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体系建设综合试验站
2014-07-01 13:51:52  产业经济研究室

保山综合试验站到耿马进行甘蔗产业发展及甘蔗全膜覆盖栽培的调研报告

2014625-28日由保山市综合试验站站长白志刚带队组织了昌宁县甘蔗区域推广站、隆阳区热作站、龙陵县甘蔗站、施甸县农推所和云南康丰糖业(集团)公司、云南保升龙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大糖业集团及甘科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到云南蔗糖产业第一大县耿马县考察观摩了耿马甘蔗糖业发展现状,学习了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境外原料发展模式等。考察期间到耿马县耿马镇芒国村实地考察和观摩了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对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技术特点、推广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南华耿马糖厂听取了耿马糖办对耿马糖业发展现状的全面介绍及南华耿马糖厂农务科对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推广经验的介绍,孟定糖厂境外甘蔗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方法。这是一次在保山蔗糖产业处于因严重干旱带来严重损失,蔗糖市场滑坡糖价大跌企业亏损,竞争性作物多甘蔗比较效益低,甘蔗种植成本提高效益下滑,境外原料发展困难等多重困难的叠加作用下保山蔗糖产业遭受历史以来最严重困难时期的一次非常必要的学习观摩活动。

一、耿马蔗糖产业现状

耿马县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面积3837平方千米,北回归线穿越县境,国境线长47.35公里,是云南通往缅甸的重要门户和陆上捷径。耿马自治县是全国重要的糖料基地县之一,境内有罕见的16万亩连片种植的甘蔗区域,是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蔗糖在全县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龙头”和“支柱”作用。从1979年耿马糖厂建成投产以来已有35年发展历史的耿马蔗糖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全县有糖厂4座,分别为:南华耿马糖厂、南华勐永糖厂、南华华侨糖厂、南华孟定糖厂,日处理蔗糖能力达1.8万吨,从业人员1200多人,有一座专门把四个糖厂的糖蜜集中起来加工酒精的南华华侨酒精厂,年生产食用酒精6000吨。

耿马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9.2,全年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海拔1300以下热区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16%。境内土壤多为赤红壤或砖红壤,土壤肥力高,适于甘蔗的生长发育。该县甘蔗种植总面积达38万亩,2013-2014榨季共入榨甘蔗137.6万吨,农业产值6.193亿元,共生产白砂糖31.8万吨,食用酒精5800吨。耿马蔗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蔗区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全县有蔗区专用道路总里程超过3700公里,其中弹石路面299.2公里,蔗区道路覆盖率达100%。有灌溉沟渠18152.8公里,蔗农互助机制基本建立,全县共成立了133个甘蔗产业协会,1425个互助组,蔗农互帮互助的机制基本建立,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发展甘蔗生产劳动力不足,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甘蔗全膜覆盖技术是用除草地膜结合控释肥、病虫害防治覆盖全田的一种对水肥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针对我市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干旱程度逐渐加重、干旱范围逐渐扩大的实际,加大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是新时期蔗糖产业面对干旱的“新武器”和有力手段。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结合控释肥及病虫害防治”有机地融为一体,具有比常规半膜栽培技术更为明显的增温增光、提墒保墒的作用效果,能够显著地提高旱作农业区的水分利用率和利用系数,能够为甘蔗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因而能够大幅度提高保山蔗区这类经常发生干旱蔗区的甘蔗产量。通过到耿马的实地观摩和学习以及耿马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经得起考验的抗灾减灾技术。

  (一)全膜覆盖技术的创新点

  1、覆盖方式由半膜覆盖变为全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常规半膜栽培有40-50%的土地裸露,水分被大量蒸发,全膜覆盖技术实现了地膜全田覆盖,隔断了水分蒸发途径,最大限度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从根本上解决了旱地土壤水分蒸发问题,满足了冬春连旱严重条件下作物出苗和前期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覆膜时间更为灵活,易发霜冻区域增加了顶凌覆膜时间段,有效抑制了早春土壤水分的蒸发,解决了旱作区因春季土壤墒情差和降水稀少造成出苗困难和前期生长受抑制的问题。

