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22:04:40 王桥美
李亚莉
姓名:李亚莉 职称:教授 导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茶学 邮箱:595778901@qq.com 教育经历 ·1993.09 -1997.07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生物学教育专业,理学学士 ·2001.09 -2004.07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 ·2005.03-2008.0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学博士 研究工作经历 ·2008.08-2013.10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讲师 ·2012.11-2013.04 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 访问学者 ·2010.08-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2013.10-2018.09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副教授 ·2018.10-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8.10-至今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茶叶加工及质量控制: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云茶(滇红、滇绿、滇白)工艺与品质研究 ·茶文化与茶经济:云南民族茶文化、普洱茶文化研究。 奖励与荣誉 1、2012.01 “利用微生物提高普洱茶品质”,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2) 2、2015.11 第四届中国茶叶学会“青年科技奖” 3、2014.01 “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与新产品研发”,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3) 4、2011.10 “利用微生物提高普洱茶品质”,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 5、2013.11 “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第三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2) 6、2017.09 “云南高海拔茶园间作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大理白族自治州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2) 7、2018.06 “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13) 8、2021.11 “优质高产抗寒大叶茶树良种选育及应用”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排名5) 9、2022.05 “国家大叶茶资源圃创建及优异种质创新利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6) 10、2009.07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排名1) 11、2012.12 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二等奖(排名1) 12、2021.04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排名1) 13、2021.12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比赛特等奖(排名2) 14、2022.05 第五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排名2) 15、2023.05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排名3) 16、2020.11 主讲的《普洱茶文化学》入选首批云南省线下一流课程(排名2) 17、2020.11 主编的《民族茶艺学》教材被评为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 18、2011.06 云南农业大学首届十佳班主任 19、2012.12 云南农业大学“红云园丁奖” 20、2014.09 首届“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 承担主要课程 茶学专业本科生课程:《普洱茶学》《茶叶包装与贮运学》《民族茶艺学》《普洱茶文化学》《风味茶制作》《茶产品可追溯体系》《茶艺》《茶艺实训》《茶艺茶道学》《茶叶贸易学》《茶学专题讲座》《茶学科学研究进展》。 全校公选课程:《风味茶制作》《中国茶文化》《茶艺、茶道》。 研究生课程:《茶文化学》《茶学Seminar》。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高温菌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31460215),主持 2、云南省科技厅富民强县计划项目“普洱茶标准样研究与制备”(2011EB117),主持 3、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云南茶树特异种质资源与滇红品质关系研究”(2015Z097),主持 4、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云南大叶种紫芽茶中花青素类物质含量及种类的研究”(2010y335),主持 5、云南农业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13PY1),主持 6、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选派项目,主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普洱熟茶固态发酵过程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31260197) 8、农业部“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技术标准引进转化示范”项目子课题“发达国家(地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的引进与转化”(农质检(昆)[2016]15号) 教改项目 1、《风味茶制作》 云南农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2017YAUKC13E),主持 2、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项目——《茶文化学》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主持 3、2021年 云南农业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普洱茶文化学,主持 4、云南农业大学首批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茶文化学》精品课程建设(2014YZ0005),参加 5、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茶学硕士生导师团队,参加 代表性论文 [1]Li Yali, Long Chunlin, Kenji Sato, Yang Chunyang, Kazuhiro Sato.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of hulless barley (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 germplasm resources in the Tibetan communities of Shangri-la, Yunnan, SW China[J].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2011, 58:645-655 (SCI) [2]李亚莉,魏珍珍,周红杰*.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发酵普洱茶初探[J]. 茶叶科学,2013,33(5):436-442 [3]李亚莉,朱广鑫,周红杰,黄云战,赵永洁,郝强.自动发酵罐与传统发酵普洱茶品质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6):169-173 [4]李亚莉,黑利生,卓婧,周红杰.产洛伐他汀紫色红曲霉发酵普洱茶初探[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3,49(2):34-39 [5]李亚莉,魏珍珍,周红杰.一株产GABA酵母菌的筛选及鉴定[J].食品科技,2013,38(6):17-21,30 [6]李亚莉,黑利生,卓婧,周红杰. 1株紫色红曲菌(MPT13)产洛伐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工业,2013,34(8):70-72 [7]李亚莉,郝强,黑利生,周红杰,黄云战.移动式普洱茶翻堆机的设计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3,31(3):30-33 [8]李亚莉,朱广鑫,周红杰*,黄云战,赵永洁,郝强.双层保湿转动式普洱茶发酵罐发酵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9):174-179 [9]史佳,李亚莉*,赵尹强,赵伟标,饶炳友,周红杰*.茶园间作核桃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J].学术探索,2013,4(1):146-149 [10]李亚莉,康冠宏,杨丽源,祝红昆,李治滢,周红杰*.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外源接种黄曲霉产毒研究[J].茶叶科学,2014,34(5):435-441 [11]刘洋,任晓晋,许腾升,李佳,黄小元,周红杰*,李亚莉*. 永德十二茶山茶叶品质特征初探[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6):464-467 [12]李亚莉,邢倩倩,涂青,周红杰*.