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省内动态 > |
| 2013-10-31 21:13:18 产业经济研究室
随着甘蔗被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蔗农也将会得到更多财政保费补贴,享受到保险带来的更大保障。 作为一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性保险——甘蔗保险,为农民种植甘蔗因灾害事故造成的重大损失提供了保障。 业内人士称,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15种农副产品中,食糖也是价格波动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因此,稳定食糖价格及保障生产食糖主原料甘蔗的种植,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特别关注。 在我国,随着甘蔗被纳入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蔗农也将会得到更多财政保费补贴,享受到保险带来的更大保障。 云南作为我国第二大甘蔗种植省份,其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万亩,总产量近2200万吨,甘蔗的种植对云南国民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 临沧模式 在云南,甘蔗种植主要分布于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红河、西双版纳、玉溪等地州(市)。 “目前,全省拥有机制白糖生产线87条,日处理能力14.23万吨,拥有3.3万行业员工,覆盖蔗农600多万人,基本形成了以怒江、伊洛瓦底江、澜沧江、红河及南盘江等低热河谷地区为主的蔗糖产业布局和集原料(甘蔗)种植、科研、加工、贸易、教育和设备制造等相互配套的、完善的产业体系。” 云南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说。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十五”期间,“滇西南双高甘蔗”以良好的生产资源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竞争优势进入我国11大优势农产品35个产业带发展规划。“多年来,蔗糖产业为云南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甘蔗产值已突破100亿元。” 不言而喻,产值与当地政策及保障机制是密不可分的。 “自2008年开始,云南保监局、云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制糖企业、人保公司等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保障适度、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在临沧、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推动甘蔗保险试点工作,特别是形成了有当地特点的甘蔗保险‘临沧模式’。”云南保监局产险处工作人员说。 提及“临沧模式”,该工作人员称,临沧作为云南甘蔗的主产区,常年甘蔗种植面积150余万亩,占全省甘蔗种植总面积的近1/3。 然而,由于该市处于自然灾害的高发区,全市70%以上甘蔗种植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坡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加之雨量分布不均,干旱、霜冻、火灾等灾害使蔗农易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临沧甘蔗产业发展。 2008/2009年,临沧开始启动甘蔗保险试点项目,当年承保甘蔗种植面积28万亩,保费收入714万元;之后各年度不断扩大试点范围,2012年承保面积达到150万亩,基本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甘蔗种植保险全覆盖,从而真正保证了蔗农的收益,间接推动了糖业的发展。 制度潜行 由于保险机制的介入,有效分散补偿了蔗农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也在逐年提高。 据统计,云南甘蔗面积占经济作物总面积的20%,实现的产值却占经济作物总产值的30%以上,省内有38个县市(如耿马、永德、盈江、潞西、昌宁、澜沧、勐海等)甘蔗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蔗糖税利占当地财政收入的35-78%;“十五”以来,240万贫困人口靠种蔗脱贫致富。 “2013年甘蔗总投保面积更是达到280万亩,占甘蔗种植面积的52%。如此高的投保率,是与保险的保障机制分不开的。”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销售人员姚先生说,首先从甘蔗保险的分类上,它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 其中基本险范围包括:火灾和地震造成的损失,因洪水渍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甘蔗中毁、掩埋的损失,暴风、龙卷风造成的损失和新植蔗旱灾损失。附加险包括霜(冰)冻保险责任和旱灾保险责任。 其次是保障额度,每亩基本保险金额为300元,附加霜(冰)冻保险金额300元,附加旱灾保险金额150元,基本险责任费率为2%,附加霜(冰)冻责任费率为4%,附加旱灾责任费率为5%。其中,每亩25.5元的保险费是由省、州、县(市)财政,制糖企业和农户共同承担(省级财政承担45%,州(市)级财政承担5%,县(市)财政承担10%,制糖企业承担20%,种植户承担20%)。 “事实上,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具有专业性、效率高的优势。借助保险机制这一专业化、高效率的风险管理手段,有利于较好地化解甘蔗种植风险,减小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建立甘蔗灾害补偿的长效机制,从而稳定甘蔗种植和保护蔗农的利益。”云南保监局上述人员说。 除了从政策连续性上保障开展甘蔗保险外,该人员还表示,要借鉴国际农业保险实践的最新成果,创新保险产品,进一步提高甘蔗保险保障成效和服务水平,如加快研究开展甘蔗价格指数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稳步推进甘蔗生产上下游产业保险等。 (云南糖网—滇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