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 18:11:40 刘志薇
茶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基本简介: 王白娟,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中华优秀茶教师,云南省三八红旗手获得者。现任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院长、云南省有机茶产业智能工程研究中心和云南省高校智能有机茶园建设重点实验室主任,省委组织部下沉帮扶培养试点项目“云南农业大学智能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专家工作站建站专家,省级硕士生导师团队带头人。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担任玉溪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柔性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团长。云南农业大学智能茶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农业大学“百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联系方式:wangbaijuan2023@163.com)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智慧茶产业交叉学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项目等30余项科研。公开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16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4部,其中2部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奖,1部获昆明市机场畅销书并印成印尼语走向世界,极大推广了云南普洱茶文化。授权专利45件,32件排名第一、获2018年“云南省专利一等奖”、202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均排名第一。
基本简介:
周玲,女,2013年评聘为云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三级),2009年为硕士生导师。茶学学士、民族理论与政策硕士、高等教育管理第二学士。2018年为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首席技师(茶艺、评茶)、国家人社部一级茶艺技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女科技委员会秘书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2022年担任第五届全国茶业职业技能竞赛茶艺竞赛总决赛评委、2010年和2016年担任首届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茶艺大赛评委,多次担任全省茶艺、评茶技能大赛评委,主要从事茶文化、民族茶文化、生态茶园和茶叶加工的研究、教学及实践。(联系方式:1661210929@qq.com) 科研情况: 主持科研课题10多项,获专利2项,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云南特色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研究。现主持在研云南省政府人才办万人计划“首席技师”项目和“普洱茶加工工业化及产品设计研究”等横向项目。获得农业部丰收奖和云南省科技成果成果三等奖各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个:“西部农科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三届中国茶叶学会优秀女茶业科技工作者,第二届中华优秀茶教师称称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打造茶艺团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研究与实践”。参与的《普洱茶文化学》获得云南省精品课程。指导和管理云南农业大学茶艺团10多年,第一指导节目获得第六届全国民族茶艺大赛金奖和铜奖;指导茶艺节目获第三届大学生茶艺团体一等奖、个人创意茶艺一等奖、个人品饮茶艺一等奖等,至今茶艺节目获金奖和一等奖10多次。副主编《中国茶艺学》、参编《中国茶道》《普洱茶文化学》《茶馆设计及经营》等教材和《云茶大典》《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等茶书籍,发表论文50多篇。
基本简介: 周红杰,二级教授,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硕士/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MBA兼职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云南省万人计划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南省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基金项目和成果评议专家;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普洱茶工作组成员;中国国际茶文化促进会理事;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普洱茶评鉴委员会常务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2012年获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3年获云南省高等学校周红杰名师工作室,2016年获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 ,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2017年获“觉农勋章”奖,201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21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联系方式:1051195348@qq.com) 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16项,获授权专利24项,著作权4件,发表论文180余篇,著作24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中国茶叶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2017年至今先后在大理州南涧县、永平县、文山州建立周红杰专家工作站四个。
基本简介:
吕才有,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生。多年来从事茶叶生产与加工的科学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生产实践经验,主要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及茶文化经济方面研究,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级督导。曾先后担任先后任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书记、院长。现为农业部现代茶产业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茶叶标准化委员会普洱茶、红茶专委会委员,普洱茶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云南省绿色食品牌茶业专家工作组组长,云南省教育厅园艺(茶学)教学指导委员。2022年3月担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县大关县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产业专家组组长。2022年5月担任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工作组茶叶专家组组长。(联系方式:2495846526@qq.com) 科研情况: 主编《茶馆设计与经营》,副主编《茶的综合利用》等教材。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专利十余项。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9)、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各一项。 基本简介:
李家华,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茶叶学会会员,中国茶叶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专家组专家,云南省科技特派员,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联系方式:1136475074@qq.com)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是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与品控、茶树种业创新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普洱茶特殊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项目批准号:31160173,时间:2012.1-2015.12)和“茶树特异新品种‘紫娟’花色苷的分离纯化及其分子结构的研究”(项目批准号:31360196时间:2014.1-2017.12)项目2项。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澜沧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与利用研究”1项(项目批准号:32160726时间:2022.1-2025.12),横向项目4项。在《Phytochemistry》、《J Food Process Preserv》等SCI收录期刊,EI收录期刊《食品科学》、CSCD收录期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分子植物育种》《热带作物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编著出版《紫娟茶花色苷的研究》《一年一味:普洱茶贮存年份与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关系》两部学科专著;副主编出版普通高等学校茶学专业教材《茶业生态环境学》一部,作为执行主编组织编著了新版《云茶大典》,参编了《云南普洱茶化学》《云南普洱茶文化学》和《保山市古茶树资源》等3部著作,获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基本简介: 赵明,男,1979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思茅区茶叶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兴滇人才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联系方式:624586076@qq.com)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一:普洱茶发酵微生物组学研究与应用 应用多维组学(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代谢组)技术解析复杂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以探究微生物组成、功能,以及其导致的生态系统扰动。前期应用该技术解析了普洱茶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变化、微生物在发酵中表达的基因以及产生的酶、酶催化的化学成分变化,获得了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的新知识。发现了普洱茶发酵的核心菌群,建立了应用核心菌群强化发酵调控普洱茶品质与安全性的技术。 主要研究二:植物精深加工 以茶叶、黄精、石斛、三七茎叶、三七花等为材料进行了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已开发出固体饮料、液体饮料、袋泡茶等食品,面膜、精华液、手工皂、精油等日化产品,正在进行滇黄精和黄芪配方的保健品研究与申报。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铁皮石斛花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2017YFC1702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25、31560221、31160174)、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滇黄精健康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应用(2017ZF013)”、云南省思茅区茶叶产业科技特派团等项目6项。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mSystems”、“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Electrophoresi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20多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2018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七),获第四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 基本简介:
