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2012-02-15 19:21:45 产业经济研究室
核心提示 张跃彬,云南甘蔗科技界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潜心科研21年,累累硕果成为云南甘蔗糖业科学前行的强劲支撑;作为全省惟一省级甘蔗专业研究所的“掌舵人”,他以创新思维出谋划策,为云南甘蔗糖业腾飞倾尽一己之力 不懈创新 力求“一根甘蔗三节甜” 2011年11月,拥有国家特聘“中国糖业发展专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规划专家等诸多闪光头衔的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研究员被全国第一大蔗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聘为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专家。此举,不但开云南之先河,而且标志着他成为我国蔗糖产业优秀科学家的代表。 “搞好科研,这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许多农科专家一样,张跃彬讲到自己总是惜字如金。只有了解的人才知道,这轻描淡写的叙述背后,是怎样激动云南人的突破。 1991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21岁的张跃彬怀揣梦想,来到了位于开远市的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他的人生之路从此和朴实无华的甘蔗相融相生,难舍难分。 云南甘蔗和食糖产量居全国第二,但在品种更新、种植及加工技术上与广西等省区尚有差距,怎样才能迎头赶上?干旱、霜冻灾害频发,旱地甘蔗占大头的云南甘蔗生产如何趋利避害?这些问题叩问着他,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去深入研究,寻找好的解决方法。 “5年间,2000亩现代甘蔗育繁种基地建成并发挥作用,云南甘蔗抗旱抗逆育种规模扩大了12倍,新品种育成率和成果转化速度居全国领先水平,创造了我国甘蔗历史上单个品种转让600万元的奇迹”,这一连串激动云南人的突破,作为云南惟一的省级甘蔗专业研究所的“掌舵人”,张跃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时光荏苒,专注于现代轻简技术研究的他逐渐收获成功的喜悦:主持研发适于云南蔗区的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获国家专利5项,甘蔗复合肥专利配方示范推广85.9万亩,增产甘蔗53.26万吨,实现农业增收1.57亿元;主持研发领先全国的甘蔗原料高效管理系统,获6项国家知识版权,在省内多家糖企应用;斩获多项省科技进步奖,主编出版《云南双高甘蔗标准化综合技术》、《云南蔗糖产业》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专著,主编的《中国甘蔗产业发展技术》,《甘蔗原料管理技术》成为指导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著作。 “小小一根甘蔗,上联蔗农,下联糖企,中间还关系到政府的税收。我们农科人员应该根据产业需求搞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让产业健康发展,工农相益,力求一根甘蔗三节甜,”张跃彬创新思路明晰。 今天,明天,张跃彬为农服务的科研之路始终不渝。 握指成拳 “一盘棋”理念激发活力 “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实现大联合大协作,是做强云南甘蔗糖业的关键。”掌舵云南惟一的省级甘蔗专业研究所,让张跃彬能够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把握云南甘蔗糖业科技发展主脉络,跳出云南小圈子,在全国大格 局里谋求云南甘蔗糖业的发展。 “他是个先行者、超前者。”一位农业官员如此评价。 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 正是因了他的“一盘棋”理念,才有了云南甘蔗科研与福建农业大学、广州蔗糖所、广西甘蔗所等单位的紧密结合,也才有云南农业科研与制糖工业科研、流通企业、生产企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联合:他组织并主持甘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首次实现全省甘蔗行业科教企结合,成功摸索出甘蔗产业的循环经济之路,在云南乃至全国树立了标杆。 正是因了他的“一盘棋”理念,甘蔗所与全国同行科研单位大联合大协作,利用全国的科技需要和技术优势,实现了云南甘蔗野生血缘的种质创新产业化,杂交花穗批量生产,成为全国培育突破性甘蔗品种的主要来源之一。 正是因了他的“一盘棋”理念,甘蔗所建立起代理全国甘蔗科研单位成果在西南、GMS国家进行科技开发的大平台,以及甘蔗科技成果转化的大舞台。近5年来,甘蔗所与全省所有糖企建立了技术合作服务或转让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甘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根大地蔗农增收是我最大的快乐 流汗、奔波、吃苦、受累,张跃彬从来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为甘蔗这一甜蜜的事业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让边疆民族地区更多蔗农从中受益? 临沧、德宏、保山、红河、文山、西双版纳、玉溪、普洱,滇西南8个州市450余万亩的甘蔗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这里,正是张跃彬施展“武艺”的主战场。和一生所系的甘蔗在一起,他感到无比亲切和快乐。 “只要边疆地方需要,立即就出发。”为了边疆民族蔗区的发展,张跃彬放弃了很多出国学习的机会,单位的同志不断出国深造和合作研究,而他,则一心扑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甘蔗产业发展中。 “所长每年下乡至少有近百次,一年有大半年在出差。”云南蔗区大多地处边远,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经常跟着他跑的司机小唐感慨地说:“跟着所长,让自己也练就了一身好胆量和好车技,习惯了开长途、开夜车,不知道害怕。” “这书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回我们请到了不走的老师!”科学实用的《甘蔗种植手册》让蔗农喜笑颜开,争相传阅。而有谁知道?这10万册小册子,是张跃彬用自己为企业服务的技术服务费编写出版,无偿送给蔗农阅读的甘蔗科普书籍呀! 西南三省干旱肆虐,蔗区活跃着他抗灾救灾的身影;在广西桂中蔗区遭受严重霜冻时,张跃彬率队深入灾区,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抗灾措施;多年的科研与实践,让张跃彬对我国甘蔗生产科技和发展有了独特的见解,他每年10余次至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进行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听他讲课,总能激起甘蔗产业发展的种种新思路。”几年下来,张跃彬在全国蔗糖界拥有了不少“粉丝”…… 寂寞坚守并快乐着。在造福蔗农的理想中,张跃彬奋然前行。 (云南糖网——滇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