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23:47:23 黄玮
园艺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3年修订)
园艺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作物的育种、栽培、采后、流通及其应用的科学。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矛盾的转变,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园艺产业,在品种更新、产品季节供应、栽培模式创新,加工包装、营养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全面发展的园艺产业,为园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园艺学为云南农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人才培养历史可追溯到195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茶学(1996授权)、果树学(2001授权)、蔬菜学(2006授权)、设施栽培与环境(2011授权)和观赏园艺学(2012授权)5个二级学科。目前,园艺学科是云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2008年),以普洱茶为主的特色项目研究于2010年批准为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拥有云南省高校特色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茶叶深加工技术中心、滇台特色作物产业化工程中心、中国花文化产业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是云南省高水平大学园艺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结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学院积极利用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在花卉资源利用与研究、蔬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果树生产技术推广、普洱茶产研究、设施栽培新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云南省园艺产业的发展。学科队伍方面,园艺学科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90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0人;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32人;具有博士学位46人,硕士学位14人。学科和年龄结构合理。目前,园艺学科有云南省现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蔬菜、果树、花卉、茶产业体岗位专家共5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茶体系岗位专家1人,云南省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8人和产业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8人,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
本学科具有基本完备的硬件研究条件,主要依托云南省高校特色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利用工程中心、园艺植物育种实验室、园艺植物栽培实验室、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拥有9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3000多平方米教学科研基地(300多平方米的温室、700平方米的花卉大棚、2000平方米的苗圃),有3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学术交流环境,研究能力居省内同类领先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多出科研成果创造了技术平台。科研工作主要面向云南省蔬菜、花卉、果树、茶叶和设施环境产业发展的需要,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国家协议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0项目。科研经费总额5210万元。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431篇,其中SCI收录109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4.479;编写出版专著/教材42部;获省级科技33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专利41项,获得园艺新品种35个。总之,本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省首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推动园艺产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本学科积累了较多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验,并注重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学位课程建设、工作条件、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做好研究生教学、科研和培养工作,注重研究生教材建设,出版研究生辅助教材2部。十分重视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各个培养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奖多项,主持课题80余项。研究生培养质量正稳步提高,已初步形成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掌握园艺相关知识,培养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适应多种岗位需求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备园艺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并能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园艺领域的技术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实际工作中,能在农业、园艺、园林等领域和部门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农业科技和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园艺学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因特殊原因未能在基本学制内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得超过5年。在学校规定的基本学制年限基础上,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应修课程、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学位论文符合答辩要求,达到申请提前毕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应至少在校学习期满2年。
四、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蔬菜学。立足云南“冬春”和“夏秋”蔬菜产业,开展栽培与生理、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二:观赏园艺学。围绕“云花”优势种类,开展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技术、种质资源开发、采后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三:果树学。立足云南丰富果树资源,开展特色果树栽培与生理、栽培新技术、果树生物技术、野生果树利用等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四:茶学。立足云南特色普洱茶资源,开展茶资源开发利用、生化与功效、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和茶文化与茶业经济等研究。
研究方向五:设施栽培与环境。立足云南特色设施节能栽培,开展作物栽培、土壤质量演变与改良、环境监测与调控和作物生理生态等方面研究。
五、培养方式
坚持以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并重。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邀请2-3名校内外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组成。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应组织共建学科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六、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和学分要求
(一)课程体系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
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学
位
课
|
公共
学位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笔试
|
研究生处
|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农学类)
|
1
|
18
|
1
|
笔试
|
研究生处
|
研究生综合英语
|
3
|
54
|
1
|
笔试
|
研究生处
|
