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省内动态
2013-04-16 23:47:15  产业经济研究室

景东县抗旱抢播 打造旱地高效生态蔗园

面对云南出现了冬春4年连旱的年份,旱灾损失严重,造成蔗糖产业降低产量、降低糖分。进入1月以来,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掀起了抗旱保春耕行动,各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旱区进行抗旱、抢墒、保苗高产栽培技术指导,重点建设旱地高效生态蔗园(2012年景东县旱地甘蔗占总面积的70.3%),建立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物理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一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蔗田宽行密株深耕深松等技术,推进退耕还林、果、草等工作,达到解决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效果,全县推广蔗叶还田2.6万亩。

二是从技术上大力推广应用抗旱型早熟品种云蔗03-194、云蔗89/151,抗旱型中熟品种云蔗03-258、抗旱型晚熟品种粤糖86-368、德蔗03-83等,形成一套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抗旱品种新格局。

三是从工程上打造抗旱蔗区,大兴旱坡地改台地工程,对中低产蔗区进行改造,采取修筑梯地,降低坡度,沟路配套,变“三跑”为“三保”,控制水土流失,做到一平、二深、三肥、四有埂、五有沟、六有路,形成抗旱丰产蔗园,全县进行中低产蔗园改造1.8万亩(其中新植0.45万亩)。

四是积极改革甘蔗种植制度,大力发展秋植和早冬植,同时围绕节水抗旱,坚决实行“三改”:一改甘蔗种前土地翻犁为夏秋翻犁;二改传统的浅耕浅种为深沟板土深种;三改传统的开沟、种植、覆膜三脱节为开沟、种植、覆膜一气呵成,千方百计利用和保持水分,实现旱作甘蔗丰产高效。

五是采用深沟板土栽培,沿等高线开挖植蔗沟,以利保蓄降水。沟深30厘米,播幅宽2530厘米,沟心距90110厘米,土壤肥力低行距宜小,肥力高行距宜大。沟底宽(播幅)保证挖到板土,不留松土。

六是增施肥料,施足基肥和防治地下害虫:在下种时,在蔗沟内亩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普通过磷酸钙50公斤,并拌300克辛硫磷与土壤混合后下种。甘蔗种植后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及时覆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的侵害。

七是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做到适时追肥培土和防治病虫害,应用快锄低砍适时收获。

(云南糖网—滇糖信息)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