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内动态 > |
| 2013-08-24 12:49:47 产业经济研究室
昆商糖网 岑先海是这个屯最大的甘蔗种植户,除了自家的地,他还租赁200多亩地,年产量达1200多吨。记者留意到,在他家的院子里,除了小车,用于破土、培土、种蔗、施肥的新型农机一应俱全。 村支书许文国说:“用机械种蔗效率高,促进早种精种,保证了甘蔗生长期,从而提高甘蔗产量。所以这个屯农机具比较多。”在村头一块空地上,停放着几辆专门运酒精废液的农用车,还有几台农机具,村民陆振华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屯公共停车场,农忙时,白天全都空了,晚上都停满了。我自己就有3台‘铁牛’、2辆汽车。” 村民跟记者算了一笔账:甘蔗人工破土和培土每亩工钱需要80元,而用农机作业每亩才花40元。新型农机代替劳力耕作,甘蔗单产也相应得到提高,3年平均亩产7.5吨以上,比一些乡镇亩产多2吨以上。正是如此,从2011年开始,村民纷纷购买新型农机,还扩大承包土地面积来种植甘蔗。该屯42户人家,有10辆小车、8辆运蔗车、10辆抗旱车和21台中大型农机,周边的村民都管叫他们屯为“机械村”。据介绍,去年全屯种蔗产值近700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全屯近一半人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或买地建房。 离开枯楼屯,穿梭在广阔而翠绿的“蔗海”,让人感叹:一根甘蔗创造出甜蜜的事业,给农村生活带来了新气象。 (昆商糖网—行业动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