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内动态 > |
| 2014-11-11 10:43:00 产业经济研究室
糖市去库存化的过程预期较长 进入11月,虽然主产区糖厂普遍推迟开榨,新榨季食糖产量降幅较大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确认,但白糖期现价格却连续走低,国内糖市“阴霾”仍难以消散。 9月下旬至10月底,在新榨季国内食糖产量预期减少的刺激下,国内糖市曾出现了一波反弹,郑糖主力1501合约累计涨幅超过500元/吨。有观点认为,国内糖料种植面积下降已成定局、食糖产量进入下滑周期等利好因素,将吹散多年来笼罩在糖市上空的“阴霾”。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糖市困难重重,新榨季全行业亏损估计难以避免,除非后期糖市供求格局改变。 按照各地糖协日前在桂林糖会上公布的最新预估数据,新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这比2013/2014榨季的1331.8万吨下降了10%,其中主产区广西减产幅度最大。与此同时,新榨季全国食糖消费量预计超过1500万吨,高于2013/2014榨季的1450万吨。“一减一增”对国内糖市而言无疑是利好。 “在国内库存没有明显消化之前,‘边际成本定价’的逻辑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糖价由边际成本最低的那部分决定。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配额内进口糖仍是成本最低的,国内糖价跟随国际糖价涨跌仍是大概率事件。”国泰君安期货白糖分析师周小球认为,国内糖市自身供求状况的改善,对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糖价长期利多。不过,在内外糖市一体化的背景下,加之进口糖数量较大,国内糖价不会一枝独秀。 截至目前,国内陈糖工业库存数量仍比较大,新榨季即将全面开榨,届时新陈糖集中供应市场会让糖价上行受到压制。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截至9月底,国内白糖工业库存接近200万吨,处在历史同期较高水平,而糖市需求并不见起色,糖市去库存化的过程将比较漫长。 此外,国内糖价前期的反弹扩大了国内外市场价差,使得配额外进口食糖也有利可图,提振了部分贸易商的进口积极性。今年第四季度预计有100万吨进口糖到货,这会加大国内糖市的供应压力。 另外,近期国际油价重挫,乙醇需求面临减少,国际主要产糖国巴西等更侧重于用甘蔗生产食糖,这会加重全球糖市供应过剩的程度,国际糖价有可能进一步走低。“国际市场食糖产业链的过剩问题还将延续一段时间,现货糖价较期货贴水的现状难以改变,国内食糖进口大幅度收缩的概率不大,国内白糖现货价格低于行业生产成本仍将是一种常态。”周小球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