李亚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首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四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家茶艺技师,国家评茶技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茶艺师、评茶员)。主要从事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及综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民族茶文化研究工作。(联系方式:595778901@qq.com) 科研情况: 主持项目13项,参研项目35项,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出版教材9部,出版专著21部,授权专利13项,软件著作专利2项;科研、教学获奖共46项,其中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基本简介: 高峻,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7月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澜沧(大关、绿春)团成员、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建设体系栽培研究室岗位专家、省科技厅“双江自治县茶产业科技特派团”成员、2021年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联系方式:1241402556@qq.com)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绿色茶叶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发展农业(茶业)生态生产力模式与应用”研究,在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云南省地方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的制定和修订为“生态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20代替DB53/T614—2014)的工作、“云南省茶叶初制厂(所)建设技术规范”起草工作;所提交的“茶园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被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为2019年云南省农业主推技术。2018年6月,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一项。 基本简介: 杨广容,女,白族,云南省大理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2452739538@qq.com。2009.11-2010.11应邀前往加拿大农业部莱斯布里奇(Lethbridge)农业与农业食品研究中心(AAFC)[Agriculture and Agri-Food
Canada, Lethbridge Research Centre, 5403 1st Avenue South, Lethbridge, Alberta, Canada T1J 4B1]进行访问研究,2013.9-2014.9为云南大学省内名师工作室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学》和《茶树育种学》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茶树栽培生理生态和茶园土壤微生物与养分环境等。(联系方式:2452739538@qq.com) 科研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古茶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宏基因组学研究”、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不同年龄茶树根际微生物基因组DNA的分离和鉴定”、云南省科技厅才支持计划项目“有机茶叶栽培和精品有机红茶研发”等项目申报和研究,对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特点与分布和茶园生产特点及土壤养分状况有深厚研究基础,在《MBC Microbiology》、《Pedosphere》、《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 Science》、《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和《茶叶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古)茶园栽培生理生态、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和茶叶品质等研究论文近30多篇;2016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2018年来,主编专著《云南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待出版)1部、国家重点图书“中华茶通典”《茶资源与育种》(副主编)1部(光明日报出版社,待出版)、参编“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茶树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8)。
基本简介: 刘晓慧,博士,硕士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综合办主任。主要从事茶叶生物化学和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联系方式:zjulxh@163.com) 科研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参与国家、省等项目10余项,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一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荣获第五届全国茶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主持建设校级一流课程一门,参与建设省级一流课程一门,发表教改论文两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云南省茶艺大赛均获一等奖。 基本简介: 董文霞,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系电话:15287180021,Email:dongwenxia@163.com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茶树昆虫化学生态、茶树昆虫群落、茶树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地区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农业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重点项目,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面 上项目和地区项目、欧盟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多个项目。发表文章8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参编著作4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
基本简介: 马啸,男,教授,博士,1980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汉族。于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系本科毕业后赴日留学,获得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用植物功效研究。后在京都大学和日本国立循环器病研究中心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主持日本文部科学省科研项目(24700861,经费额377万日元)一项。留学期间被授予中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2年4月回国工作,现任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教授/项目管理处副处长,2018年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联系方式:2560792736@qq.com) 科研情况: 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菌物等天然产物成分功效研究和技术应用。至2022年为止,共发表中英日文论文近五十篇,SCI收录3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影响因子计46.134);以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以第一作者发表日文学术期刊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公告发明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 基本简介: 熊昌云,男,汉族,1979年生,湖北荆州人,浙江大学茶学博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热区健康饮料中心主任、(普洱校区)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茶学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普洱茶学院特聘导师,普洱学院教学督导员。普洱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普洱市科协专家委员农学部首席专家。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专家组成员,云南省社科普及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评审专家,茶叶加工技师、高级评茶师,国家茶艺竞赛裁判员,普洱市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联系方式:spandax@zju.edu.cn)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为茶叶功能性成分研究与茶产品开发(云南大叶种茶树花黄酮类物质研究与功能分析、大雪山茶产品主要成分分析与转化机理研究);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普洱茶生产过程中氟元素累积规律及控氟技术研究、普洱茶的拼配技术与品质形成研究、藤条茶的栽培模式与品质形成研究)。主持及参与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三区”人才专项项目、科技特派员扶贫示范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项目、云南省教育厅产教融合示范点项目等多个项目。发明专利十多项,编著出版《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普洱茶降脂功效及其作用机理探究》、《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多本专著,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等国际杂志期刊与食品工业科技、茶叶通讯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