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内动态 > |
| 2016-08-02 22:46:03 产业经济研究室
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崇左市已累计完成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任务90.19万亩,是广西实施“双高”面积最多的地级市。 企业战略重组取得新发展,10个糖业主业转型升级项目明确列入三年(2016-2018)攻坚行动计划重点推进。 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以生物质发电、制糖、造纸、酒精为主的第一产业链,以生物肥为主的第二产业链和以酵母、酵母抽提物、味精、焦糖色素为主的第三产业链。 糖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成功打造了“分红不分地”的扶绥“渠芦模式”农民合作社,“政府+东亚企业”共建“现代农场”种植示范园,“政府+制糖企业+家庭农场”长效模式,“政府+制糖企业+现代种植公司”的中凯利模式,“政府+科研单位+种业公司+良繁基地”的农业科技模式。 两年来,崇左市启动实施糖业二次创业,分别在甘蔗种植、加工制造与综合利用、市场与服务体系三个领域谋划布局,并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糖业整体综合竞争能力得到了提高。 “双高”基地建设:保障原料供应降低成本 糖业是崇左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15年制糖业产值达到28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3.49%,蔗糖业直接提供税收10.6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9.8%。 目前,崇左市甘蔗种植面积达412.7万亩,2015/2016年榨季全市入厂原料蔗产量1495.06万吨,混合产糖178.55万吨,连续13个榨季居全国全区首位;甘蔗种植涉及全市农民28.71万户132.43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7.7%,甘蔗种植收入约80亿元,占农民年收入的60%左右,是全市农民脱贫致富最稳定的途径。 近年来,由于受国际糖价影响,国内糖价持续低位运行,全国糖业受到重创。 而崇左糖业除大环境外,又因自身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困境。 为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寻求新动力,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联合印发了《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通过政策和财政贴息全力支持糖业生产。 广西糖业发展被上升为国家战略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印发实施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重振广西糖业。 随着糖业发展管理力量的加强、政策措施的逐步推进落实,糖业发展叠加效应不断显现。 顺势而上,崇左市及时拟定了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在甘蔗种植、加工制造与综合利用、市场与服务体系三大板块,谋划布局46个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项目涉及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甘蔗种管收机械研发生产及应用、甘蔗多样性产业、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原糖生产、食糖深加工、市场与服务体系等领域。 方案中,把实施以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为目标的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建设,作为糖业二次创业的第一主战场和降低糖料蔗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狠抓“第一生产车间”。 自2014年起,计划用五年时间,到2019年完成201万亩“双高”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双高”基地建设任务90.19万亩,占同期全区的40%,是广西实施“双高”面积最多的地级市。 崇左“双高”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全区推广。 2015年,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首届广西糖业发展高端论坛、全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年中工作会议等蔗糖产业相关的活动先后在崇左召开。 发展模式创新:合作社担当生力军 以“大战役”的形式推进,积极探索和创新“双高”基地建设模式,加强引导和鼓励县乡村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开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和新办法,崇左努力开辟发展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新路子,以确保原料生产稳定增长。 目前,崇左市已成功地打造出8个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新模式。即“政府+东亚企业”共建“现代农场”种植示范园,“政府+制糖企业+家庭农场”长效模式, “政府+制糖企业+现代种植公司”的中凯利模式,“政府+科研单位+种业公司+良繁基地”的农业科技模式,“分红不分地”的扶绥“渠芦模式”农民合作社等。 其中,政府与东亚糖业集团联合共建3万亩“现代农场” 的“政府+制糖企业”模式,实现了企业与种植一体化发展;“甜蜜之光”崇左扶绥甘蔗产业(核心)示范区,已经成为广西首批20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以甘蔗为主导产业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扶绥“渠芦模式”农民合作社,以“分股分红不分地”的方式,确保农民获得与其相对应的收益,在所有创新发展模式中最规范、最标准、水平最高,在群众中得到广泛认可,许多乡村纷纷复制性。 自治区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农民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民合作社。 借鉴“渠芦模式”成功经验,破解“双高”基地建设中土地“细碎化”经营难题,崇左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全市每年培育市级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个,每年培育县级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个,适时开展合作社的评优工作,把示范社作为扶持奖励对象。 通过示范创建、带动和引领,不断推动全市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崇左市“双高”基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崇左市“双高”基地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以“政府+制糖企业+合作社”模式,在扶绥、江州开展甘蔗发展基金试点,推动和引导制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投入“双高”基地建设。 崇左还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并向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倾斜,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提供土地资源的保障,实现甘蔗规模化经营。 企业战略重组:增强产业竞争力 在实施糖业二次创业中,崇左市委、市政府把企业兼并重组作为增强糖业竞争力的手段,成立了制糖企业并购重组司法拍卖工作小组。 对产能落后、业绩不佳的小企业,由政府主导退出市场,把资源向技术和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加强引导和服务金融投资部门,鼓励和引导中粮屯河、南宁东亚等市内优势制糖企业参加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糖企业集团,稳固“中国糖都”地位。 2015年底,对左江永凯公司启动法律程序,于2016年6月21日依法对该公司的厂房、生产设备等相关资产按现状公开拍卖,最终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以4.76亿元竞买成功。 凭祥才源、宁明丰浩、左江永凯等3家制糖企业由于企业亏损加剧、入不敷出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在2015/2016年榨季全面停榨。崇左已对凭祥才源、宁明丰浩两家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拍卖重组。 初具规模的糖业循环经济:增强企业发展活动 经多年经营和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市规模以上蔗糖循环经济企业11家,形成了以生物质发电、制糖、造纸、酒精为主的第一产业链,以生物肥为主的第二产业链和以酵母、酵母抽提物、味精、焦糖色素为主的第三条产业链。所有糖企均通过了广西循环经济企业认定。 目前,综合利用糖蜜生产酵母产能3.5万吨/年、酵母抽取物2万吨/年、酒精5万吨/年、味精5万吨/年,崇左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综合利用蔗渣造纸产能19万吨/年、发电产能30兆瓦,利用蔗渣进行生物质发电经验得到全区推广;综合利用滤泥生产生物肥产能10万吨/年。2015年,崇左市糖业循环经济(不含制糖业)产值达到36.9亿元。 同时,崇左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甘蔗多样性产品研发和生产。积极推动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崇左现有制糖企业或新办企业开展甘蔗原汁、甘蔗原醋、甘蔗饲料等生产。 今年5月,崇左市政府与广西大学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崇左湘桂糖业和法国乐斯福集团合作的年产1.5万吨活性酵母及年产1万吨酵母提取物项目计划在2016年投产;扶绥糖果休闲工业园建设也进一步加快,并引进了金冠、冠龙、弘信、泰华、桂和堂等7个项目。 目前,崇左已有10个糖业主业转型升级项目明确列入三年(2016-2018)攻坚行动计划重点推进。(记者 农彩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