  3、全膜覆盖实现了田间雨水的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

  4、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增温增光效能,白色的塑料薄膜具有反光作用,减少了田间露光损失,增加了光能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了因田间水分蒸发而损失的汽化热,具有比半膜覆盖更为优越的热量补偿效应。

  (二)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的作用效果

  1、增加土壤温度,地面覆盖地膜后,由于地膜的强透光性,可使土壤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而升温,同时,甘蔗的沟垄种植方式增大了地表表面积,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气化消耗,从而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气的散失。因此,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温度。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甘蔗提早发育成熟,甘蔗成熟期一般提早10-15天,有利于种植生育期相对较长的高产品种,扩展了甘蔗的增产增糖潜力。

2、土壤水分抑蒸提高土壤墒情,由于地表完全覆盖地膜后,基本切断了土壤向大气的水分散失,使因行间蒸发的无效水分散失降到了最低。同时,使土壤深层的水分加快向上移动,明显聚集在土壤表层,有效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保证了甘蔗及时出苗和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常规半膜栽培,特别是10-15厘米土壤含水量增加更为明显。

3、增强了甘蔗抵抗干旱、低温冷害胁迫的能力。201312月至20141月耿马蔗区遭受了严重霜冻,由于对霜冻甘蔗进行了及时抢收和采用全膜覆盖技术使得霜冻对宿根蔗的发株影响降低到最小、几乎不影响,往年遭受霜冻的甘蔗宿根发株率几乎为零,全覆膜技术表现出了明显的抵御低温冷害的优势。

4、增产效果极其明显。2013年耿马共推广甘蔗全膜覆盖栽培3.5万亩平均每亩产量比不盖膜3吨左右的产量相比,增加2吨左右。2010年耿马推广全覆膜种植面积1000亩,在遭受历史上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旱灾情况下,平均单产达到5.2公吨/亩,全覆膜技术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旱的优势。

  (三)技术规程

1、严格选地,精细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15°以下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灭茬,耕深2530厘米,为下种、覆膜创造良好条件。

  2、结合控释肥和病虫害防治

  种植时一次性施入控释肥或施足基肥,结合使用新型农药防治虫害就可以做到“一次种植只等收获”。甘蔗生长期长使用控释肥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甘蔗生长期间对肥料的需求,同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标准起垄,集约用水

  梯田地按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种植行距1、沟深25厘米。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下种后将肥料农药撒入沟内,盖土覆膜连续完成,防止土壤风干造成水分散失。

  4、根据墒情,覆盖地膜及地膜的选择

甘蔗全膜覆盖技术每亩使用地膜8-10公斤选择厚0.008cm以上、幅宽150厘米,加入抗氧化剂的除草地膜控制降解时间。保山由于春旱严重冬植蔗土壤墒情较好较适宜全膜覆盖栽培,覆膜要紧实要使紧贴地膜才能发挥除草膜的除草效果也有利于甘蔗出苗时顶破地膜。覆膜后加强防护管理,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揭膜,一旦发现地膜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  

5、宿根蔗的全膜覆盖技术

宿根蔗全膜覆盖可大大提高宿根发展率将宿根年限由3-4年延长到5年,甘蔗砍收必须快锄低砍,若蔗桩太高会戳破膜降低使用效果,覆膜前进行松蔸施肥还土或浇灌酒精废醪液再覆膜。

6、全膜覆盖的经济效益

全膜覆盖技术每亩使用8-10公斤地膜及3.5个人工成本,每亩成本400元左右;大面积应用能增产甘蔗1.5吨左右,按420/吨计算,可增收630元;每年可增加纯收入230元。同时,全膜覆盖技术可提高1-2年的宿根年限,进一步减少了甘蔗种植成本。

三、总结讨论

通过这次到耿马的参观、学习、观摩,使保山市甘蔗生产推广人员、制糖企业学习到了全膜覆盖栽培的新技术,了解了作为蔗糖产业先进县的耿马的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这是一次在保山蔗糖产业处于严重干旱带来严重损失、蔗糖市场滑坡糖价大跌、竞争性作物多,境外原料发展困难等多重困难的叠加作用下蔗糖企业遭受历史以来最严重困难的时期的一次非常必要的学习考察活动。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