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产业经济动态国内动态
2016-07-03 10:37:41  产业经济研究室

国储糖难制约糖价上涨,供需基本面才是核心

报告要点。

近期因糖价持续上涨,市场对国储糖投放的预期升温,国储糖投放对糖价的影响有多大?抛储是否利空糖价?影响糖价的核心因素究竟是什么?

事件评论。

国储糖:战略储备是主要属性。我们认为,国储糖作为国家的战略库存,并非影响糖价的核心因素。一般而言,国储糖的来源有两类:一方面是在糖价低迷时期,国家为保护农民和糖厂利益,从糖厂手中收购得来;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进口获得的储备。国家抛售储备糖一方面是发挥国储糖的战略储备作用,保证食糖供应;另一方面则是为保证食糖质量,在保质期之前售出,进行库存轮换。因此,我们认为,国储糖是一种战略物资,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糖市稳定运行,维护国家食糖安全。

从历史上看,抛储后糖价不跌反涨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国储糖投放并未制约糖价上涨,供需基本面才是影响糖价的核心因素。2004~2010年间,国储糖投放次数达29,从投放后2个交易日南宁白砂糖现货价走势来看,糖价仅有8次出现下跌,占比27.6%,而上涨次数达18,占比62.1%

其中,2006年和2010年储备糖投放次数较多,分别为12次和9次。20061,前两次国储糖投放后,糖价继续上涨25%,2月份触及年内高点,随后糖价开始回调,从高点到年底的跌幅达到30%2010年多次抛储后,糖价仍旧一路上升43%,11月份触及年内高点,达到7450/,随后到12月份糖价下跌了9%,经历小幅震荡后糖价继续上涨,到达7800/吨的历史高位。一般而言,抛储出现在供需短缺,糖价快速上涨的阶段,尽管储备糖投放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给,但所投放的储备糖对供需基本面冲击较小,供需短缺的格局仍未改善,糖价仍处于上升通道,国储糖投放并非糖价的利空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2010年多次抛储后,糖价仍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其背后的核心因素是国内食糖连续3年减产造成的供给短缺,国储糖的投放仅在短期内抑制市场的看涨预期,使糖价出现一定回调,因此仅是次要矛盾,并非糖价涨跌的核心因素。

预计国储糖今年8月之前投放概率较低,支撑糖价上涨的因素仍在。截止去年,国储糖约700万吨。根据专家观点:“国家投放储备是有条件的。包括广西地方储备的投放需要综合相关因素才会考虑投放的问题,并将向国务院专门报批以后才能实施。513日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最近的第一次市场分析与评估,没有形成结论进行储备的投放。在今年8月之前预计将不会有国家投放储备的可能。”中糖协公布的本榨季食糖平均成本为5700~5800/,而平均售价仅为 54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食糖销售仍难获利,因此我们判断,短期内储备糖投放的可能性不大。总体上,我们认为,在主次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后期国内糖价补涨将是大概率事件。

重申我们的推荐逻辑,糖将是下半年农业最闪耀的品种之一:1、全球:供需短缺及美元走弱推升糖价。供需基本面因素:国际糖市出现6年来首次短缺,预计15/16榨季全球食糖产量约1.71亿吨,需求总体1.77亿吨,供需缺口600万吨,不排除16/17榨季全球糖市仍处于供需短缺状态。我们预计,后期国际糖价可能进一步上涨,看高至25美分/;金融属性: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受此影响的美元指数在糖价影响因素里扮演助涨助跌角色,美元加息预期减弱致美元指数下行,利多大宗糖价。2、中国:主次矛盾齐发力, 国内糖价补涨是大概率事件。2016年国内糖市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短缺,四大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滑,近两个榨季国产糖减少超过460万吨,预计 15/16榨季国产糖不到860万吨,今年国内食糖短缺约200万吨;次要矛盾方面,内外糖价差、进口以及走私、国储糖库存等因素正在积极改善。总体上, 我们看好国内糖价后期走势,预计年内食糖均价6200/,高点或涨至6500/吨。标的上,重点推荐南宁糖业,其次关注贵糖股份、中粮屯河。

风险提示:糖价上涨不达预期



Copyright © 2010 云南省现代农业甘蔗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