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经济动态 > 国际动态 > |
| 2017-06-09 10:57:25 产业经济研究室
巴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马尔代夫、利比亚、也门和毛里求斯八国5日分别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并破坏地区安全局势。尽管这些“断交”消息是由八个国家分别发出的,但是在同一时间内密集发出,显示出卡塔尔显然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公愤”。 此次断交风波的发起国,最主要的还是沙特、阿联酋和埃及,也门和利比亚算是“临时政府”或“流亡政府”,巴林则在2011年后就已经成为了沙特“输血”才能维系的政府,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则应当是受到了沙特和埃及的外交压力。因此对于卡塔尔来说,此次断交风波真正“要命”的,还是沙特、阿联酋和埃及。 影响沙特、埃及和阿联酋下决心对卡塔尔“断交”的原因,除了卡塔尔与伊朗的“暧昧”关系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卡塔尔对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为代表的一些国际伊斯兰组织的支持态度。作为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非官方伊斯兰组织,“穆兄会”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一直受到来自于埃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 在海湾国家的“穆兄会”分支的早期成员,要么是从巴勒斯坦、埃及、约旦等国凭借知识技能前往海湾国家的“技术移民”,要么是在埃及留学随后返回海湾国家的青年学生。这些人彼此抱团,在各个国家形成了“穆兄会”分支机构。尽管发展历程相似,但是“穆兄会”在海湾各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却并不相同。比如在阿联酋,“穆兄会”分支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当时受到了阿联酋高层的欢迎,甚至帮助“穆兄会”分支在当地购置土地建立组织机构。 但是在“穆兄会”逐渐在阿联酋的教育、司法和新闻行业占据脚跟之后,其成员开始跃跃欲试挑战阿联酋的现有秩序,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要求政治改革。这引起了阿联酋的不满,因此在随后数十年时间内,阿联酋始终警惕和打压“穆兄会”在国内的发展。在2014年,在阿联酋公布的“恐怖组织”名单中,将“穆兄会”和“伊斯兰国”“基地组织”等极端组织并列。 与阿联酋“穆兄会”分支不同,卡塔尔国内的“穆兄会”分支相对较为温和。一方面卡塔尔的“穆兄会”分支自身力量很弱,其成员人数非常少,不足以成为一股挑战卡塔尔王室权威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卡塔尔国内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接纳了不少被他国驱离的“穆兄会”成员,也使得“穆兄会”在卡塔尔国内的政治魅力不如其在阿联酋那样强烈。 得益于与“穆兄会”的特殊关系,凭借着旗下的“半岛电视台”,在2011年阿拉伯动荡爆发后,卡塔尔支持“穆兄会”在埃及和突尼斯的政治分支。在2013年7月塞西领导的埃及推翻“穆兄会”政府之后,卡塔尔却依旧长期对“穆兄会”抱以同情;当埃及政府将“穆兄会”列为“恐怖组织”之后,卡塔尔还通过半岛电视台对“穆兄会”进行正面描述,这让埃及-卡塔尔关系长期处于僵冷状态,也最终促成了此次埃及和阿联酋下决心与卡塔尔断交。 此次卡塔尔面临的断交风波,将会极大的影响卡塔尔的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周边邻国如沙特、阿联酋和巴林的封锁,将会极大的挫伤卡塔尔的经济基础,卡塔尔的油气出口将受到巨大影响,而赖以生存的食物进口通道,将也会因此次断交而被割裂。当前伊斯兰世界进入斋月,民众对于白糖等食物的需求要高于其他时候,因此此次封锁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给卡塔尔国内带来日益严峻的混乱挑战。如果应对不力,卡塔尔王室的权威可能会岌岌可危。 面对外交危机,卡塔尔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比如卡塔尔与俄罗斯沟通,希望能够出面“调停”,但是却被俄罗斯婉言谢绝。此次断交风波,沙特、埃及和阿联酋等国似乎拉开架势,势必要压迫卡塔尔在外交政策上改弦更张,是选择“穆兄会”和伊朗,还是选择白糖粮食,将是卡塔尔面临的重要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