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2011-10-28 17:42:05 产业经济研究室
昆商糖网10月27日讯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近年来,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永德糖业集团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过程中,将节能减排由专项环保治理转化为发展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全面实施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立足自主创新,利用自主研发生产的PSB光合细菌菌剂技术,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作,在彻底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同时,逐步摸索出一条以制糖为主,利用制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液态肥(PSB光合菌剂)、活性炭以及木糖等产品为辅的循环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了企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三者共赢。 为彻底解决制糖生产线的“三废”问题,永德糖业集团通过实施低浓度废水的冷却循环利用系统工程、中浓度废水的微生物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工程、高浓度废水(酒精废醪液)制液态肥(PSB光合细菌菌剂)项目、糖泥经微生物处理制糖泥肥项目、蔗渣制活性炭项目、蔗渣制木糖项目、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同心圆水雾脱硫除尘系统工程项目等综合治理“三废”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一、废水治理 公司以实现大规模减排为目标,将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后循环再利用。在原建设6450m3冷却水一级循环复用水池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套多级台阶式冷却水循环利用系统,对无污染但水温较高的冷却水进行循环降温后复用。同时利用微生物技术,与昆明元特生物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两条生产线投资600万元,配套微生物中浓度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系统,对洗滤布水、除尘水、通罐水等中浓度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和沉淀处理后循环复用,在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性质的废水添加专性微生物菌种,COD去除率达98%;经过生化处理的出水再添加少量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沉淀,水质澄清达到回用标准(水温低于30度,COD≤150mg/L);通过运行,公司目前的总复用水率达到86%。 二、废气治理 为进一步提高烟气治理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烟气排放量和有害物质SO2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公司在原配套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的基础上增加同心圆水雾脱硫除尘系统。通过文丘里麻石水膜除尘器配合同心圆水雾脱硫除尘系统使用,除尘效率达到80%以上。07/08榨季排放的烟气经临沧市环境监测站监测,50t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为135.2mg/m3,S02的排放浓度为295mg/m3,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标准(烟尘:200mg/m3,S02:900mg/m3);35t锅炉烟尘的排放浓度为158.9mg/m3,S02的排放浓度为245mg/m3,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0B13271-2001)Ⅰ时段标准(烟尘:250mg/m3,S02:1200mg/m3)。 三、废渣治理 (一)蔗渣综合利用 蔗渣是制糖企业的污染物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用于锅炉燃烧。随着生产规模的提升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蔗渣除满足锅炉燃烧外,正常富余量约为20-30%,如果处理不好会形成新的污染。公司近几年来立足自主创新,不断对锅炉燃煤系统进行改造并完善热力方案,加大蔗渣的节约量,实施综合利用。07/08榨季已节约蔗渣31522吨,一是用于生产糖用高效活性炭;二是用于生产木糖;三是筛选出的蔗髓用于生产有机肥,改良土壤。通过对蔗渣的综合利用,在解决蔗渣污染的同时,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竞争力。 1.利用蔗渣生产活性炭: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良吸附剂已广泛应用于制糖、医药、食品、化工、国防、农业等方面。近年来,活性炭吸附法又成为防止环境污染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蔗渣的化学组成与木材十分相似,以蔗渣作为活性炭的原料,其来源集中、产量大,价格较低,优势明显。通过对技术、市场、工艺路线的考察和调研,结合公司的实际,于2005年投资1057万元建设了年产2000吨糖用高效活性炭生产线一条。目前各项操作规程和产品标准得到规范,技术工艺成熟,运行稳定,于2008年3月获得了发明专利权(专利号:200610010652.9)。2007年共生产活性炭1487.55吨,截止4月20日,2008年已生产活性炭487.13吨; 2.利用蔗渣生产木糖:蔗渣制木糖产品纯度比北方玉米芯制木糖的纯度高,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通过调研,公司于2006年开始,投资5278万元建设规模为年产2500吨木糖生产线一条,于2008年2月投入试生产。截止4月20日,已生产优一级木糖8.39吨,各项生产指标稳定,比预期效果要好;蔗渣提取木糖后的红渣再生产活性炭的试验,取得了突破,已利用红渣生产出活性炭30.45吨,投入到制糖生产中对白砂糖产品进行提质; (二)滤泥、灰渣、蔗髓综合利用 按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的循环发展思路,为实现”来源于蔗田,还原于蔗田“,公司从2003年开始研究,于2005年与昆明元特生物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云南永德微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生产的微生物菌种,与一定比例的滤泥、灰渣、蔗髓混合后进行翻堆、强制供氧和耗氧发酵,投资925.38万元,建成利用制糖产业的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生产线两条。通过两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试验、改进,目前整套工艺已经成熟,并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号:200610010724.X)。由公司和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共同起草的产品标准国家质监总局已备案,被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为地方标准(标准号:DB53/T221-2007)。通过市、县土壤肥料工作站试验,省农业厅已办理许可证。07/08榨季两条有机肥生产线运行稳定,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得到提高,蔗农喜爱,市场接受。 四、成效 永德糖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系统工程于2005至2007年先后施工并投产使用,2007/2008榨季结束时,经核算,入榨73万吨甘蔗的吨蔗用水量3.28立方米,水循环利用率67%,剩余部分基本是自然蒸发和极少量排放;酒精废醪液全部转化利用制作液态肥9.7万立方米,灌施农田近万亩,实现零排放;蔗渣部分制作活性炭、部分制作木糖,提质增效,变过去蔗渣烧不完为不够用(过去专门将制糖车间锅炉设计成蔗渣燃料锅炉,曾为制糖企业节省了大量用煤),目前已生产活性炭1400吨、木糖60多吨;滤泥、灰渣、蔗髓综合处理后制成糖泥肥8431吨。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强降解、分解作用对酒精废醪液进行处理,生产出PSB光合细菌菌剂(液态肥),使进厂原料甘蔗、原煤、水、电等,全部转化为优质白砂糖、酒精、活性炭、木糖、糖泥肥、液态肥、电能等7种主要产品,实现了酒精废醪液的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 ——通过实施污染物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彻底改变了废弃物链的流向,使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从而节约了自然资源。每年减少C0D的排放达到7993.5吨,极大地削减了制糖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将废弃物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同时,提供了近600个就业岗位,对社会稳定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实施水循环再利用项目,每年节约水费约100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 ——通过实施PSB光合细菌菌剂项目,直接作用于甘蔗单产和糖份提高的效果明显,2005年前公司两个蔗区全部施用无机肥,平均单产只达3.22吨;2006年开始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后,单产得到提高,效果突出,比2005年前单施无机肥增加0.58吨,入榨总量增加3.1万吨,增加群众收入682万元;2007年生产有机肥16546吨,施用面积13.79万亩,单产比2005年前单施无机肥增加0.63吨,入榨总量增加8.68万吨,增加群众收入1824万元。2007年,永德糖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总产值156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360万元、利税163万元;2007/2008榨季,循环经济项目实现总产值180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985万元、利税70万元。 永德糖业集团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生态链”,获得了循环效益,提高了立足市场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环保、利民、利企的统一,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依托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循环效益的发展模式。 (昆商糖网—糖业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