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内动态 > |
| 2015-04-07 17:57:36 产业经济研究室
三天走遍三大蔗区 3月下旬,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由郑州商品交易所组织的白糖调研团前往广西实地考察。调研为期三天,包括咨询机构、投资者、现货商、分析师等人士等在内的调研团队一行人,依次走访了崇左、来宾、南宁等三大蔗区。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食糖生产基地,广西的食糖产量连续7年占据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然而随着甘蔗地头收购价降至本榨季的400元/吨,蔗农被迫逐渐减少甘蔗种植面积,大量改种桉树、木薯、柑橘、香蕉等。 “2010年我来这儿调研,这条高速公路两旁都是甘蔗地,你看现在多少桉树!估计到明年甘蔗地就更少了。”从南宁市前往来宾市的广昆高速公路上,同行的期货大佬傅海棠有感而发。 整个调研途中,成群结队的桉树林“得意”地占领着原本属于甘蔗的地盘,意外成为调研团此行最抢镜的主角。 来者何人? 桉树,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速生树种之一,最快3年即可成材出售,也被称之为“速生桉”。其木材可以做成纸浆和人造板,投入产出比通常可达1:3。这是源自澳大利亚的树种,因投入少、见效快、基本无需护理,成为许多广西农民尤其需外出打工一族的不二选择,但同时背负着“抽水机”、“耗肥机”、“毒树种”等诸多“骂名”。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近几年来,围绕经济效益、劳动力匮乏、环境保护等主题,桉树与甘蔗等作物展开了一场紧张博弈,在此过程中,桉树面积实现大举扩张,甚至不断侵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尤引人担忧的是,桉树扩种对甘蔗面积减少的影响几乎不可逆转,且有扩大趋势,广西省糖业乃至整个生态环境已悄悄种下不安的种子。 甘蔗地逐年缩小 全广西已经找不到一个种甘蔗不亏损的大户。 “种甘蔗不得钱,去年我种了25亩甘蔗,今年只种20亩,5亩改种桉树了。”南宁市吴圩镇坛白村村民梁创宏告诉记者,连续四年来甘蔗收购价从500元/吨、475元/吨、440元/吨一路下调至本榨季的400元/吨,现在农民只能赚到自己的人工钱,不如坐收土地租金,也远不如外出打工划算。 他们村,减少甘蔗种植已成共识,粗略估计全村蔗地降幅为20%。 调研中记者发现,目前广西甘蔗平均收益约100元/吨,按照平均4.5吨/亩的亩产计算,一亩地的收益仅仅450元。若把自己的人工计算在内,农民基本不赚钱。需要额外支付人工、租金等费用的大户更是苦不堪言。 “种植甘蔗的成本就在320-350元/吨,再加上地租1000-1200元/亩,如果是甘蔗套种西瓜的地区,地租更是高达2000元,在这种情况下,大户继续种植甘蔗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袁嘉捷表示,高成本蔗区不仅没有土地流转利润,还要亏损,即使低成本蔗区也勉强处于微利状态。 由于调研期间刚好是春植蔗种植时间,记者发现,不少砍收完毕的甘蔗田还光秃秃一片,很多还没有开槽,许多地里的甘蔗苗也长得稀稀拉拉。而4月已经是春种甘蔗的最后种植时间。 “如果是在蔗价高的那几年,这个时候甘蔗早已经种好了。”袁嘉捷说。 “甘蔗价格太低,费工费时,还没什么利润,如果只是种甘蔗,农民是不会种的。还好该地区有良好的甘蔗西瓜套种的耕作习惯,种植西瓜有1000元/亩以上的效益,种甘蔗多半是为了5月份收完西瓜后不让土地闲置的措施。”梁创宏告诉记者,部分企业甘蔗款兑付进度缓慢,扶持蔗农力度减弱,政府未见出台蔗价保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再次打击了蔗农种植的积极性。 调研结果显示,2015/2016榨季,因靠近中心城市,南宁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减幅最大,预计为20%(约40万亩);“糖都”崇左因相对闭塞、政府限制改种和无好的替代物等,预计甘蔗种植面积下降10%(约30万亩);来宾地区预计甘蔗种植面积下降10%(约20万亩);柳州地区预计甘蔗种植面积下降12%(约17万亩)。总体来看,广西糖协预计2015/2016榨季广西地区甘蔗计划种植1300万亩,较本榨季调减150万亩,减幅10%左右。 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也是导致甘蔗种植减少的重要原因: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广西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桉树种植不像甘蔗那样耗工夫。而用工紧缺则又导致甘蔗砍收成本逐年上涨,目前每吨甘蔗大约需要支付砍工130-150元。 中粮期货研究院的韩旭和张欣萌表示,我国甘蔗主产区普遍为山地、丘陵地形,平地相对很少,制约机械化种植与收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