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用技术 > 栽培技术 > |
2012-05-12 12:33:05 产业经济研究室
水田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包括整地、种苗处理、栽培、地膜覆盖等技术环节。 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为甘蔗创造一个“深、松、细、平、肥”的良好土壤环境。犁把深度要达40厘米上,土壤要求松而不散、软而不硬、细而不粉,这样的土壤有利于协调水分和空气矛盾,施肥效果好,能持续、均匀地供应甘蔗所需养分。 水田种植甘蔗,水稻和甘蔗轮作较为普遍,这类蔗田整地,要求水稻收获后,及时控水,在土壤湿度适中,宜耕性好的情况下抓紧时机进行犁耙,让土壤充分曝晒风化后细耙,开春后开挖蔗沟。 在整地过程中,水田蔗要认真根据地形开挖排灌沟渠,在地形平坦的蔗地,四周要挖掘排灌水沟,沟深要达50~70厘米,以切断四周水源渗入,中间要有“十”字型、“丰”字型的干渠或支渠,支渠深度不少于40~50厘米,对地形不平坦的蔗地,要在低洼处设置排水渠,按水源方向由高到低设置排水沟。 开挖蔗沟 植蔗沟深度一般为30~35厘米,沟底宽20~25厘米,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蔗区可适当浅一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蔗区可深些。蔗沟之间的行距在90~110厘米之间,在年平均气温高于20℃以上的蔗区(如元江、瑞丽、潞江坝),甘蔗萌芽快,分蘖多,伸长期长,选择100~110厘米的行距较为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8℃~19.9℃的南亚热带蔗区,选择90~100厘米的行距为宜。 下种前施足基肥 开挖好后的蔗沟,下种前施入底肥,每亩底肥使用细碎有机肥1500千克,加尿素15~20千克、普钙50~6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20千克拌合均匀撒施于植沟,再用锄头锄沟底,使土、肥混合。 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水田蔗地宜选用中大茎或大茎、增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良种,如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蔗89/7、福农91/21、闽糖69/421等。做种的蔗园应该选择生长健壮、无混杂、无病虫害的新植蔗园,种苗采用植株上部蔗茎,砍种2~3芽一段,沿蔗茎横切面进行,上短下长,切忌砍成斜面。砍出的蔗种采用5%~8%石灰水蘸种(蘸两头)或采用多菌灵浸种,以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下种栽培 1.栽培时间:水田甘蔗的高产栽培,要求提早时间,有霜冻蔗区,在“立春”至“春分”下种,越早越好,没有霜冻的蔗区,实行冬植蔗地膜覆盖,充分利用云南2、3、4月份气温回升快的特点,争取早出苗,为提前拔节打下基础。 2.栽培密度:下种密度根据行距而定,行距100~110厘米的蔗地以亩7000芽为宜,90~100厘米行距以8000芽为宜。 3.下种方式:根据下种量可采取双行接顶或双行对空下种,蔗种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两行种苗保持10厘米的距离,覆土厚度3~4厘米。 适时喷施除草剂和覆盖地膜 甘蔗栽种后,要及时灌溉出苗水,出苗水以过沟水为宜,避免田间积水,防治底肥流失。灌出苗水后2~5天后,每亩采用40%莠去津200~250毫升或80%阿灭净100~130克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对水60千克对蔗沟表土进行均匀喷雾,防治苗期“夹窝草”危害蔗苗。蔗田喷施除草剂后,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要求紧贴土面,两边压实,不通风透气,并保证透光面在20厘米以上。 水田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包括整地、种苗处理、栽培、地膜覆盖等技术环节。 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为甘蔗创造一个“深、松、细、平、肥”的良好土壤环境。犁把深度要达40厘米上,土壤要求松而不散、软而不硬、细而不粉,这样的土壤有利于协调水分和空气矛盾,施肥效果好,能持续、均匀地供应甘蔗所需养分。 水田种植甘蔗,水稻和甘蔗轮作较为普遍,这类蔗田整地,要求水稻收获后,及时控水,在土壤湿度适中,宜耕性好的情况下抓紧时机进行犁耙,让土壤充分曝晒风化后细耙,开春后开挖蔗沟。 在整地过程中,水田蔗要认真根据地形开挖排灌沟渠,在地形平坦的蔗地,四周要挖掘排灌水沟,沟深要达50~70厘米,以切断四周水源渗入,中间要有“十”字型、“丰”字型的干渠或支渠,支渠深度不少于40~50厘米,对地形不平坦的蔗地,要在低洼处设置排水渠,按水源方向由高到低设置排水沟。 开挖蔗沟 植蔗沟深度一般为30~35厘米,沟底宽20~25厘米,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蔗区可适当浅一些,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蔗区可深些。蔗沟之间的行距在90~110厘米之间,在年平均气温高于20℃以上的蔗区(如元江、瑞丽、潞江坝),甘蔗萌芽快,分蘖多,伸长期长,选择100~110厘米的行距较为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8℃~19.9℃的南亚热带蔗区,选择90~100厘米的行距为宜。 