1050万吨预估数字则更进一步确认增长。 此外,随着巴西、印度等国加大出口力度,泰国未来的食糖出口增速可能放缓,出口竞争压力加大。2024年,泰国主要出口市场中,中国因价格优势转向进口巴西原糖。 近期国际原糖价格跌至四年新低,源于印度、巴西和泰国等主要产糖国进入丰产期。尽管泰国榨季产量提升,但由于价格下跌,蔗农及相关糖业公司的利润空间或将受到挤压。 泰国内阁于2025年初批准将甘蔗最低收购价下调至每吨1160泰铢(约合34.21美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价格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2025/26年泰国蔗糖产业有望迎来“双高”–产量和种植面积历史新高,但国际市场风险与价格波动将考验其产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11日) (四)俄罗斯:截至10月1日66家糖厂全部开榨 已产甜菜糖202万吨 据欧亚经济联盟糖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截至10月1日,欧亚经济体联盟国家 75 家甜菜糖厂中有 70 家开机生产,其中俄罗斯联邦全部 66 家甜菜糖厂已经开榨,白俄罗斯共和国 4 家甜菜糖厂也全部开榨。 自本榨季开始以来,截至10月1日欧亚经济体联盟已加工甜菜 1630 万吨,累计产糖 217 万吨。 其中,俄罗斯联邦累计产糖202万吨糖(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1万吨);白俄罗斯共和国累计产糖15.22万吨(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72万吨)。 此外,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糖厂已开始接收甜菜,并将于本周开始加工生产。(云南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2日) (五)巴西中南部:本榨季截至9月甘蔗单产同比下降6.5% 巴西甘蔗技术中心(CTC)数据显示,本榨季中南部地区甘蔗平均单产较上一榨季下降6.5%。 2025/26榨季4月至9月,甘蔗平均单产为每公顷77.7吨,较上一榨季的每公顷83.2 吨减少5.5吨。 9 月的甘蔗平均单产与上一榨季同期(9月)记录数据相近,分别为每公顷71.9 吨和每公顷 70.4吨。 而甘蔗品质(以每吨甘蔗出糖量,即ATR为衡量标准)下降0.8%,从2024年9月的每吨154千克降至今年9月的每吨152.7千克。 另一方面,本榨季累计 ATR为每吨134千克,上一榨季该数据为每吨136.8千克。(广西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15日) (六)印度尼西亚推迟120万吨原糖进口以促进国内生产 根据全印度食糖贸易协会(AISTA)发布的一份声明,印度在2024-25市场年度(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已出口77.5万吨糖。 印度糖出口的最大目的地是吉布提,出口量为14.6万吨,其次是索马里,出口量为13.5万吨,斯里兰卡排在第三位,出口量为13.4万吨。接下来是阿富汗,出口量为75,533吨。 2025年1月20日,印度政府允许2024-25市场年度出口糖,允许出口总量为100万吨。 根据AISTA的数据,在今年2月至9月出口的77.5万吨中,白糖出口量为61.3万吨,精制糖出口量为10.4万吨,原糖出口量为33,338吨。 该声明称:“AISTA已要求政府允许在2025-26市场年度出口糖,并在2025年11月前宣布出口配额。”该行业组织还要求政府在各工厂之间的出口配额分配和交换方面,参照2024-25市场年度所采用的政策执行。 印度政府一位高级官员最近表示,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糖生产国,预计将有足够的剩余库存,可以在10月1日开始的年度出口。 出口将有助于印度政府支持当地糖价,并确保农民能按时从糖厂获得其甘蔗的保障最低收购价。 粮食和公共分配部联合秘书Ashwini Srivastava说,新榨季的产量看起来不错,在满足国内消费和乙醇生产需求后,将有足够的库存用于出口。他称,新榨季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乙醇可能达到创纪录的48亿公升。 Srivastava称,新一季印度糖消费量可能会从今年的2,800万吨上升到2,850万至2,900万吨。(广西糖网国际糖业专题,2025年10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