外源接种黄曲霉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J].茶叶科学,2017,37(5):513-522 [13]方欣,骆爱国,涂青,何姣姣,周艳珠,廖琴,周红杰,李亚莉*.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各层间真菌群落的动态变化[J].食品科技,2019,44(5):37-42 [14]杨方圆,李亚莉*,何姣姣,周红杰*.描述性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感官审评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329-334 [15]吴婷,邓秀娟,李沅达,黄刚骅,周红杰,李亚莉*,周小慧.云茶香1号不同萎凋工艺白茶的化学品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4):9530-9538 [16]吴婷,李沅达,邓秀娟,高畅,江小丽,黄刚骅,周红杰,李亚莉*.萎凋方式对γ-氨基丁酸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3):4344-4351 [17]Yuanda Li, Ting Wu, Xiujuan Deng, Di Tian, Chenyang Ma, Xinyu Wang, Yali Li*, Hongjie Zhou*. Characteristic aroma compounds in naturally withered and combined withered γ-aminobutyric acid white tea revealed by HS-SPME-GC-MS and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6 (2023) 114467(1区,IF6.056) [18]任玲,何姣姣,李沅达,吴婷,鲁倩,熊梦钒,周红杰,李亚莉*.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香气差异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23,39(3):257-261 [19]王欣雨,吴婷,鲁倩,周红杰,马玉青,李亚莉*,杨莹燕*.云南双江4个山头晒青茶品质比较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3,14(05):243-250 [20]任玲,何姣姣,黄媛,于娟,马晨阳,李金月,周红杰,李亚莉*.不同萎凋方式对萎凋叶及工夫红茶品质影响分析.中国茶叶,2023,45(6):10-17 [21]于娟,江小丽,黄媛,任玲,高斯婷,董蕊,周红杰,李亚莉*.外源添加菌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动态研究[J/OL].食品工业科技,1-12[2023-06-14]. https://doi.org/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1004 [22]Xiujuan Deng, Yan Hou, Hongjie Zhou*, Yali Li, Zhiqiang Xue, Xiaoting Xue, Ganghua Huang, Kunlun Huang, Xiaoyun He, Wentao Xu*. Hypolipidemic, anti‐inflammatory,and anti‐atherosclerotic effects of tea before and after microbial fermentation[J].Food Sci Nutr,2021,9:1160-1170.https://doi.org/10.1002/fsn3.2096 (SCI) [23]Xiujuan Deng, Ganghua Huang, Qing Tu, Hongjie Zhou*, Yali Li, Hongyuan Shi, Xianxue Wu, Hongtao Ren, Kunlun Huang, Xiaoyun He, Wentao Xu*. Evolution Analysis of Flavor-active Compounds During Artificial Fermentation of Pu-erh Tea[J].Food Chemistry,Volume 357, 2021.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29783 (SCI) [24]Dan Su, Jiao-Jiao He, Yan-Zhu Zhou, Ya-Li Li, Hong-Jie Zhou*. Aroma effects of key volatile compounds in Keemun black tea at different grades: HS-SPME-GC-MS, sensory evaluation, and chemometrics. Food Chemistry, 2021,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21.131587 (SCI) [25]Dan Su, Tengsheng Xu, Ya-Li Li, Hong-Jie Zhou*. Flavor evolution in raw Pu-erh tea during manufacturing using different processing types.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 [26]Zhixia Wang, Dan Su, Hongtao Ren*, Qian Lv, Ling Ren, Yali Li, Hongjie Zhou**.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after fermentation on the aroma of Pu-erh tea (ripe tea)[J].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71 (2022) 114129 (SCI) 代表性教材/专著 [1]周红杰,李亚莉主编. 民族茶艺学.(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云南省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12 [2]周红杰,李亚莉主编. 茶树栽培学.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 [3]周红杰,李亚莉主编. 制茶工艺.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8.03 [4]周红杰,李亚莉主编. 第一次品普洱茶就上手. 北京:旅游出版社,2017.08 [5]周红杰,李亚莉主编. 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普洱茶.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01 [6]李亚莉副主编. 茶道与茶艺(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云南省精品教材).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0 [7]周红杰主编,李亚莉副主编. 普洱茶学(普通高等教育茶学专业教材,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23,04 [8]李亚莉副主编. 绿色大健康——中国云南普洱茶(中英双语).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22.01 [9]李亚莉参编. 普洱茶文化学(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昆明: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12 [10]李亚莉参编.茶叶生物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06 [11]李亚莉参编.代用茶加工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05 [12]李亚莉参编. 茶艺学.(中国轻工业 “十三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茶学专业教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01 [13]李亚莉参编. 中国南涧茶业.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0 [14]李亚莉参编. 云南普洱茶化学.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10 [15]李亚莉参编. 普洱茶与微生物.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05 [16]李亚莉参编. 茶出无量——凤凰沱茶原产地南涧探秘.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07 [17]李亚莉参编. 云南茶树遗传资源卷·壹.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08 专利 [1]周红杰,卓婧,魏珍珍,赵明,李亚莉.一种产洛伐他汀紫色红曲菌霉MPT13. ZL201010182965.9 [2]周红杰,魏珍珍,卓婧,赵明,李亚莉.一种近平滑假丝酵母真菌及其在普洱茶生产中的应用. ZL 201010182948.5 [3]周红杰,许腾升,李亚莉,刘洋,张玉平. 一种普洱茶负氧离子仓储装置. ZL201620156005.8 [4]周红杰,黄云站,赵明,郝强,黄鹤,李亚莉,周同燕,赵永洁,熊同强,袁文侠,杨明容,吴绍帅,马振刚.一种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设备. ZL 201120132521.4 [5]黄云战,周红杰,龚加顺,吴晓强,袁文侠,刘大鹏,李亚莉,王廷敏.一种普洱茶发酵槽. ZL 2008 2 0081721.X [6]黄云战,周红杰,龚加顺,吴晓强,袁文侠,刘大鹏,李亚莉,王廷敏.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ZL 2008 2 0081722.4 软件著作权 [1]周兵,吴文斗,周红杰,李亚莉. 基于一维码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登记号:2013SR125671 [2]吴文斗,周兵,李亚莉,周红杰. 基于二维码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登记号:2013SR12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