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体系建设 > |
2011-03-09 10:09:31 张德亮
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工作总结 自2009年9月启动省级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以来,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结合岗位职责,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在过去的半年里,产业经济研究室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数据库建设与实地调研,全面把握马铃薯产业基本现状开展,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基础工作:完成了云南省马铃薯生产数据库建设。自2009年10月,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着手调查、收集、汇总马铃薯生产情况,经过5个月的努力,目前基本完成包括全国各省、云南省各县(市、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单产、总产量、总产值等数据的汇总整理工作。该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将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实地调研:开展了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半年来,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全面了解国际、国内马铃薯生产、加工、市场等情况的基础上,到昆明、曲靖、楚雄、大理、西双版纳、怒江等地进行了调研,了解云南省各地马铃薯生产及市场情况,从宏观方面对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 3.应急调研:按照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的部署和要求,对云南省旱情进行调研,目前正在汇集各地旱情统计,对马铃薯旱灾经济损失作出评估。 4.理论研究:结合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研究室成员对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包括生产、加工、市场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思考,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逐步形成研究成果。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运行半年来,在首席科学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功能研究室与试验站、推广站的密切配合支持下,研究室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各项工作正按计划逐步开展,在过去的半年里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1.研究团队初步形成:成立了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配置了办公设备,形成了由3位研究人员、2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研究团队。 2.研究基础基本建立:包括全国各省、云南省各县(市、区)在内的马铃薯生产数据库建设,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研究成果逐步产生:目前完成了《云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云南马铃薯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两篇论文,待进一步修改后发表。 三、对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理解、体会和思考 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相信经过1-2个周期的建设,其价值就会显现出来。虽然只运行了半年,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长期专心致力于马铃薯研究团队,确保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 2.把整个产业链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既注重理论研究,更看重试验推广;既关心生产,更关注市场;既追求产出,更讲究效益;既讲数量,更看质量。 3.改变了传统的课题研究组织管理模式,真正体现“课题做在大地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研究理念,使科研与推广真正结合,课题来源于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在推广中进一步提出新课题加以研究,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生产与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4.产业体系团队内各功能研究的联系与协作更加紧密,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研究有机结合,技术研究与经济分析密切配合,理论研究专家与试验推广人员相互帮助,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研究团队。 四、存在的问题 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室运行半年来,主要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对马铃薯产业有了一些感性认知,虽然也有一些思考,但还没有对马铃薯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工作计划,下一步将在全面研究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走访、调研云南各地马铃薯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优势劣势,形成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研究报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工作开展缺乏创造性和前瞻性,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2.没有积极主动向首席科学家汇报工作,以寻求首席科学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与其他功能研究室专家沟通交流也不够。 3.调研工作还不广泛,目前的调研主要是针对各地马铃薯试验站、推广站,对马铃薯加工企业、市场情况等调研不多,对业内专家、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农民等走访不够。 4.在调研中发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很大,这给我们的经济分析带来难题。 五、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1.对于产业经济研究室来讲,我们认为进一步全面梳理国外、国内马铃薯产业发展动态,把握世界马铃薯产业发展趋势是研究的基础,所以这是产业经济研究室下一步的一项重点工作。 2.积极主动向首席科学家汇报工作进展,在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其他功能研究室专家、试验站、推广站站长的沟通交流。 3.继续更广范围的开展调研活动。 4.建议每半年组织1-2次产业体系全体人员交流会。 产业经济研究室 |
|