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 2025-08-26 阅读:89
2025年7月23日至27日,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韵宣威·长征筑梦队"赴云南省宣威市开展以“重走云岭长征路,青春聚力促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依托肖智超老师负责的宣威市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简称“宣威站”),融合红色教育、专业实践与乡村振兴,通过“红色基因传承”“非遗技艺赋能”“科技助农兴产”三大板块,为宣威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一、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
实践团来到来宾街道虎头社区,通过参观红军村革命遗址,聆听红军后代讲述战斗故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国旗下,全体成员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在庄严肃穆的虎头山烈士陵园同学们一起缅怀先烈,通过12公里徒步重走长征路、模拟红军支部会议等活动,大家切身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与伟大,坚定了“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的理想信念。
二、探秘宣威名片,传承非遗技艺
作为食品专业学子,团队聚焦宣威火腿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开展研学实践。在宣威火腿博览馆,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搓盐技艺,讲解“盐渍—发酵—熟成”的科学原理;在现代化企业老浦家火腿公司,师生学习控温控湿发酵、标准化分级等技术创新,对比分析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参与火腿月饼制作,从定馅到烘焙全程体验非遗匠心,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大家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还提出“低盐生食火腿研发”“数字化品控体系构建”等建议,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思路。
三、对话基层先锋,共话乡村振兴
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在千亩有机黄瓜种植基地的农技人员指导下学习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和采后预冷保鲜等技术,并参与黄瓜整枝修剪等工作。团队还走访了新农人、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和非遗传承人,从多维度探寻红色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新农人的交谈,了解科技如何助力金葵花等农物种植;与村支部书记座谈,探讨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的联动路径;走访红军村村民,倾听惠民政策为生活带来的切实变化。同学们还结合专业特长,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编制图文手册讲解肉制品储存、添加剂识别等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四、青春践初心,奋斗正当时
此次宣威之行,不仅让同学们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更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筑牢了信仰之基。此次实践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人才”的重要论述;响应《2025年数字云南建设工作要点》中推进城乡数字化发展的号召,助力乡村振兴食品领域发展;探索“红色文化+非遗产业+科技赋能”的振兴模式。
作为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将以食品专业为犁,深耕产业沃土;以长征精神为炬,照亮信仰之路。云南农大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青春力量正在绽放绚丽之花。
新闻来源: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4cung1pGJJNd0-uOmL8V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