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2
|
36
|
1
|
笔试
|
研究生处
|
基础理论课程
|
园艺植物资源学
|
3
|
54
|
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植物研究法
|
2
|
36
|
1
|
笔试
|
园林园艺
|
专业
基础课程
|
园艺作物生理生化
|
2
|
36
|
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学研究进展
|
3
|
54
|
2
|
课程论文
|
园林园艺
|
园艺作物栽培新技术
|
2
|
36
|
1
|
笔试
|
园林园艺
|
非学位课
|
公共选修课程
|
学术英语翻译
|
2
|
36
|
2
|
笔试
|
研究生处
|
第二外语
|
2
|
36
|
2
|
笔试
|
研究生处
|
|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
园艺野生资源开发利用
|
2
|
36
|
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高级园艺作物育种学
|
2
|
36
|
1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作物组织培养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园林园艺
|
植物基因工程原理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园林园艺
|
园艺采后生理
|
2
|
36
|
1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产品品质分析
|
2
|
36
|
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观赏园艺学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园林园艺
|
园艺文化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园林园艺
|
生物信息学概论
|
2
|
36
|
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生态学
|
2
|
36
|
1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
|
2
|
36
|
2
|
笔试
|
资环学院
|
设施环境调控
|
2
|
36
|
1
|
笔试
|
资环学院
|
设施农业进展Seminar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资环学院
|
工厂化农业
|
2
|
36
|
1
|
课程论文
|
资环学院
|
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
|
2
|
36
|
1
|
笔试
|
茶学院
|
高级茶叶生物化学
|
2
|
36
|
1
|
课程论文
|
茶学院
|
茶学Seminar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茶学院
|
茶学综合实验技术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茶学院
|
茶文化学
|
2
|
36
|
2
|
课程论文
|
茶学院
|
必修环节
|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
1
|
18
|
2
|
考查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
/
|
3
|
考查
|
|
学术讲座与学术报告
|
2
|
/
|
1-5
|
考查
|
|
中期考核
|
/
|
/
|
3-4
|
考查
|
|
教学实践及社会实践
|
1
|
/
|
1-5
|
考查
|
|
补修课程
|
园艺植物栽培学I
|
|
64
|
1-3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园艺植物育种学I
|
|
48
|
1-3
|
笔试
|
园林园艺
|
植物生理学
|
|
56
|
1-1-3
|
笔试
|
农学院
|
植物学
|
|
56
|
1-2
|
笔试
|
农学院
|
遗传学
|
|
64
|
1-2
|
笔试
|
园林园艺
|
茶树栽培学
|
|
72
|
1
|
笔试
|
茶学院
|
花卉学
|
|
64
|
1-3
|
笔试
|
园林园艺
|
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
|
|
40
|
|
笔试
|
资环学院
|
注:按一级学科设置3-8门补修课程。跨一级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补修其中2门,不计学分,但必须合格。
|
|
|
|
|
|
|
|
|
|
(二)课程学时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专业实践),不高于36学分。所有课程的学习必须在入学后第一学年内完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为必修课,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方能取得学分,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课程必须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重修。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同时,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2-3门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考试须合格。未补修或补修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符合《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第一外国语课程学习的规定》有关条件,可申请免修免考第一外语和英语学位课程水平考试。
(三)主干课程说明
为了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素质类课程。
主干课程一:园艺植物研究法
课程主要介绍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科学研究的共性基础知识和方法、试验设计、生物学调查及论文撰写等,这是研究生开展园艺学科研究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课程针对各种园艺植物的共性和特点,结合园艺植物科学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系统知识,把能够融合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主要园艺植物的基础内容按章编排。同时,也将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如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设施栽培及生物技术等研究内容加入了课程。
主干课程二:园艺作物生理生化
课程主要对象为园艺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第一篇通过对园艺作物生理生化实验理论的讲授,加深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的理解,真正提高学生在实验室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二篇主要是实验技术部分,通过对当前园艺学研究集中的热点实验进行开设,包括生理中的光合测定仪、分光光度计,照度计的使用操作,生化实验中的取样与处理、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免疫化学技术等操作实践,为二年级开展研究打下必要的实验技能基础。
主干课程三:园艺学研究进展
园艺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介绍园艺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讲授园艺学的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方法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跟踪园艺学科发展前沿,熟悉本学科研究和园艺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所完成所修课程的学习和其他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有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校授予推荐者,由学校颁发学位证书。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应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编制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及我校硕士学位相关要求。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具体要求按照学校最新文件执行
授予学位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由各学科根据《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及各学科具体情况制定,鼓励学院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提出更高要求。除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以外,各学院可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术性、系统性、创新性、写作等)提出具体要求,还可对论文工作的阶段考核做出规定。以本人为第一或为共同第一、导师为通讯作者,云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园艺学科研究生至少在中国科技核心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提交符合以上规定的正式发表论文或录用通知(必须附版面费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