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展示

2023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兵 | 2024-10-11  阅读:462

项目名称: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朱书生、何霞红、陈伟、杜飞、董扬、杨明挚、毛如志、邵建辉、朱怡凡、李月秋、孙文、崔可栩、朱有勇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红河州建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果简介:


  葡萄是云南低纬高原区域的特色产业,但葡萄产区生境类型多样、病原种类复杂、病害常年爆发流行,防控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产业发展。项目组历经十五年的研究,在深入揭示云南低纬高原不同葡萄产区生境特征和病害流行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了调控葡萄园生境水分防治病害的基本原理,构建了雨热同季生境和干旱河谷生境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为云南葡萄快速发展成为高原特色农业的标志性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创新点如下:

1、揭示了低纬高原不同葡萄产区生境特征及病害爆发成灾机理,阐明了调控葡萄园生境水分防治病害的基本原理。完成了云南低纬高原不同葡萄产区生境特征及主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耦合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降雨与病害流行高峰的叠加效应,建立了病害流行精准预警系统;阐明了葡萄植株冠层叶(果)面水膜持续时间长短与主要病原菌侵染率高低的正相关性,揭示了雨滴飞溅与病原菌传播的关联机理;建立了在云南低纬高原葡萄产区通过调控葡萄园生境水分阻断病原菌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的绿色防控新策略。

2构建了物理避雨调控葡萄园微生境水分控病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低纬高原雨热同季区葡萄的绿色生产。创建了葡萄冠层物理避雨技术,减少叶(果)面水膜持续时间和雨水飞溅,有效阻断病原侵染和传播;创建葡萄园地表覆膜避雨和高位挂果技术,有效阻断土传病菌随水飞溅传播,并降低葡萄园湿度;创建设施增温促早熟错峰避病技术,消减了降雨和病害流行高峰叠加效应。集成了以病害预警为基础,以物理避雨和错峰避病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解决了雨热同季区病害防控难题,为云南建成我国葡萄主产区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3构建了少雨生境与葡萄品种特性相耦合的防病技术体系,实现了低纬高原干旱河谷区葡萄的绿色生产。阐明了少雨生境与葡萄病害发生轻相耦合的特征,规划了云南金沙江和澜沧江干旱河谷葡萄种植适宜区;构建了基因组辅助干旱河谷区葡萄品种选育体系,完成了全球472份葡萄基因资源分析和265个品种的适应性评价,筛选并实现6个品种在不同生境的布局;创建了适宜干旱河谷生境的葡萄生态栽培模式,构建了以生防菌为主配合高效低毒杀菌剂的协同控病技术。集成了以干旱河谷生境为基础,以优质品种耦合和生态防控为核心的病害防控技术体系,为云南干旱河谷区葡萄的绿色生产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本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Crop Protection、植物保护等刊物发表论文103篇,授权专利16件,颁布地方标准2部,制定生产技术规程14项,编著培训教材2本。2007~2022年累积示范推广333.92万亩,培训果农14.98万人次,促进农民增收56.00亿元,减少农药80%以上。其中2020-2022年推广100.49万亩,促进农民增收18.70亿元,助力云南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及高原特色农业的标志产品,产生了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来源:科学技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