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6 11:28:05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云南省甘蔗产业体系营养与栽培研究室岗位专家刘少春研究员到元江区域推广站检查指导工作
2011年7月10-11日,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体系营养与栽培研究室岗位专家、元江区域推广站指定指导专家、省农业科学院甘蔗所刘少春研究员和团队成员李如丹等一行3人到元江区域推广站检查指导工作。 7月10日下午,刘少春研究员一行在元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县糖办主任李现明、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元江区域推广站赵兴东站长、糖办副主任倪顺德、甘蔗站副站长杨桂林等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的陪同下,首先深入到元江县红光农场十队甘蔗间套种大豆试验示范地块实地查看大豆、甘蔗长势和示范效果。甘蔗间套种大豆试验由省甘蔗体系营养与栽培研究室拟定试验方案,并从华南农大引进提供华春2号和华春6号豆种,元江甘蔗区域推广站根据总体试验方案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开展了40亩甘蔗间套种大豆试验示范工作,甘蔗品种采用台糖22号,大豆品种采用华春2号、华春6号和本地豆种,其中还设置了一组等行距、宽窄行、行间单行间种、行间双行间种、空白(ck)等6个处理3次重复的同田对比试验,探索不同间种模式的增收效果。目前正是大豆成熟收获时节,大豆获得丰产,甘蔗长势喜人。(华春2号丰产效果尤为明显)(大豆测产还在进行中) 刘少春研究员看到大豆丰收景象后,对元江开展甘蔗间套种大豆试验示范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并在现场与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就豆种选择、种植节令、水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指导,要求农户用镰刀收割大豆,不要整棵拔起,以充分发挥大豆根瘤菌固氮对蔗地的培肥作用。 之后,刘少春一行参观了元江经作站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措施甘蔗新品种推广示范园、甘蔗新法种植(双芽秧、蔗茎与蔗沟垂直、株距50cm)示范区和台糖22号甘蔗健康种苗繁育基地,一路上与元江糖料管理和技术人员就甘蔗新品种引进选育、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健康种苗生产应用、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作了广泛深入交流和讲解指导。来到甘蔗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和甘蔗新法种植试验地时,刘研究员认真调查甘蔗分蘖苗、成茎苗、茎径,查看总体长势,测算甘蔗单产,详细询问了解种植时间、种植方法、每亩用芽量、采收做种方法和时间等情况后,表示“新型种植法”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但要设置不同品种、不同时节、不同地块、不同给水条件等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和观察、记载分析,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尽量减少推广风险。 7月11日早上,刘少春研究员一行与元江县糠办、县甘蔗站技术人员在经作站会议室进行了座谈和交流。糖办李现明主任介绍了元江县近几年甘蔗生产和发展情况;区域推广站赵兴东站长就元江甘蔗区域推广站今年开展的甘蔗良种展示、抗旱品种种植筛选、甘蔗间套种大豆玉米、云南省第十二轮甘蔗品种区域化预备试验、第二轮生态育种试验、甘蔗除草地膜试验、甘蔗保水剂应用、高效中低毒农药防治甘蔗虫害等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和进展情况,以及推广站开展技术培训、体系成员单位之间交流学习、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听完介绍和汇报后,刘少春研究员对元江县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甘蔗生产灾后恢复发展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元江甘蔗区域推广站按体系要求开展甘蔗试验示范和创造性地实施“甘蔗新型种植方法”等试验示范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要求:一是要以地方蔗糖产业需求为目标,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二是加大现代综合栽培技术的试验展示力度,加强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合的试验示范,结合元江蔗区实际,加快推进开沟、中耕管理等小型机械化的推广应用;三是要加强新技术示范应用,特别是要加强间套种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推广力度;四是要做好试验观察记载、认真分析总结,并根据实际做好下一年工作计划目标;五是要充分整合资源,体系工作要充分与甘蔗高产创建、整乡推进结合,全面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六是要积极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培训会,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蔗糖企业农务人员、种植大户的培训指导,加强甘蔗中耕管理。 刘少春研究员还针对元江蔗区热力资源丰富但缺水少雨情况,介绍了节水灌溉配套地膜覆盖技术的设施材料、技术方法,及田间配套农艺技术。建议元江区域推广站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