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省内动态
2012-04-02 12:43:19  产业经济研究室

西双版纳:替代种植“两头甜”

时下,正值蔗糖榨季的甘蔗砍运高峰。日前,记者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庄中老边境通道看到,一辆辆满载甘蔗的卡车从老挝边境驶入我国境内,径直运往勐腊、勐捧两个糖厂。随行的勐腊县糖办主任张玉平说:“去年,我们县糖办和两个糖厂与老挝边境农村以替代种植方式合作种植了9万多亩甘蔗,现在正加紧砍运入境加工蔗糖。”

勐腊县与老挝山水相连,边界线长、通道多,双方人员、物质交往频繁,而对面的老挝北部山区是与缅、泰边境交界“金三角”毒源地的组成部分,边民长期以种植罂粟为主谋生。为阻断毒品对境内的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把帮助邻国开展罂粟替代种植作为禁毒斗争的治本之策。勐腊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于1996年分别与老挝丰沙里省奔怒县和温带县、南塔省南塔县签订甘蔗种植合作协议,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罂粟替代种植计划,采取“2+3”替代种植模式,即老方提供土地及人力资源,中方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携手推进甘蔗基地开发建设。

甘蔗是勐腊县与老挝北部地区农业技术合作的替代种植主要项目之一,由勐捧糖业、中云勐腊糖业两家公司负责实施。两家糖企与老方边境农村合作连片开发甘蔗原料基地,以直接投资方式向老方提供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派技术员培训老挝农民,组织指导边民种植,负责全部回购所种甘蔗原料。该县成立由县糖业办、农业局等单位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组,深入老挝边境村寨举办甘蔗技术培训班,传授开沟、培土、施肥、砍运、防病虫害等甘蔗栽培管理技术,到田间地头现场进行种植技术操作示范。勐腊糖业有限公司在奔怒县建立老挝甘蔗基地工作站,派出8名技术人员常驻,建立40亩良种示范基地,向边民传授、推广甘蔗种植、管理的科技,向蔗农提供高产高糖甘蔗良种。

在双方的积极推动下,老挝甘蔗基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既解决了糖厂原料的保障问题,又为老挝边民开辟了脱贫致富的增收路子。尝到种蔗甜头的老挝农户纷纷加入甘蔗种植开发行列。2011年,勐腊县糖企在老挝北部丰沙里、南塔、乌都姆赛三省发展甘蔗基地达到8.2万余亩,近万户边民参加种植。2010——2011榨季,老挝基地甘蔗总产量达28.43万吨,老挝种植户平均每户甘蔗收入6000余元;两家中国糖厂则可加工近3万吨食糖和上千吨酒精,“替代种植”甘蔗实现了“两头甜”的双赢。

勐腊县糖办的张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老挝边民种植一亩罂粟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300400元,而现在,勐腊糖厂引导帮助他们种植甘蔗,平均亩产4吨左右,收入1200元,既有当地政府鼓励支持,又有中国糖厂帮助种植和回收甘蔗,既安全保险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因此,老挝边民种甘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参与种植的农户人均年纯收入已达到1300多元。

在通往老挝丰沙里省奔怒县班约寨的沙石公路上,不时驶过向中国运送甘蔗的卡车,道路两边的缓坡地和田园里,到处是青纱帐般的甘蔗园和大片砍运后留下的甘蔗茬,老挝边民们正忙着砍捆、装运甘蔗,一片繁忙景象。班约寨蔗农央和告诉记者,他们村共有67户人家,十年前主要靠种植大烟(罂粟)为生。漫山遍野色彩斑斓的罂粟花,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利益,反而使村民长期过着越来越穷的艰难日子,少数又种又吸鸦片的村民更是穷困潦倒。2004年,勐腊糖厂与村里合作种植发展甘蔗,免费为村民提供甘蔗良种、化肥,技术员现场教村民种甘蔗,统一收购甘蔗。去年,全村种植甘蔗600余亩,户均甘蔗收入近1万元。部分村民盖起了瓦房、有了手扶拖拉机,已摆脱了贫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

勐腊县糖办计划“十二五”期间把在老挝的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每年回购甘蔗原料45万吨左右。今年初,县糖办已与老挝丰沙里省温带县、南塔省勐拢县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年内扩大这两县的甘蔗基地种植,新增种植面积3.5万亩,重点推广种植高产、高糖的甘蔗新品种,在有条件的蔗区村寨逐步推广机耕种植,减轻蔗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种管水平,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云南糖网—滇糖信息)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