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内动态 > |
| 2015-04-07 17:59:28 产业经济研究室
易管理、易砍伐、收益比高,桉树成为一些人心中的“致富树”。 “反正这几年我种甘蔗都不得钱,丢地又荒,那我种点桉树在那里,再跑出去打工,五年以后,打个电话让人来砍就好了。”梁创宏告诉记者,桉树收益较为稳定,头一两年可能需要剪枝等简单护理,种完后就可以出去打工,而且还有工厂上门收购,不需要像甘蔗一样找砍工。 “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广西很多地方甚至个人都开始种小桉树苗,5毛钱一棵,稍微大点的1块钱一棵,到处都是。”广西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 中信期货分析师高旺测算,桉树每亩种植成本=种苗0.7元/株*100株/亩+肥料200(2年)=270元,生长5年,每亩单产10吨,每吨销售价530元,每年每亩净利润=(10*530-270)/5=1006元,比甘蔗收益要高,最主要的是比种植甘蔗大大节省了人工。 上述广西人告诉记者,在广西,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种桉树已经不鲜见,且外来资金较多,种树面积往往达到几千亩、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我的一位朋友在来宾租了30万亩地种桉树,相当于一个乡镇的土地面积都承包下来。”他说。 透过长途大巴的窗户,不时可看见“速生桉”育苗基地。从树龄来看,两到三年的桉树林较为普遍,也存在大量小片低龄速生桉树夹杂于甘蔗地中,甚至一些耕地里也出现桉树林。 “在崇左,桉树面积每年以十几万亩、二十万亩的速度增长,今年至少有十万亩以上的土地从种甘蔗转为种桉树,根本控制不住。”崇左市糖业局相关负责人称。 近十年来,由于经济效益突出,桉树在广西得以大面积种植,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在广西的种植面积已达3000万亩,相当于每3个广西人就拥有2亩速生桉。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桉树在广西已形成千亿产业规模,解决了广西80%以上、全国20%以上的木材需求,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糖乡已经变成了树乡。 桉树跃进得与失 “别人出去打工了,在我家地旁边种了桉树,这部分地就种不了甘蔗了,就算种了也长不好,没办法,我也只好改种桉树。”调研中,梁创宏的一番话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在来宾的田间,一位蔗农也表示,自己今年种有20多亩甘蔗地,但就在他家甘蔗地的不远处,分别有种植了一年和两年的桉树。“这处地最多再种两年甘蔗,之后也只能改种桉树了。” 广西当地的农民解释说,桉树遮光吸水吸肥,一般会影响周围10米内的作物种植,因而对周边农作物种植有传染机制。 种植桉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同化效应呢?据悉,作为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树种之一,桉树在生长旺季一天就能长高3厘米,一年能长10米,它的轮伐期极短,南方各省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仅为5至7年。 “速生桉之所以长得很快,是因为它对土壤中的营养吸收得快,这意味着它对土壤的破坏很大。种了桉树后短期你就别指望再回来种甘蔗了,至少要等10年。”广西糖业相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桉树可蔗根2次,即种植后有近15年的生长周期,因而速生桉种植替代甘蔗有传染性和不可逆性。 在经济效益和劳动力缺乏等因素的驱使下,广西经历了大跃进般的种树潮。桉树以“侵略者”的姿态,快速占领山坡、山脚、山腰、路边,甚至侵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争议也随之而来。 记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一些平坦的耕地中间,也稀稀落落地分布着许多桉树林。 广西上林县曾出过这样一则紧急通知——“近年来,我县各个乡镇出现了部分群众非法占用耕地种植速生桉,严重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桉树单一树种大跃进式的“造林炼山”和过度采伐,导致土壤肥力快速衰退、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干旱、表土板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甚而出现“桉害”的说法。 中国社科院此前曾发布环保绿皮书称,桉树在生长的同时会对种植地的乡土树种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带来生态灾难,建议严控桉树造林规模。然而,记者发现,在整个调研地区只有极少地区有平地种植桉树现象,政府会强行拔掉,其他地区普遍采取“说服教育”。 “有些地不让种桉树,农民就先种上甘蔗,套种桉树,等桉树长起来,想砍也砍不了。”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来看最有效的管制措施反倒是一些村庄出台的村规,“因为对地力破坏太大,影响了别人种别的作物,有些农民自发地限制或抵制种桉树,有些村出台了不允许种桉树的村规。” 糖厂经营步履维艰 眼看甘蔗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很多糖厂沉不住气了,令他们担忧的是,未来将没有足够的甘蔗原料用于生产,也担忧甘蔗产量和糖分下降进而导致规模效益降低。 记者与企业交流得知,虽然2014/2015榨季甘蔗价格下调至400元/吨,但是由于甘蔗减产及出糖率下滑,在规模效应降低及管理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企业吨糖成本相较上一榨季还有所提高,部分企业成本已经超过4900元/吨。而本榨季销售已经过半,糖厂平均销售均价仍不到4700元/吨。对比糖厂生产成本,目前糖厂资金压力虽有好转但尚未实质性缓解。 为鼓励蔗农种植甘蔗的信心,减缓种植面积下降的态势,不少糖厂积极采取措施,如向蔗农承诺2015/2016榨季甘蔗收购价不低于420~450元/吨、对新植甘蔗进行免费机耕、对由其他作物改种甘蔗的不仅免费机耕,还提供地膜、化肥、蔗种等多项补贴。 