下种前施足基肥 开挖好后的蔗沟,下种前施入底肥,每亩底肥使用细碎有机肥1500千克,加尿素15~20千克、普钙50~6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20千克拌合均匀撒施于植沟,再用锄头锄沟底,使土、肥混合。 品种选择与种苗处理 选用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水田蔗地宜选用中大茎或大茎、增产潜力大、宿根性强的良种,如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蔗89/7、福农91/21、闽糖69/421等。做种的蔗园应该选择生长健壮、无混杂、无病虫害的新植蔗园,种苗采用植株上部蔗茎,砍种2~3芽一段,沿蔗茎横切面进行,上短下长,切忌砍成斜面。砍出的蔗种采用5%~8%石灰水蘸种(蘸两头)或采用多菌灵浸种,以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下种栽培 1.栽培时间:水田甘蔗的高产栽培,要求提早时间,有霜冻蔗区,在“立春”至“春分”下种,越早越好,没有霜冻的蔗区,实行冬植蔗地膜覆盖,充分利用云南2、3、4月份气温回升快的特点,争取早出苗,为提前拔节打下基础。 2.栽培密度:下种密度根据行距而定,行距100~110厘米的蔗地以亩7000芽为宜,90~100厘米行距以8000芽为宜。 3.下种方式:根据下种量可采取双行接顶或双行对空下种,蔗种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两行种苗保持10厘米的距离,覆土厚度3~4厘米。 适时喷施除草剂和覆盖地膜 甘蔗栽种后,要及时灌溉出苗水,出苗水以过沟水为宜,避免田间积水,防治底肥流失。灌出苗水后2~5天后,每亩采用40%莠去津200~250毫升或80%阿灭净100~130克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对水60千克对蔗沟表土进行均匀喷雾,防治苗期“夹窝草”危害蔗苗。蔗田喷施除草剂后,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要求紧贴土面,两边压实,不通风透气,并保证透光面在20厘米以上。 甘蔗间作玉米是指以栽培甘蔗生产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玉米的栽培方式。甘蔗间作玉米,能有效增加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湿光利用率;玉米叶秆还田又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甘蔗、玉米共生时间长,提早荫蔽行间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及杂草危害。在进行甘蔗间作玉米时,应注意以下栽培技术要点: 一、因地制宜,选择蔗田。蔗田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间作物能否高产、稳产,玉米叶面积系数大,水分需求多。因此宜选择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蔗田,同时要求土壤肥沃,氮、磷、钾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PH值适中。 二、选用良种,适时早播。玉米品种宜选择早熟、矮秆、株叶紧凑,抗倒伏,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杂交种或本地早熟糯玉米。甘蔗品种宜选用新台糖系列及69/421等良种。甘蔗亩下6000芽以上,最终有效茎5500条以上,亩产量5~7吨。甘蔗下种后及时播种,玉米出苗要求的日平均温度在10℃~12℃以上。我县2月份以后气温稳步回升,播期应在3月中旬完成。在适宜条件下,玉米越早播,产量越高,且成熟提早,对甘蔗影响越小,较易获得甘蔗、玉米产量双丰收。生产实践证明,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地温,保水保肥、宜选用4米宽地膜全田覆盖,拉紧压实,促进甘蔗及玉米早生快发。宿根蔗间作玉米应在甘蔗收获后及时清洁蔗园,松蔸,施足基肥,盖膜后播种,后期管理与新植蔗相同。 三、隔二间一,合理密植。合理的种植密度能促进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并且能兼顾主次作物互利互补。甘蔗间作玉米,行行间作,虽然玉米单产高,但明显影响甘蔗产量,总体效益不好。甘蔗地隔二行间作玉米,不影响甘蔗玉米生长、中耕施肥与培土,对甘蔗产量影响不明显,整体效益比净种甘蔗高。甘蔗行距90厘米,采用隔二间一方式,塘距50~60厘米,每塘2株,保证玉米每亩1200~1500株。 四、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下种前重施底肥,亩施细碎有机肥1500~2000千克,加尿素20千克,普钙6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作种肥。玉米在4~5叶可追施速效氮肥作提苗肥,拔节开始时,茎叶生长迅速,需肥量剧增。结合中耕锄草,亩用尿素20千克,普钙40千克,碳酸钾10千克作拔节肥,增强抗倒、抗旱能力。 五、及时收获,拔秆翻压。玉米成熟及时摘苞,拔秆,结合甘蔗追肥,把玉米秆翻压在田间,并进行大培土,提高蔗田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保持土壤疏松,增加保水抗旱能力,对增强甘蔗生长后劲,提高单产有良好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