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2010-08-22 16:19:42 产业经济研究室
云南省委八届九次全委会报告指出:坚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动摇,努力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坚持工业化与资源优势的结合,大力发展轻工业。并且强调,要始终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农业产业化与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我省糖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糖工业是具有优势的轻工业。云南作为我国第二大产糖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明确糖业定位,调整产业结构 糖业是我省拥有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我省糖业是继“两烟”之后的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糖业涉及面广,全省16个州市中,产糖州市有11个,糖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是部分州市的重要财政来源。制糖企业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关系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甘蔗替代种植还是国家禁毒的重要项目。糖业的发展与600万糖农的增收致富息息相关。 我省糖业发展迅速,对农民增收关系很大。我省糖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贡献明显,对糖农增收的贡献突出。以2010年为例,我省虽然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但是为恢复生产,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制糖企业以工哺农,全省制糖企业的甘蔗收购价在上年平均250元/吨的基础上,上调近50元,以甘蔗入榨量1400万吨计算,仅提高甘蔗收购价一项,当年糖农就增收7亿元,2010年全省糖农收入近40亿元。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省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糖业实现“北糖南移”(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向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的产业转移)和“东糖西移”(广东和福建向广西和云南的转移)。因此,国家对糖业的政策支持,就是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云南作为我国第二大产糖省,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近20%,承担着我国食糖主要供应者的重要使命。我省需要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促进糖业发展。 推进糖业水利化,调整种植结构 我省糖料种植条件较差,主要种植于山坡旱地。云南的国土面积94%是山区,注定了甘蔗种植条件差于其他主产糖省区。我省的水田甘蔗和水浇地甘蔗不足100万亩,不到全省甘蔗种植面积的1/4,其余的甘蔗基本上种在山坡旱地,“靠天吃饭”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的种植条件,正是我省甘蔗单产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 反思我省糖业的水利建设,确实有很多欠债,不仅“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不够,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也比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投入所致。我省水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缺乏水利设施建设的功能性缺水十分明显。所以,糖业水利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糖业水利化将改善甘蔗的种植结构。对于农作物来说,有水或者无水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只有通过糖业水利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甘蔗种植结构,提高水浇地的比重,从而提高单产。糖业水利化,关键在于投入。目前,糖业的水利化主要是由制糖企业出资完成。实际上,糖业水利化不仅涉及糖业的发展,还涉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国家对糖业水利化应该统筹考虑,需要在税收扣减、财政支出方面给予扶持,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糖养糖”。 优化糖料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省的良种比例已经达到80%,但是有些企业甘蔗品种多达20个,品种过多是主要问题。品种改良应该作为我省糖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一批符合区域特点的良种,并且把品种改良常态化,常抓不懈,把科技兴糖作为我省糖业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糖业面临着与其他作物、其他产业争地的问题。糖业要提高竞争力,就需要提高糖料种植的亩产效益,而提高亩产效益比较好的方式,是在有条件的糖料种植区域开展间套种其他粮食作物。通过间套种提高亩产效益,保障糖料的种植面积,尤其是水田甘蔗的种植面积,提高糖业的竞争力。目前,我省间套种的区域已经从局部地区向宜种区域逐步扩展。 完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糖业 建立糖料价格联动机制,稳定糖农利益。食糖是“种”出来的,糖业要发展,首先就是糖料的发展,没有糖料可持续发展机制,要实现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比较困难的。而糖料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稳定糖农的利益,在确保糖农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确立农民与制糖企业之间的利益市场化,形成“糖农基本利益+市场化利益”的利益模式。“糖农基本利益”由政府层面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和糖业供求的价格趋势判断,结合制糖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化利益”则根据最低收购价对应的价格以上部分,实现收购价联动提高。实行糖料价格联动以后,农民可以充分发挥提高单产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加强中耕管理,积极进行品种改良。 在主产区推行糖料种植的政策性保险,提高糖料种植的抗风险能力。由于糖料是比较典型的农产品,而农产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往往比较大。糖业涉及农民利益和国家财政收入,政府对糖业的适当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推行政策性保险是政府对糖业投入比较科学的方式。我省蔗区多为山坡地, 水利条件差, 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灾害之年,甘蔗种植保险政策对恢复生产、稳定发展甘蔗原料,保护农民种蔗积极性,保护蔗农利益,尤其重要。甘蔗种植保险试点,是一项惠农强农的好措施。比如,2010年盈江蔗区遭遇霜冻灾害, 保险公司理赔230多万元, 帮助蔗农渡过难关。 恢复设立省级蔗区小型水利建设资金,推进我省糖业水利化。我省蔗区面积450万亩, 其中水田面积80多万亩,水浇地面积10多万亩,其余均为旱坡地,水利条件差,产量低,受自然气候制约很大。我省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以后,对包括糖业水利化的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上世纪80年代,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州市配套1000万元,用于蔗区小型水利项目建设,实施了5年,对改善旱坡地种植条件起到很好的作用。建议恢复设立省级蔗区小型水利建设资金。 强化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建议实施甘蔗种植补贴。我省糖业是特色生物产业,在低糖价时代基本结束的时候,我省对扶持农民恢复甘蔗生产, 是一项着眼于未来产业竞争的举措。以2010年为例,大旱之年我省糖业克服重重困难,减产没有减收,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大幅增加。拥有良好基础的糖业如果得到进一步支持,将会作出更大贡献。比照种粮给补贴的办法,建议实施甘蔗种植补贴。 加强糖业科技发展,推进高产创建工作。以云南省农科院为平台的糖业科技支撑,是我省糖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省糖业发展,得到省农科院及其所属的云南省甘蔗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持。应该加强对云南糖业发展的科技支持,树立科技兴糖的意识。从云南特点出发,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作用,加强对适宜品种的开发和研究,做大做强我省糖业。 (云南糖网——滇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