然而,即便种种扶持也未能扭转部分农民的心意。“现在企业给补贴不管用了,有钱农民都不要,他宁愿种其他作物。”广西糖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新榨季甘蔗种植面积下降已成定局,且考虑到物价的上涨、人工费的增加,以及种植甘蔗性价比的下滑,光靠提高甘蔗收购价已无法刺激种植面积增长。 永安期货分析师宋焕表示,由于甘蔗种植费工费时,很多青少年或是因出外打工或是因工作喜好原因不再愿意参与甘蔗种植的劳作,而甘蔗种植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地带,平地相对很少,目前甘蔗的机械化目前只限于机耕部分,全程机械化困难重重。 为应对糖业危机,2013年7月,广西决定用3至5年时间扶植500万亩优良高产高糖糖料蔗(下称“双高”),实现蔗糖产业的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力争达到甘蔗亩产8吨、蔗糖分14%以上。项目采取以政府组织实施和“以奖代补”两种方式。 然而,记者实地调研发现,在双高基地建设过程中,糖厂需要先行垫付资金进行土地整治、水利建设等,项目查验合格后才能拿到政府补贴,若未能通过审核,企业可能不得不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此外,由于甘蔗种植效益太低,目前存在土地整治好之后,农民或承包户不种甘蔗而种另外一些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的情况,不少企业担心费力不讨好,因而实际实施效果并不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因城市不断扩建,高架桥、路面拓宽等基建逐渐向周边蔓延,南宁周边耕地种植面积不断受到侵占,总的可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即使未来甘蔗收购价逐渐回升,部分土地也难以复耕,甘蔗供应总量峰值已经限定。”光大期货分析师张笑金表示。 广发期货分析师刘清力进一步指出,高速公路建设、新型工厂厂区、高铁建设等都占据了很多甘蔗地,并将甘蔗地割裂成小块,导致灌溉出现问题,不仅种植面积下降,且单产水平也有所下降。 中国糖业向死而生 “现在大家关心什么?桉树改不回去,果树改不回去,本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经不断缩减了,很难再回到以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时候,绝对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糖业正面临萎缩。”一位制糖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糖价下降、减产严重、企业亏损、进口压力大,成为压在整个中国糖业身上的几座大山。 2014/2015榨季,广西减产已成定局,广西糖协预计本榨季产糖650万吨,相比上榨季减少150万吨左右。“广西食糖产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2014年春天广西地区低温干旱导致甘蔗苗出苗率低;二是近几年来甘蔗价格的持续下调,农户种植意愿下降;三是威马逊和海鸥两次超级台风影响,导致甘蔗单产及出糖率下降。”鲁证期货分析师陈乔表示。 另据公开信息,本榨季预计云南产糖230万吨,新疆产糖45万吨,海南产糖30万吨,广东产糖73万吨,其他地区产糖10万吨,由此全国预计产糖1050-1100万吨,比上榨季的1332万吨减产近300万吨。 而2015/2016榨季,各产区甘蔗种植面积预计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广西种植面积预计在1300万亩左右,同比下降10%;海南种植面积预计60万亩,同比下降22%;广东和云南降幅相对较小。业内预计2015/2016榨季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将继续减少10%左右,测算全国食糖产量将低于1000万吨。 “预计2014/2015榨季国内食糖产需缺口(产量-消费量)扩大至450万吨,2015/2016榨季国内产需缺口扩大至550万吨,产需缺口再创历史新高。”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周小球表示。 国内糖减产趋势明显,产需缺口的扩大意味着有更多进口糖将涌入国内市场,这一方面弥补了国内的供应缺口,另一方面也将迅速改变了国内食糖产业格局。对此,业内人士深表担忧。 张鲁宾表示,甘蔗仍是广西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糖价涨跌关系着我国食糖产业能否顺利升级换代以及能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政府也不断提出,要让我国食糖自给率达到80%以上。但是,按照当前的市场态势发展下去,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很难。 为此,地方政府、糖业官方机构、糖业协会积极奔走,期望促成中央出台补贴政策、严格管理进口等。中粮期货研究认为,解决目前国内制糖业的困境难以完全依靠糖厂自身,必须借助政府的调控手段方能实现。一方面,需要尽快推出甘蔗目标价格管理政策,通过政府补贴恢复蔗农种植积极性,增加国产甘蔗产量,保证糖厂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行政手段限制进口原糖数量。 无论如何,所有制糖企业依靠高糖价获得普遍高利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刘清力指出,制糖业进入亏损、不赚钱或者微利时代,只有完成行业再整合才能使该行业重新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也只有管理得力、成本控制好、规模效应大的制糖集团,才有比较可观的利润。 科学种植保耕地 连续几年糖业效益不好,导致当地税收也出现下降。广西当地一些政府开始有意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适当调减甘蔗种植面积,通过提高单产保住甘蔗产量。如南宁地区甘蔗套种西瓜现象普遍,政府对种植百香果有所扶持,柳州地区政府正在引导农民种植砂糖橘,来宾开始实施“稳粮、保蔗、增桑蚕”计划。 据了解,南宁明阳地区种植百香果果树的农户,每亩可得到政府补贴1400元,这基本可以满足当年种植的租地费用,加上其他肥料及人工,补贴款刚好可以弥补第一年的资金投入。 而兴宾区实施的“稳糖、保蔗、撑桑(桑蚕)”计划,连续三年每年调减10万亩种植其他作物。即从2015/2016榨季开始,在原150万亩甘蔗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每年减10万亩种植其他作物,此后尽量稳定在120万亩上。 中信期货分析师高旺总结,根据实地调研,崇左地区有部分地区开始种植香蕉,会对甘蔗产生部分替代,来宾、柳州地区种植柑橘和桉树,会对甘蔗产生替代,另外,木薯、其他果类在广西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会对甘蔗产生替代。 中粮期货的调研表明,农户种植香蕉、火龙果等收入最高,约3000元/亩,其次为速生桉,约1200元/亩,且桉树种植期间需要极少的人工护理,节省大量劳动力。种植收益最低的是甘蔗和木薯,但糖厂兑付甘蔗款不如淀粉厂兑付木薯款及时,崇左部分地区大片甘蔗地已被木薯替代。 对于备受争议的桉树,广西也提出要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对速生桉种植结构进行科学整合,遏制农民在水源地、农田、耕地等区域种植速生桉。 据报道,2014年5月4日,上林县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限期清理占用耕地种植速生桉的紧急通知》。扶绥县政府在2014年6月9日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速生桉人工林种植发展的通告》。 此外,2014年7月1日,《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增设一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内禁止“种植速生桉树”。这是广西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提出,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一、二级保护区内种植速生桉,违者处以每亩3000元罚款。而之前已在水源保护区种植的,4年内必须完成清理或者更新为适合涵养水源的其他树种。 另据了解,南宁市人大农业委员会正在酝酿出台《速生桉种植管理办法》,广西林业厅也即将出台树种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包括水源保护地、基本农田和耕地里不可种桉树,严禁乱种滥种速生桉,一经发现,一律清缴。 广西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广西将更加注重树种结构调整,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地、自然保护区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地,尽可能少种或不种桉树,逐步减少桉树种植面积。今后,凡连片营造桉树林1000亩以上的,要实行多树种搭配,多无性系混合,采取桉树与固氮树种、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混种或轮作的方式,增强桉树林的生态功能,并加快建设全国亚热带珍贵树种培育基地。 新闻背景 桉树(Eucalyptus)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 桉树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现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国的福建、雷州半岛、云南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桉树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造纸和木材加工。首先,桉树的纤维平均长度0.75-1.30毫米,它的色泽、密度和抽出物的比率都适于制浆,许多大型的造纸厂用桉树制造生产牛皮纸和打印纸。其次,桉树木材大多即重且较坚硬,抗腐能力强,可用于建筑、枕木、矿柱、桩木、家具、火柴、农具、电杆、围栏以及碳材等。 综合公开资料来看,多数专家认为,大面积种植桉树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二是桉树是“抽肥机”,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容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三是桉树是“霸王树”,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四是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桉树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 然而,也有科学家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桉树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对于外界说的桉树“罪状”,其实问题并不出在桉树,而是我们种植桉树的方法不对。 以澳大利亚的桉树种植为例,第一,澳大利亚的原生桉树林,由于自然的间伐,其单一树种的密度,远没有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大,所以其林内的树木品种也很具多样性。第二,澳大利亚的桉树林主要分布于本国降雨量最为丰沛东南沿海,其耗水性也就不至过于明显。第三,澳大利亚的原生桉树林,其品种不是单一的,常常在同一片桉树林里,会杂生着十几种甚至更多的桉树。 而中国的桉树种植,往往片面追求产量和效益,高密度种植、超短期轮伐,掠夺式攫取地力,存在桉树种植密度过大、除草施肥不科学、采伐一次便放火烧山一次等现象,以致造成表层土壤被污染严重、加快土壤养分丧失和林地难以实现生物多样化等问题。 有专家认为,目前桉树所发挥的综合效益特别是木材生产的作用没有任何树种可以替代,通过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桉树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是可以避免的。如巴西就通过坚持科学规划、采用最小耕作法、严控杂草、保持“镶嵌式”造林等营林措施,建立了桉树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的科学规程和技术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